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社区文化场域视角下青少年道德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341 浏览:133829
论文导读:
摘 要:从社区文化场域的视角实证分析了武汉市H社区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状况。社区文化场域具有亲历性、广泛性、开放性、互动性和潜隐性等特征;具有氛围营造、情感熏陶、行为渐染和能力塑造功能,影响社区文化场域德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变量包括社区共同体认同、居委会执行力以及家庭参与度。构建社区文化场域,充分发挥其“德育场”作用是拓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社会网络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社区; 文化场域; 青少年; 道德教育
1672-9749(2013)06-0100-04
社区作为和谐社会的构成细胞,其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功能近年来引起高度重视,以社区文化场域为视角,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状况进行考察,对于拓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3年4月在湖北省武汉市H社区搜集到的政策文本、在居民中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针对居委会干部进行的深度访谈。

一、调查情况与社区文化场域特性

H社区是武汉市青山区的一个老社区,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区总面积0.24万平方米,常住居民3080户,共7979人。H社区在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服务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先后被全国妇联、教育部、文明办授予“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被省、市授予省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社区、湖北省“百佳”社区居委会、武汉市四星级老少共建文明社区,连续三年被评为武汉市市级“创五好社区党组织”、市级“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文明社区”、“志愿者先进集体”等。H社区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典型示范,尤其对青少年教育工作做得十分细致,全国第一个社区“青少年空间”就诞生于此。H社区“青少年空间”始建于2007年10月30日,室内的中国红传统教育、柠檬黄四点半学校、阳光橙英语沙龙、天空蓝青少年维权、青山绿环保空间,为青少年提供了活动场所和教育阵地,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场域”作为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将之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1]。文化场域,即特定文化及文化载体所构筑的一个动态文化空间,这个空间之中由诸多的关系构筑成一个具有既定运作规则的复杂系统,其间包含着一种文化关系的斗争与平衡运动。具体到社区文化场域,我们认为它首先是文化场域的一个类型,是特定的阶级、群体、组织及其成员利用社区文化的硬软环境建设而创设的动态空间及空间内文化关系所构筑的有机网络。易言之,社区文化场域既是一个实体空间,亦是一个抽象的关系网络。以社区文化场域为依托,利用和优化文化关系网络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情感熏陶和道德行为渐染,实现德育元素的有效传递和接受是我们关注的重点。H社区作为我国中部省会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开展较为成功的典型,集中体现了社区文化场域的以下特性。
其一,亲历性。社区文化场域本身是一个实体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场所,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客观实在。社区涵摄了各种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邻里关系,这些关系通过各种交往活动形成实在、具体的场景。在社区里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将社区成员以及他们所附带的各种社会关系汇聚到一起,居民通过参与,也就是扮演行动者的角色去亲身体验和经历,能够切实感知、接受信息、做出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
其二,广泛性。社区文化场域是由不同社会身份、职业背景、年龄阶段的人所构成,它包罗了多样化的思想元素和信息资源,因此社区文化场域就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态,表现为浓缩的“小社会”,当然这些思想信息存在优劣之分。H社区居民大多数是某家大型企业单位的职工,同质化程度较高,然而人员构成层次依然较为复杂,H社区的3038户7979居民中,有党员381人,烈属5户,军属1社区文化场域视角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6户,低保161户,残疾人91人,60岁以上老年人1880人,社区文化场域相应呈现出人员、思想、信息等方面的广泛性。同时整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口流动性增强,“单位人”边界日益模糊,正逐步转变为开放的“社会人”,因而社区文化场域广泛性特征将更为显著。
其三,开放性。社区是一个公共生活场所,社区的居民楼规划布局,多样化的公共活动场所,比如纳凉点、健身中心、亲子学校、图书室等设施,使得居民可以经常在这些场所进行各种开放性的交往活动。依托于社区的宣传活动、文娱活动等为居民提供自由交往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彼此的交往关系是开放的,这有别于经济活动中的利益交换关系,所以社区文化场域并不会受到太多外在强制力或内在抵制力的挤压。
其四,互动性。居民在社区文化场域中的交往体现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也正是社区文化场域发挥德育作用的实践依据,因为这种互动性能够极大提高青少年主动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道德教育元素的吸收内化。比如H社区组织的青少年维权教育,让警务人员进入社区,面对面地与青少年交流;社区老年人也不定期给青少年开“故事会”,讲述过程不是单向度的灌输,而是与青少年有即时信息的反馈和回应。社区文化场域的互动性,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能够满足人们的交往诉求,实现信息资源的内外传递,从而达到人的心理满足和新的知识信息的接纳。
其五,潜隐性。与纯粹的知识灌输教育方式相反,社区文化场域利用环境、活动、人际交往等载体将一些主流价值元素无形地传递给受教育者,使其“习焉不察”。社区文化场域的空间建设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能承载大量的德育元素,寓于文化之中的德育功能往往伴随着文化自身的影响而潜滋暗长。例如H社区的环境绿化能够陶冶心气,让青少年在享受绿色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萌生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意识。社区组织的“老少共建包饺子”活动能够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营造一种祥和的人际氛围,让青少年在温馨环境中得到教育。社区文化场域视角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whlw/lw39230.html上一论文:有关于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