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741 浏览:156850
论文导读:
在中国,学外语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有佛教真经翻译,此后有洋务运动、京师同文馆,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更是掀起了学习外语的热潮。确实,在我国的外语教学史上出现过不少精通外语的大师级人物。但也无可否认,中国人学习外语的手段是比较传统单一的,在课堂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策略占据着主导地位。
从20世纪90年代起,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了起来,并迅速地进入了社会各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进入外语教学领域,当然会转变传统外语教学的信息传递通道、教学内容与活动的整合形式乃至教学过程,推动教学理念的更迭,导致教学的价值判断及评价标准的变化。鉴于这些变化,我们势必要研究如何使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很好地整合起来,探索整合的有效手段、策略和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进入外语课程,外语教学势必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进行全面的整合,使其真正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本专著在大量实地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了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形势下,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手段、策略和模式。
本专著由绪论和七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讨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外语课程的开发和定位理由。第二章主要讨论了计算机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我们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计算机与外语教学的关系。第三章主要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要做到模式的有效应用,就必须符合考虑教学的各种因素。第四章着重阐述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第五章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第六章主要探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外语教材的研发理由,在全面探讨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五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研发构想。第七章是本专著的结论性章节,也是本专著理论探讨的重点。在前六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化外语课程创设的观点。
教育部倡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旨在解决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低下以及缓解因大学扩招而带来的外语教育资源严重紧缺的理由,为此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实施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把计算机看作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还是外语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新模式的有效实施以及改革顺利发展的关键。
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后,课程的构成范式发生了变化。课程是教学的基本规划和蓝图,体现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计算机进入课程后,外语课程的构成范式也就从传统的“2+1”模式转变为“3+1”模式,即教学理论、教学策略、信息技术体现于课程或教材之中。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后,计算机开始从辅助的地位走向了教学的前台,也就是说计算机在课程中的地位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成为整个教学中的一个要素。
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后,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教师角色的作用也会随之转变。为此,教师的课前的角色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的课堂角色应该是讲授者、组织者、培训者、评价者;教师的课后角色应该是协助者和资源提供者。但从目前的目前状况来看,教材的立体式都体现在教材构成的物理概念上,而教材的有效构成应该是网络内容是纸质课本的延伸而不是翻版。
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后,教学要素发生了变化,不少传统要素被新的要素所替代。外语教学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了,教学系统不能自然、和谐、高效的运转。可见,要使计算机网络与我们的外语课堂自然的整合起来,式教学系统保持动态、和谐,就应以生态学视角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生态系统的运转,必须注重这样两条原则:一是能稳定教学结构,兼容教学要素;二是能制约教学运转,推动个体发展。
20世纪末,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全面地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而以计算机与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也已开始转变着21世纪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计算机与网络在根本上转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并由此产生了新名词。新名词的产生也显示了计算机网络正在快速地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着全面的整合。正是由于这种整合及其快速的发展,促使我们站在信息化社会的高度,用全新的观点和事业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探索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策略、手段和模式。
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人们的现代生活,同时也正在快速地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着全面的整合。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更重要的是预示着我国外语教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综上,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两种模式都有其自身的长处与短处。以教师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的长处在于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系统的学科知识的传授。其短处则是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充分发展。前者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的作用,后者则是为学生主动建构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学”,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鉴于上述两种模式的各自特点及长处与短处,我们的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这两种模式的优势,学会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ljslw/lw48613.html上一论文:探讨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