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性学习对策与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054 浏览:99188
论文导读:次考试后,大多数学生会总结学习成绩进步或退步的理由,其他反思的内容,如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成效、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反思基本没有。3.缺少反思能力在初中社会课堂中,我们发现学生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闷葫芦”型,占多数,他们对于教师的提问从不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另一类是
摘 要:反思性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本文针对当前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学生反思性学习存在的诸多理由,提出引导学生有效反思性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反思性学习;策略;深思
在上世纪的最后20年,反思性教学的口号为全世界的教师、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反思被认为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学生参与更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有人预言21世纪的教学就是反思性教学。

一、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学生反思性学习存在的主要理由

反思性学习,就是学习者个人对自己认识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它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充分反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但是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反思性学习的状态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理由。

1.缺少反思意识

现在有许多学生缺少反思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不知道如何订正作业,作业本发下去就等着教师的正确答案,一旦教师告知了答案,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对于考试,也只关心自己的分数,至于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却很少关心。

2.缺少反思内容

每一次考试后,大多数学生会总结学习成绩进步或退步的理由,其他反思的内容,如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成效、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反思基本没有。

3.缺少反思能力

在初中社会课堂中,我们发现学生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闷葫芦”型,占多数,他们对于教师的提问从不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另一类是“口无遮拦”型,想到什么说什么,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地联系新旧知识、深入深思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准确评价。他们的反思能力较低,基本上寄希望于教师的讲解。

二、引导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主要策略

1.教师要加强自身反思习惯的培养,提高反思能力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论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广大教师必须先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特别是课程目标观、教学方式观和学生观。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广大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研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才能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浙江省初中社会新课改始于2006年,变化最大的是教学理念与课程结构。然而在学习模式上,现在的学生基本还是老一套:(被动)获取—储存(未消化)—(简单层次的)再现。导致这种单一、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继续存在的理由之一,是传统的讲授法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教师注重知识灌输,留给学生深思、体验与感悟的空间较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应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3)教师要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建立推动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反馈,在有疑处、有难处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修改和调整,这是教师反思性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使自己具有开放的心态和自我教育意识,才能指导学生自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对策与深思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觉反思,养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1)在习题讲评中让学生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明智而无过矣。”荀子这一反思理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有效的作业讲评模式也应给学生学习更多的启发,使学生学会反思,学会从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
(2)在新课讲授时让学生感受反思的实效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一套见解、经验来到课堂,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先前的学习来建构新知。先前的见解、经验就是学生反思的起点。教师要立足这个起点,抓住契机,让学生感受反思带来的实效。
例如:学生总是搞不清分界线及其代表的作用,但是分界线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笔者在讲授秦岭—淮河这条分界线时,有意地把以前学过的分界线做了个罗列: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四大洋之间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西经的分界线、南北纬的分界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人口分布分界线、季风区域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东西部的分界线等,使学生对分界线有个系统的了解,再通过看书看图,归纳出秦岭—淮河这条分界线相关的内容。①秦岭—淮河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③秦岭—淮河是南方水田区与北方旱田区的分界线;④一月0度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⑤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淮河;⑥秦岭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经过迁移、质疑、调整,学生在反思中对分界线有了正确的了解。由此可见,课堂中教师应找准学生反思的起点,抓住反思的契机,让学生体会到反思带来的“甜头”,能推动学生主动进行反思性学习。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反思性学习

(1)整理课堂笔记,在知识构建中学会反思
没有反思的听课是被动的、肤浅的。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奋笔疾书,抄写教师的板书,但往往抄的时候很带劲,抄好了却很少去翻看和整理。对他们而言,抄笔记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由于缺乏主动深思的过程,其实际效能并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帮助学生主动把握教材的深广度,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清晰直观地体现本课的知识网络。整理课堂笔记的过程,不再是单纯地接受,而是对知识的重组和再加工。这有利于学生经历、感悟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和结论的探索发现过程,在这些过程中逐步反思、领悟社会学科的思维方式,真正提高社会学习的能力。(2)建错题集册,在思维辨析中学会反思
为了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学会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册,要求学生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摘录在错题集上,并且深思以下理由:①论文导读:
回忆自己解决理由的结果和过程,找出出错之处;②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理由,提出改善措施,防止以后类似理由的再次发生;③深思变换理由条件将如何影响理由的解决;④反思自己是否通过理由解决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与理由有关的认知结构是否得到了改善。
例如:学生经常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弄错,把0度经线当作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可能是因为南北半球是0度纬线来划分的,以此类推,没搞清楚经线划分半球要由两条相对经线圈来划的。为避开将一些国家一分为

