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果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861 浏览:85287
论文导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激发兴趣,自主学习;结合实际,寻求特色;展开方位,多种角度.
[关键词]道德品质情感体验探索能力放开思维
《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品德与社会》课程将”推动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转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1.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大家都知道,《品德与社会》的编排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而且更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门来讲述的一些案例和素材.如此,我们可以把课本上的某些案例内容活教起来,让实践说话,将课本的变成真实的,让故事的变成生活的,从而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兴趣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自己的教学工作轻松了,孩子们也学得用心多了.如在教《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课题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体验一下书中人物的困境:在父母不在家的情况下自己动手穿衣、煮饭、洗碗、打扫卫生等.比如,你会煮最简单的是什么菜,煲饭时你是如何算定水和米的用量比例,洗碗时应该用什么姿势才不容易打碎碗具等等.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深思,倡议他们回家经历实践后,再把过程写下来,到下一节课来展开讨论,看谁说得最好,做得最棒,最后给予评价和奖励. 所以,只有这样开放教学,打开门槛,将品德与社会引进现实生活当中,才能真正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真正效用.

2.结合实际,寻求特色

《品德与社会》课要有实效,就必须紧密结合农村实际来寻求农村特色,这样才能显示课程的最佳效应.

2.1利用品德与社会课来加强学生爱农村、爱劳动的思想

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教育孩子们摒除一些娇生惯养、嫌弃农村、不爱劳动的不良思想.例如,现在有不少学生看不起农村,以自己是农村人而感到羞耻,他们的学习动力是学好习,考上好的大学,离开家乡……这样的思想,我认识是片面的.

2.2结合品德与社会课来加强对学生们的农业科技教育

让学生觉得做一名农业科学家也是十分了不起的行业.例如,让学生们认识到农村耕田种地也离不开科技,问问他们谁以后能为辛苦耕种的农民们创造或发明减压农民生活的机器.然后结合类似实例,来引导孩子们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争做一名出色科学家的思想动力.

2.3展开方位,多种角度

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往往存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我认为,要转变这种品德教育的目前状况就要转变过去的这种教学模式.

2.3.1创设情境,导入

导入是教学的起初环节,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这一教学模式中,我们要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思想,引发学生深思,激发学生的学习,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这种带入情境、形象直观的教学活动能有机地营造和渲染出一种让学生感到美好的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果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亲切的、喜爱的学习氛围,并自觉、主动地进入其中,受到教育.

2.3.2交流资料,动情明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 .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而是两个生命体之间情感的对话.所以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只有在教学中重视人的情感,人的体验,人的实践,重视其中的人文性,而不仅仅告诉学生一些冷冰冰的知识.那么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培养出一批空有一大堆知识却无情感的废品.

2.3.3宽容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生命价值,允许学生的个性差异,更要宽容学生的缺点.教师最大的缺点是整天盯着学生的缺点,而更可怕的是更多时候盯着差生的缺点.成绩差的孩子,哪怕一点微不足道的错误,老师也很容易注意到,然后又顺理成章地将新的错误加到他以前所犯的错误中,逐渐构成一个在教师心目中不可原谅的错误集合.即使那个差生偶尔有那么几次挺伟大的壮举,也不可能将这个错误的堡垒攻破.久而久之,这个所谓的差生就真变成一无是处的差生了.
总而言之,品德与社会课需要我们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放开思维,放手课堂,让学生做主人,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从小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审美,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开掘多种渠道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融入生活实践,鼓励孩子们参与社会,了解社会,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地走进品德与社会的真实世界当中.
参考文献
[1]李燕.高等学校学科德育探讨[d].广西大学,2007
[2]张继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d]西南师范大学,2001
[3]马超.班级道德研究-班级道德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3
[4]戴志明,戴利民《关于新时期实施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田师范学校学报》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sshxlw/lw10462.html上一论文:简谈黄再军:社会健康养老正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