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地方性期刊对地方性文化建构经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829 浏览:131682
论文导读:
摘 要:在发掘和展现地方文化内蕴时,往往会诉诸文字把有关该地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风情习俗等展现出来,展现一卷极具地方特色的图景。此篇文章以宜兴市文学艺术节联合会主办的《艺界》为例,试图发现并整理出地方文学刊物在展现地方文化时所遵循的规律,梳理出《艺界》在展现宜兴文化时所贯彻的脉络,给地方性文学刊物以借鉴。
关键词:地方期刊 地方文化 艺界
在进行文学研究时,地方性文学期刊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文学现象,但是在地方性文学期刊中却隐含着巨大的信息容量,因为地方文学期刊不仅展现了地方的人文景观与风貌,同时也推广与深化了地方文化。从地方性文学期刊的文章中,既可以窥见地域性的独特文化背景,又可感知独具地风采的习俗规则,因此,对地方性文学期刊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篇论文以展现宜兴风貌的《艺界》为例,争取全面而多角度地展现地方性文学期刊的文学特色以及独具匠心的编排模式,争取做到管中窥豹,以局部观全局,从而使地方性文学期刊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地方性刊物中文化与文学的融合

在《永远的江南》中,汪政将“江南风韵”的形成做了概括:“江南的风韵当然与她的自然山水分不开……江南的人居形成了大量的古镇与古村落,它们如同化石一样讲述着江南的历史。”①因此展现地方特有的自然风景与深厚文化就成为了题中之意。在《艺界》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名家写宜兴”这一栏目,在名家的笔下,与宜兴结缘的趣事、被宜兴优美风景感动的瞬间、对宜兴紫砂壶或阳羡茶的情有独钟都诉诸笔端,为读者在开始浏览刊物前造足了声势。因此《艺界》将“名家写宜兴”放在书目的开篇,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吸引读者的做法。
浏览完名家笔下的宜兴后,余兴未了,接着读者便饱览了不地方性期刊对地方性文化建构的经验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同身份、地位、职位的宜兴人对本土文化的文学想象与建构。汪政在《文人的宜兴》中曾提及“文学的情结如此深入宜兴人的内心,沿着这样的线索寻觅过去,那将是怎样的故事、怎样的情怀,它会让每一个对宜兴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凝神屏息、暗自思量,究竟该如何打量和读解这片土地呢?那恰恰是文人的宜兴”。因此《艺界》在“文学方阵”这一栏目中推出了很多具有不同风格与形式的原创小说。在宜兴本土作家的笔下,既有对都市生活的反映与深思,也有对乡土生活的想象与建构。除了小说之外,随笔散文在文学方阵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文章中渗透着对宜兴生活的热爱,对宜兴文化的认同与发扬,还有对宜兴代表性器物紫砂壶的喜爱。正如《艺界》主编徐风在2013年《艺界》的春卷所言:“散文在宜兴有着越来越多的知音。更多的人在拿起笔来,书写自己的心灵情愫,追忆自己的往昔背影。无论是留在历史幕墙上的往事,还是对人生命运的犀利洞察,无论是睿智的审视,还是旷达的情怀,都让散文的宽度有了令人欣慰的疆域。”也是散文让我们能够近距离接触更加真实的宜兴。在2012年夏之卷的《艺界》新增的“印象宜兴“这一栏目中,宜兴本土作家更是将一座小城与自己的心灵融合起来,达到了一种物我融合的境界。作家们在不知不觉中将深藏在自然景物或器物下的文化气息传递给读者,而读者也因这番描述多了些对宜兴的体味与向往。因此,注重与撷取本土作家的写作不失为一种好的范式。
同样在《文人的宜兴》中汪政提到:“而最有兴味的实际上是不同身份的个体对文化目的地的想象与阐释。”正是这些名家以及本土作家对宜兴的文学建构让宜兴的文化内蕴得以升华。至于“说到具体的文化,身处其中的人的活动、人的精神世界本身就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若要说江南,说到江南文化,自然不可能缺了人”。①《艺界》中还有那些与历史相关的文人或事件,都在客观上构成了宜兴文化的一部分。不管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想象,还是对历史名人的追怀与感慨,都证明了宜兴这个地方文化气息的厚重。如尹汉胤《凝固的记忆》就回顾了自己父亲尹瘦石与柳亚子的深刻友情以及与的相见之缘,叙述从容风趣,既让读者了解到了历史趣事,又无形当中增加了宜兴的历史厚度。因此与历史相关联,书写与历史事件或名人相关的事件可以为地方性刊物所吸取与采纳。