二、东西半球以西20度—东经160度这个经线圈来划分。而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一道错题,经过这样处理,不仅弥补了知识上的漏洞,也是对解题策略和技巧的反思,是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高原期的一个窗口。这正如G·波利亚所说:“当你找到第一个蘑菇后,要环顾四周,因为它们总是成堆生长的。”
(3)促小组合作,在交流讨论中学会反思
反思性学习是一种互动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与他人合作进行,会加深理解,反思的效果会更显著。
如在学习“草原人家”一课中,笔者就做了这样的尝试,将课上40分钟分成下列4个环节:①以大组为单位将学生分成四个组,每组分别负责其中的一目内容。这一课有三块知识,分别是“现代化的澳大利亚牧场”“海拔最高的青藏牧区”“内蒙古牧区”。要求:10分钟内构建本目的知识框架,说清各牧区的特点,每组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呈现。②呈现完毕后,各组有5分钟时间由本组同学对其进行补充、修改。③每组同学有10分钟时间对其余组呈现的知识进行“找碴”。④教师做最后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对策与深思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总结和点评。
这节课上,学生都非常积极,尤其是在二、三环节上。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学生在竞争中普遍存在“爱赢”的心理,他们既不愿意被别组学生“找碴”,又千方百计想给别人“找碴”,因此在“修改”与“找碴”这两个环节思维活跃,参与度特别广。他们在讨论中合作,在质疑、借鉴中深思,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反思性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每节课引导学生讨论一些有争议的理由。通过建立互动的反思关系,提高反思效果,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创新。
(4)建立学习档案,在总结提高中学会反思
学习档案包括一段时期内与学习有关的全部资料,可以是社会作业本、考试试卷、课堂笔记、作业改错记录、考后分析表等汇编集,也可以是杂志、报纸及其他课外书籍等收集来的材料、记录等,也可以是学生的自我小结、社会学习日记等其他学习作品。学习档案是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和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

三、几点深思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会反思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当学生提出理由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好的理由,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当学生提出的理由有偏差时,教师首先要赞扬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然后再给予启发,引向正轨。这样,学生就没有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上课自然会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质疑心理基础。

2.重视过程性评价是学生学会反思的关键

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内心感受、体验的过程。这一过程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认知结果和思维方式是否正确。因此,我们要给每一位学生的感受、体验创设表现的机会,让这些感受、体验得以展示,接受评价,继而进行自我反思性学习。在教学评价上,教师应更多地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必定促使学生重视整个学习过程,积极反思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反思自己采用的学习策略是否得当,需不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该如何调整,等等。

3.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是学生学会反思的重点

多媒体技术给历史与社会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导致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PPT打天下。幻灯片的固定放映次序严重削弱了师生间的互动,忽略了课堂中学生的不可预知性。笔者认为它是导致学生仍以接受学习为主而反思能力薄弱的重要因素之一。多种教学工具的组合能弥补计算机教学的这些弊端。从教师角度,可以一步一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来调整教学的进度、广度与深度;从学生角度,可以充分地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成果暴露在大家面前,接受质疑、不断调整,在合作中提高反思学习的能力。

4.“抓反复、反复抓”是学生学会反思的前提

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反思自身的学习,就需要教师经常提醒、督促甚至去检查。如每一届初一新生在第一学期的头两个月,笔者会要求学生对作业及时订正并上交检查,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反思的习惯。
笛卡儿说过:“我思故我在。”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反思中发展和成熟。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