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社会性别理论下《聊斋志异》文本统计及其女性形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05 浏览:21124
论文导读:
摘要:《聊斋志异》全书,连附录计算在内,一共有496篇。这496篇故事,我们以卷为单位,以人物形象的性别为分类依据,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显示,以男性形象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篇目有284篇,占到了总数的59%;以女性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篇目则只有44篇,占总篇数的9%;男性女性同样作为主要主人公描写的篇目有155篇,占32%。基于这样的统计数据,基于社会性别理论作用上的深思,我们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篇目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使人们对存活在男权文化重压下女性的生活存活境况也有了更深一步的感受和理解。
关键词:聊斋志异;社会性别理论;统计;女性形象;分析
:A
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连附录在内一共496篇小说。其中,蒲松龄借众多非人类的故事,影射人间,浑然天成。读着发生在花妖狐魅中间的故事,恍惚使我们置身其中,宛若亲历。正是基于《聊斋志异》的迷人,研究者甚众,研究方向也各有不同。我们看到,蒲松龄怀着极大的热情描写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我们感受到了他对这些女子的喜欢。可是,蒲松龄生活的年代是男权至上的年代,他能够超越时代之局限吗?接下来,笔者将试着用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来剖析《聊斋志异》,以人物形象的性别为分类依据,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篇目进行分析研究,试图找寻出一个别样的聊斋世界,权当抛砖。

一、社会性别理论对《聊斋志异》研究的影响

社会性别理论是女性学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切中要害地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不平等的实质和根源。传统的性别观念认为,男女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是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决定的,直至后来人们对女性的固有理解,也都是源于其生理因素而形成。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并非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主要是后天的,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另外,男女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如男高女低、男优女劣)、关于性别的成见和对性别差异的社会认识等等,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并且,这样的思维定势形成后又反过来通过宗教、教育、法律、社会机制等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在国家参与运作下被规范化、制度化、体制化、两极化(男女二元对立)、社会期待模式化。[1]
我们认为,在社会性别理论引领下,我们原本理解的世界将被转变。在这一领域内,我国的李银河、李小江、杜芳琴、鲍晓兰、魏国英等学者已经有众多引介和论述。我们还知道,在文学鉴赏领域,也有学者使用该理论来分析男女不同生理性别作家的创作,以及文学作品中不同生理性别的人物形象所暗含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因素。在这一方面,诸如刘思谦、王晓路等学者堪称权威及系统尝试并研究的引领者。在文学研究领域,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的研究,正在不断地蓬勃发展中。
再回到《聊斋志异》研究领域。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爬梳整理,我们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搜集整理蒲松龄相关文献并做研究。这一方面,做得最早的当属同是淄川人的路大荒先生。先生利用自己工作之便,积极搜求蒲松龄遗稿,先后得到淄川天山阁主人王敬铸辑佚的《聊斋遗文》、《聊斋套色画册》和《般阳诗萃》等珍本书籍。后来,他又搜集到了同治乙巳抄本《聊斋志异》原本和《四六文集》。其中,以蒲松龄手抄的《祭文》最为珍贵。直到1936年,在当时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先生介绍下,认识了上海世界书局的赵苕狂主编,先生所编的划时代巨著《聊斋全集》遂由该社出版。该书收录蒲松龄的诗文650余篇,俚曲10种,并附有《蒲柳泉先生年谱》,成为自光绪年间耿士伟对蒲氏遗书结集之后最全面的“聊斋”全集。
第二,考证型研究。这样的研究,有的是基于对蒲松龄身世、族属,有的是基于某些写实性质的篇章。早年,留美博士归来的哲学和史学大家胡适先生曾经对蒲松龄做过一些考证。胡适在其“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理念引导下,对“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进行考证。如今,做这方面研究影响最大的当属山东大学的邹宗良先生。邹先生就蒲松龄一生中的诸多细节经历进行了细致的考证与史料搜罗,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蒲松龄当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样的考证和梳理,让更多研究者和读者走近了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
第三,校点评译等研究。在此方面当推张友鹤的“三会本”《聊斋志异》及但明伦的《自批聊斋》。另外,针对今人的审美趣味及阅读习惯翻译聊斋,蒲松龄纪念馆的刘玉湘先生与目前就职于淄博师专的王光福先生合作,进行了诸多尝试,也是可圈可点。
第四,对《聊斋志异》文本的阅读与鉴赏。此种研究,在聊斋研究中蔚为壮观,他们有的从思想情感角度鉴赏,有的从艺术表达角度赏析,各有千秋。而笔者最为欣赏的,莫过于同是作家,又为学者的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先生对聊斋的解读和赏鉴。
罗列这些《聊斋志异》研究的方方面面,我们发现要想使得《聊斋志异》研究在更广阔的研究领域驰骋,还应再独辟蹊径。如今,已经有星星点点的学者开始尝试用社会性别理论的精神来分析并研究《聊斋志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本文中笔者要做的,就是不仅要对《聊斋志异》的496篇小说进行分类整理,还要进一步对女性形象小说的特征及其文化根基进行分析和研究。
我们知道,生理性别是人与生俱来的性特征,不会因种族、民族、地域或国别而有所差别,而社会性别则是社会变迁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不同社会文化传统,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性别关系。所以,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分类整理并统计的手段,来分析在蒲松龄生活的清初年代的社会性别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二、《聊斋志异》的分类整理和统计

本部分的分类统计和整理,本人已经在《女性学视角下〈聊斋志异〉文本统计及其男性形象分析》 [2]中有所展示。在本文中,为了给读者一个非常具体的分析以加深印象,考虑再三还是将这一部分放到其中。在此略作说明。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sshxlw/lw47548.html上一论文:谈述“社会的成长是国家进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