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文化背景会损害第二语言能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192 浏览:119042
论文导读:
一个刚刚上任的来自上海的高管搞定了他与芝加哥的Smith先生的谈话,却在与旧金山的陈先生谈话时马失前蹄。为什么看到一张中国人的脸或者仅仅只是一个中国的花瓶就会扰乱一个中国移民流利的英语呢?
Michael Morris教授的最新研究探索了某人家乡文化能够干扰其说第二语言能力的过程。近些年,关于文化知识在脑内是如何运作的研究集中在文化给予的认知结构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被激活的动力学方面。这些动力学的其中一种是框架转换,或者说是当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二元文化背景的个体做出的判断变换。例如,一个新移民可能在家里说中文并且通过中式规矩交流,但在学校里时却说英文并适应西方的习惯。
这一最新的研究基于Morris十年的工作,证明框架转换的发生是通过一个无意识的启动效应(priming:启动效应,是指前面接受的刺激“信息”影响到后续对某个刺激“信息”的加工,比如先看到一张“医生”的图片,那么你对下一张是“护士”的图片会比“馒头”之类的其他图片反应更快)的精神过程。Morris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展示了框架转移是一个自动的过程,所以有时候会扰乱——而非帮助——在第二语言环境下的表现。第二语言的流利使用变得很困难是因为第一语言的结构在人的大脑中能够干扰第二语言,Morris的第一个实验模仿一个电话会议,发现比起面对一张白人脸庞,当面对一张中国脸庞(照片)的时候,中国移民说英语的流利程度较低。第二个实验发现了同样的效应,对比暴露在中国文化的图片例如佛像或者中国长城中,或者暴露在美国文化的图片例如自由女神像或者总统山中时。两项实验都使用了客观的流利度度量策略——即每分钟说出的词汇量——以及来自于两个评审员评估录音的主观评价。
第三和第四项实验集中在调查文化启动——激发文化上联想的标志性图像——如何能够激活中文认知结构,从而影响英语处理过程。一项实验显示,一名被暴露于中国文化视觉标志中的中国移民更倾向于使用中文的直译来描述图中的物品,例如将开心果(pistachios)称为“快乐的坚果”,或者将推土机(bulldozer)称为“移动土壤的机器”。另一项实验显示,在被用中国文化图片启动之后,中国移民能够更快辨认文化背景会损害第二语言能力?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出这些反常的直译短语,暗示着这些词汇的结构已经被从认知上激活了。
二元文化者转变他们的“脚本”,调整他们的社交方式,从一套模式调整为另一套来适应文化上的线索提示。“我们的文化脚本通过一些预期的文化场景被自动激发——视觉,声音,食物,甚至唤起一种特定的文化身份的香味,”Morris说。“但是在文化复杂的团体中,这种变色龙一样的反应并不总是给我们带来好处。例如,在纽约的很多社交场合中,就算是在由美国文化规范统治而不是中式文化的情况下,一个移民也会遇到中国脸庞或者中国图像。对于文化相关刺激源的自动反应会干扰人们遵守美式标准的努力。”
诱发东亚移民说英语流利程度降低且行为变得不那么“西式”的文化线索能够妨碍他们的雇佣和升职。例如,一个管理者在面试一个来自日本的候选人的时候,可能会认为在一个日式餐馆会面会让那个外来人感觉舒适,但是那套场景却可能会激发一个冲突的文化脚本。“这是发生在很多接受国际参观者或者雇员的公司中的事情,”Morris说。“有人会说,‘来自的团队来了,让我们带他们去街角的寿司店吧。’事实上,这可能会令这些参观者在晚餐的时候更难说出流利的英语,因为他们的日语脚本会被日本文化线索所激活。”更好的选择或许是一个传统的美国牛排屋,或者是提供另一种文化美食的中立地方。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whlw/lw10928.html上一论文:探究昆虫文化与现代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