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论林黛玉悲剧文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538 浏览:153715
论文导读:
【摘 要】林黛玉的一生充满着泪水,感叹身世流泪、题帕流泪、葬花流泪、为了爱情流泪……她那凄凉的身世、孤傲的性格、绝世的才华、悲惨的命运,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读者的心。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林黛玉的悲剧文化:一、远离家乡,寄人篱下。二、父亲病逝,孤苦无依。三、遇到了一个“知己”,然而却是没有希望的爱情。四、瘦劲孤高、多愁善感的个性。

五、日益沉重的疾病。林黛玉的悲剧深入人心,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林黛玉;身世;爱情;性格;悲剧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写道: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逐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本文所引《红楼梦》内容,均见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作者给林黛玉的身世赋予了神话色彩,给人诗一样的感觉。后来又写道: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草也在其中。其“还泪”行为便可看出林黛玉的悲剧一生。作者在后文的描叙中进一步透露了林黛玉的悲剧理由以及她悲剧的艺术魅力。我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远离家乡,寄人篱下

在第二回中写了“贾夫人仙逝扬州城”,为黛玉到贾府生活作了重要的伏笔,她的父亲从她年幼体弱,“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扶持”考虑,加上她的“外祖母必欲其往”,因此决定将她送到贾府去,“依傍外祖母及舅式姐妹”,于是,她不得不洒泪辞别父亲,远离家乡,寄居贾府院内。虽同是豪门贵族,但黛玉却没有自家自在,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

二、父亲病逝,孤苦无依

随着黛玉父亲病逝,她更加深刻地感到自己的孤苦无依,真正成了一个无家可归,靠他人生活的穷亲戚了。在贵族的社会里,黛玉既无父母,又没有兄弟姐妹,更没有一点家产的处境是非常不利的。宝钗的妹妹宝琴来贾府的时候,黛玉充满了羡慕之情。第四十九回中写道:黛玉因论林黛玉的悲剧文化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又说起宝琴来,想起自己没有姊妹,不免又哭了。宝玉忙劝道:“这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这么大的家族,也只有宝玉这么贴心地关怀着黛玉了,只可惜,已无人主张其婚姻大事了,就连这段感情也不能如愿。在封建社会里,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是建立在金钱、权势之上的,在等级森严的贾府更加不例外了。黛玉在贾府生活的时间越长,就越感到世态炎凉、环境冷酷、人情淡薄,在她周围经常发生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还不都是为了钱和权吗?连探春也说:家里的人都像“乌眼鸡”似的,“倒不如小户人家,虽然寒素些,倒是天天娘儿们欢天喜地的大家快乐。我们这样的人家,人家都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何等快乐,殊不知这里说不出的烦恼更利害。”多愁善感的黛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对那些“背地里言三语四”的现实,怎能不使她感到痛苦呢!

三、遇到了一个“知己”,然而却是没有希望的爱情

黛玉是宝玉叛逆道路上的支持者,从不说“仕途经济”这些混账话,从而深得宝玉的钟爱。在宝玉遭父亲毒打时,黛玉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捧出一颗真挚的心来关心宝玉,那“悲切之声”中充满了少女的深情厚意。黛玉的越发消瘦,是因为她感到更加沉重的压力:第一,其父母早逝,无人为她主张婚姻大事。第二,元妃送礼,偏偏是宝玉和宝钗的一样,体现了元妃心目中的选择,虽然在当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对贾母和王夫人是有影响的。第三,贾母曾拿出二十两银子为宝钗庆祝生日,还请了戏子,这对于黛玉是从未有过的。可见家族最高地位的人对宝钗的欣赏与喜爱,此刻,黛玉就显得更加“单薄”了。第四,在贾府的一次元宵夜宴上,贾母命宝玉斟酒,众人都饮了,偏偏黛玉不饮,而是“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多谢。”就是这样一件事,王熙凤也看不过去,说:“别喝冷酒,仔细手打颤儿,明儿写不的字,拉不得弓。”黛玉如此的敏感,怎会不知道潜在的意思。以致让她比任何时候都怀念父母,深感无人做主的凄凉。第五,薛姨妈在贾府生活了那么长时间,与贾母、王夫人等很是亲密,对有关的人们的思想、要求,很是了解,无疑是来促成“金玉良缘”的,木石前盟就无人帮助了。可见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在贾府是不会得到允许的,所以黛玉悲从中来,异常痛苦地感受到封建主义对于少女的心灵桎梏而又不能更大胆地打碎它。

四、瘦劲孤高、多愁善感的个性

黛玉的个性不同于其他人,有竹子一般的瘦劲孤高、突兀傲世的架势,就是在大观园的姐妹那儿,除了大家一起聚会,也从未去哪家串串门。黛玉对宝玉在爱情上要求甚严,对宝玉与宝钗在一起常有不满之意,曾经毫不客气地刻薄宝钗。无不体现了她的枝枝傲雪、节节干霄的性格。她多愁,绝大部分是因为她处于孤身一人时,对生活有了充分而凝重的深思;她善感,任何事物都会引起她独特的感悟和联想。看见落花,就发悲情;听见风雨,就伤情怀。这样的性格也为她添上了一笔悲剧的色彩。

五、日益沉重的疾病

书中第三回描写黛玉初见贾母,黛玉身体面庞弱不禁风,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为黛玉日后疾病加重埋下了伏笔。其精神上的痛苦必定会增加其身体上的不适,所以黛玉的悲剧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重,有了后文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剧文化。
古往今来,中国文学作品中悲剧色彩的女子太多了,却很难找到可以同林黛玉相提并论的人物,她是一个内外皆美,而且具有强烈时代作用的人物。黛玉的悲剧色彩使她的美更深刻、更动人。悲剧虽早已注论文导读:定,但黛玉的悲剧文化韵意丰富。参考文献:曹雪芹.《红楼梦》,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1。张霖.《“木石姻缘”悲剧考释》,载《红楼梦学刊》,1999年第2辑。郝延霖.《血泪描就的颦颦悲剧》,载《红楼梦学刊》,1988年第2辑。上一页12
定,但黛玉的悲剧文化韵意丰富。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1。
[2]张霖.《“木石姻缘”悲剧考释》,载《红楼梦学刊》,1999年第2辑。
[3]郝延霖.《血泪描就的颦颦悲剧》,载《红楼梦学刊》,1988年第2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