二、地方特色的文化展示

当我们试图去寻找地方的文化内蕴时,名人轶事几乎成为了作家们的首选。可贵的是《艺界》没有落入凡窠,它开辟了一个“乡土”栏目,将目光投向那极易被公众视野所遮蔽的领域。这里有对画溪河变迁的细致描述,有对阳羡茶与供春壶的渊源追溯,也有对岩溶洞的趣味探索,山水、花鸟、器物、书画、碑帖、陶土甚至习俗,这些虽琐碎平常但却值得读者细细品味的事物或文化,为构建宜兴的厚重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平凡事物的书写与描画也可以作为一种借鉴,为地方性刊物所采纳。
紫砂壶可以算是宜兴的代表性器物,说到宜兴,紫砂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中国,生产陶器历史悠久,地方也多,相比而言,紫砂的生产要晚得多,从地域上说,就几乎只有江南的宜兴……宜兴地处江南,气候温润,特产丰富,东晋南迁之后,文人墨客多优游于此,教育隆盛,艺事发达,名家宿儒,代代不断,此地又是中国重要的产茶之地,现在看来,这些仿佛都是为紫砂准备的。而紫砂的出现,又以一种特殊的形式承载了这里的自然与人文,它后来居上,成为宜兴文化、中国文人文化和讲究精致、追求生活审美化的江南文化的典型代表”。①那么紫砂壶的展示自然成为了题中之意。从古代的紫砂珍品到现代著名艺人打造的特色紫砂壶再到新锐艺人制作的潮流紫砂壶,都让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懂得这些艺术价值的读者来说更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了。
提到紫砂,不得不提到《艺界》的主编——徐风,徐风是一个扎根宜兴,并立志把家乡的传统文脉、把先贤前辈承担的责任、道义、精神写出来,让后代们知道的人。徐风不仅把紫砂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精神阐释与开掘出来,而且客观上传递了宜兴的文化本质——正如紫砂一样,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李敬泽曾这样评价徐风:“我觉得一个作家,能够用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时间,如此专注于他的家乡,用文学的目光对他的家乡的风物论文导读:现象: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有坚定的文化承担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的知识分子是胸怀天下,离开家乡永远不回头,看起来非常宏伟。但这些所谓的精英人物却一拨一拨走掉,在乡村上的文化塌陷,在很大程度上和这个有关系。李敬泽对这种现象的提出给了我们很大的警示,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如何更为有效地推动地方性文化的传
进行一种持久的审美,并且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力量,我觉得是非常可贵的。”

三、地方间的文化窗口

在阅读《艺界》时,最强的感受就是《艺界》中所散发出的“陶都气场”。“艺林”栏目推陈出新,遒劲有力的书法解读,气韵清朗的中国画评鉴,对陶都艺人的解读与欣赏以及对陶都文人的书评推荐,都构成了“艺林”一幅幅别致的风景。李敬泽在《大器近道》中对紫砂是这样解读的:“从历代来说,紫砂是文人和艺人一起创造的;紫砂壶是需要有文化支撑的。”简而言之,宜兴这座别致小城的深厚文化内蕴也是由文人与艺人共同创造的,正是有了一批对宜兴文化继承与发扬的艺人,有了一批对宜兴文化进行宣扬的文人,宜兴的“陶都气场“才日渐浓厚,尤其是在《艺界》这本杂志中,文人作品与艺人杰作互为印证,文人的品赏赞美激发了艺人的灵感,艺人的巧夺天工刺激了文人的抒情情怀,两者在推动的同时共同发展,这样看来,“陶都气场”的形成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地方性期刊在这里显然为地方性文化提供了一个展台,不同文类、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文章或图片轮番上阵,为读者展示了一个“鲜活”与“生动”的宜兴。
李敬泽在《大器近道》中曾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有坚定的文化承担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的知识分子是胸怀天下,离开家乡永远不回头,看起来非常宏伟。但这些所谓的精英人物却一拨一拨走掉,在乡村上的文化塌陷,在很大程度上和这个有关系。李敬泽对这种现象的提出给了我们很大的警示,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如何更为有效地推动地方性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一本地方性的文学期刊究竟能在发扬地方性文化的道路上走多远呢?除了文章的呈示与书画的呈现,是不是还有其他可供进一步开拓的领域呢?这都是值得思考的理由。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论述,能给予地方性期刊一些启迪,可以激发地方性文学刊物以更加多样全面的方式将文化展示出来。
注释
① 汪政.永远的江南——陈锡生《江南往事》说略[J].艺界,
2011(3).
参考文献
[1] 尹汉胤.紫泥新品泛春华[J].《一壶乾坤》研讨会评论选辑,
2011(5).
[2] 雷达.有生命的器物与器物后面的灵魂[J].《一壶乾坤》研
讨会评论选辑,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