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缺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81 浏览:12954
论文导读:织不当。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法2095-3437(2014)15-0046-03随着21世纪的不断推进,全球各国的经济和文化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了对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必定要求。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学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在大学的所有课程教学中,英语教学以其
[摘 要]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的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突出表现在教材设计不合理、教师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学过程的组织不当。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法
[]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5-0046-03
随着21世纪的不断推进,全球各国的经济和文化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了对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必定要求。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学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在大学的所有课程教学中,英语教学以其特殊性肩负起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l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缺失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学体系 ”。[1]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外语教学本身的要求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都对外语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的外语知识“在跨文化交际场合,根据具体的、不同的交际对象,调整自己的文化框架,灵活应对,恰当、有效地进行交际” 。[2]只有认清这样的现实需要,我们才能正确地把握当代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然而,在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当前仍旧没有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理由放在和语言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致使外语教师在课程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忽略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下显示出不适应,无法与别人进行恰当、正确的沟通,甚至出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3]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一直关注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理由。在现行的英语教学中,确实存在影响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由。主要突出表现在教材的选择、教师的能力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上。

一、教材中的跨文化交际缺失

在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虽然 “照本宣科”不是主流的教学模式,但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基本围绕教材展开,无论是教学行政机构还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英语进行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材评估。此外,受几千年儒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对教师和教材过分依赖的倾向是束缚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一把枷锁,要摆脱这一枷锁,把外语学习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语言技能发展为目的,以语言使用和交际互动为形式的教学模式还需要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4]可见教材的选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笔者研究发现,无论是当前的大学英语精读教材,还是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材或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后续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都存在种种理由,具体分析如下。

(一) 精读教材——重语言技能培养,轻跨文化技能培养

精读教材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的以语言技能为基础的教材,如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等教材。通过分析这些教材不难发现,他们基本是由导入(leading in),背景信息(background information)、词汇语法(vocabulary and structure)、文章分析(text analysis)以及课后练习(exercises and further development)等部分组成。在导入部分,通常是设置和文章主题相关的一些理由,更多的是涉及对某一个观点的看法或人生价值观方面的理由,和跨文化交流关系不大;在背景信息部分则更多是涉及作者的生平、作品和处世哲学等;词汇语法部分通常是教材中所占篇幅最大的部分,它体现在文章的词汇表和课后的各种词汇语法练习中,教师上课也在这方面花了大部分教学时间;文章分析部分和文章的主题有关,当前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中和跨文化交流相关的话题很少,即使有,很多也是前人的著作,其所反应的文化现象早已脱离现实,因此教师在进行文章分析时只好以对长难句的分析为主;课后练习部分则更是以词汇和语法为主,一般包括用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词根词缀的训练和对长难句的理解等练习,基本没有和文章相关的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训练。

(二)听说教材——重语言表达,轻文化交流

如果说精读教材的主要作用理应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那么听说教材就要扛起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大旗。然而,当前的听说教材虽然在编排上已尽量设计一些如初次见面、问路、天气、大学生活等场景,但其所涉及的文化场景更多的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而且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能上升到跨文化交流的层面,无法满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如初次见面的场景,永远是如何打招呼(greeting)和如何自我介绍(self?鄄introduction)唱主角,材料很少涉及目的语中具有代表性的、反映时代最新发展的,而且能给学生以清晰的有关外国文化或双语文化异同的概念。[5]教师则更多的是借助这些场景训练学生的场景词汇,让学生在各种语境中更好地应用所学单词进行表达,而忽略了场景背后的文化交流。

(三)后续课程教材——时间紧迫,难成体系

当前,为了更好地提高不同级别学生的英语能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弥补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跨文化教学的缺失,很多学校在后续课程的开设中有意避开了听、说、读、写、译等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课程,转而开设如英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社会与文化和英美文学等文化课程。而这些课程以前都只有英语专业才开设,一般用72课时甚至更多的课时才能完成教学,而同样的教材用在后续课程的教学中,一般院校都是采用选修课的形式,要求在36课时内就完成教学任务,结果导致跨文化交流在这些文化课程的教学中只不过是蜻蜓点水,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后续课程教材的选择应当根据跨文化教学的要求,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来编排,使用千篇一律的教材,结果只会导致跨文论文导读:化教学的形式大于内容。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缺失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上一页12
化教学的形式大于内容。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缺失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