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能力本位高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改革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740 浏览:85322
论文导读:
摘要:《基础会计》作为会计的入门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如何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序化处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探索。打破以往理论的顺向教学模式,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工作过程采用逆向循环式设置教学项目,将能力训练渗透到各个项目中,教学做一体化,能更好地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会计 工作过程 逆向循环式
1002-5812(2015)02-0122-0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的出台,给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基础会计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财经类的会计专业基础入门课,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好坏和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学习,最终影响职业能力和就业情况。目前,各个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地探索基础会计课程的改革路径,但是效果不太明显,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一、《基础会计》的教学目前状况分析

(一)课程定位重会计核算,轻工作流程

高职院校中基础会计课程项目设置大多以工业企业的资金循环为切入点,按企业资金投入、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的先后顺序依次展开实训项目,这些实训项目看似完整,但是与会计的工作流程并不相连。会计的工作过程应是基于前一会计期间的数据,首先完成初始建账,通过对本期经济业务涉及的资金增减变动进行初步分析加工整理,并借助复式记账形成记账凭证,再进一步地分类归集形成明细分类和总分类账簿,最后依据账簿的数据分析出具财务报表。企业的经济业务千变万化,而会计工作流程则是完全一样。现有的实训模式突出资金循环经济业务的核算,并没有体现出会计工作流程的完整性,导致学生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不能形成—个清晰的认识,往往认为能写分录就行。

(二)教学设计重学科体系,轻行动导向

目前,大部分高职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的顺序大致是:会计概述—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凭证—账簿—财产清查—账务处理程序—财务报告,实行的是理论先行、顺向渐进式的教学设计来进行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这种教学设计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然而与会计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相去甚远。前面的理论部分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缺少实践背景,学习的岗位针对性不强,学习时很多学生停留在被动的死记硬背,而无法真正明白这些理论在工作中的用处。后期实训时因前面没有真正搞懂基础理论知识,无法将理论融入其中,结果往往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被动,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三)课程考核评价重理论,轻实践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改革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办法,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的评价体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发布之后, 近几年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但是在考核方式上,期末理论考核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却未能突出实践考核的比例,大部分学生对实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建账、登账的技能都不会,更不用说会计的整个工作流程业务处理技巧,导致在后续课程时又要重复这些基础的规范与流程,技能未得到应有的提高。

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基础会计》课程的定位紧紧围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通过市场调研,结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群为出纳、会计、办税员及助理审计。而《基础会计》课程定位为会计实操的入门课程,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能胜任会计员岗位,具备最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按照会计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学生能掌握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熟练进行证、账、表的操作。

(二)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逆向循环式

姜大源提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决定性的因素: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二是课程内容的序化。如何打破《基础会计》课程现有的学科体系,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及序化处理,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是该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笔者认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兼顾职业性与教育性、灵活性与一体化,遵循高职学生学习由浅及深的认知规律。打破以往理论先行、证账表顺向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充分考虑岗位、职业能力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后,采用逆向循环式, 按照“报表—账簿—凭证—账簿—报表”思路,将能力训练贯穿于课程各个环节的教学中。具体设计思路如表1所示。
该逆向循环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案由表及里,基于项目背景企业,重点突出学生实践操作,共分七个模块,九个能力训练项目,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完成各项任务,来获得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及支撑该能力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将单项实训融入平时的理论教学中,抽象枯燥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训教学中得以呈现,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置综合运用环节,将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流程的理解。另外将学生各个训练环节的预期成果如填制的凭证、账页等展示,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内容安排看似逆向,实则仍遵循“初始建账—经济业务核算—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会计实际工作流程这条主线。

(三)教学策略设计

将教学内容设计付诸实践并取得应有的效果,实施策略非常重要。课程教学应重视学情分析,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觉得抽象难理解的理论,可能就蕴藏在简单的实操中。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探究新事物的心理,探索适宜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先结论、后理论的逆向式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传统会计教学中先理论、后结论的顺向式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理论实践分离,学习目标不明确。比如在讲授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环节,基于顺向式论文导读:
教学教师一般会介绍六个会计要素的特点及分类,然后再介绍六个要素间的关系,也就是会计等式这个结论。很多学生学习时抽象难懂,学完后就会存在这个疑虑:学会计等式和我从事会计职业有什么关系?而按照任务驱动逆向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企业真实的会计报表,让学生首先去寻找报表中的平衡性,确定会计等式的结论,进而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会计报表每部分的构成,让学生自己在动手中将实现结论的步骤和要点揭示出来。这种逆向式的教学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思,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