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地方普通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课程体系优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574 浏览:83971
论文导读:知识、宽广的知识面、突出的专业特色、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公共课是为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开设政治课、形势教育课、德育课、外语课、军事训练课、体育课、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一般占总课时的22%,课时应适当降低。基础课包括一般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一般基础课是为掌握专业知识和
【摘要】课程体系是教育思想观念付诸实践的桥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必定以高质量的课程体系为载体。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正确处理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分配和课程内容,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将有助于改善现有的课程体系,推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课程体系;优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社会理由的日趋严重,迫切需要地方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由 “精英教育”向 “综合应用型人才”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并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应用人才是地方普通高校必须面对的课题。课程体系是教育思想观念付诸实践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因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必定以高质量的课程体系为载体[1]。因此,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目前状况出发,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研究,将有助于改善现有的课程体系,推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当前形势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由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和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合并而成。原来两个专业的专业性都很强,涉及领域与就业范围相对比较窄,并且各自都有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除了原来两专业都涉及力学、机械、电学及制约理论地方普通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外,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包括水力学、水能利用、水轮机、水轮机调节、水轮机检修与安装、电机学、发电厂电气部分、继电保护、水电站自动化和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等,而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锅炉原理、锅炉运转、硫化床技术、泵与风机、汽轮机、热工仪表和热工自动制约等。培养模式为适合从事理论研究和科研开发工作的精英教育。因此传统观念和习惯意识的束缚依然存在。合并后的专业既要保证专业基础知识宽广又要保持专业特色,在有限的课程总量和课时总量条件下,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式上注重知识传授,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专业课程数量多,核心专业课课时不够,综合课程少,必修课程多,选修课程少,课程内容更新慢。导致专业特色不突出,同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不够。

三、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宽口径的基本教育,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备受欢迎。应用型人才只有具有自身特点的实践技能,创新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增强自身的优势,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地方普通高校专业的课程体系的优化应在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特点以及本校的具体情况下,围绕培养综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行,不仅要实现既有大学课程体系功能的转变,同时还要使优化后的课程体系整体功能最大化。
课程体系的优化是项系统工程,既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同时也要考虑课程体系的复杂性与特殊性,遵循科学的原则,确保课程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注重整个课程结构的科学性与灵活性、课程内容整合衔接的合理性和课程体系各环节的整体性与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要求的一致性。同时还应考虑社会需求的变化与科技发展一直是推动课程体系改革的最基本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知识总量的急剧增加和人们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来推动课程结构的改革。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需反映知识发展前沿,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四、课程体系优化

课程体系的优化主要从课程结构的安排、课程总量与课时总量的确定、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课程内容选择等方面进行。
1 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
课程体系中课程总量一般为140学分,课时总量一般为2200-2300学时。可适当减少课程总量与课时总量,增加学生自主掌握的学习时间,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个性化的学习。
课程体系中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只有合理设置三类课程的比例和具体教学内容,才能保障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宽广的知识面、突出的专业特色、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公共课是为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开设政治课、形势教育课、德育课、外语课、军事训练课、体育课、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一般占总课时的22%,课时应适当降低。
基础课包括一般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一般基础课是为掌握专业知识和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必须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课程。一般基础课是为发展学生智能打下宽厚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AutoCAD课程。专业基础课是直接联系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的先修课程。同时也是普通教育向专业教育的过渡,循序渐进地把学生领入专业领域,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的课程。开设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属工艺学、机械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传热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知识面宽、扎实的基础课不仅有利于专业学习,而且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与形成专业思维方式,增强社会适应性,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从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作用上说,基础课比专业课更为重要。动力机械与工程、流体机械与工程两个专业合并后,必须解决宽口径理由。专业基础课部分融合,将以往一些陈旧过时的课程内容进行删减,充实专业前沿的新知识。内容上有重叠的课程进行合并与删减,设置综合性强的基础课程,可按一级学科专业或宽口径二级学科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应有一定的深度,对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增加必要的课论文导读:,教师认可可行性,明确实验目的。最后由学生准备并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形成创新性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五、与课程体系优化相关的几个理由1师资队伍建设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地理位置、教师待遇、学校知名度等方面理由,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普通高校综合
时来保障课堂授课内容的全面与深度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前提条件下,不能单纯减少课程,降低课时量,而应根据专业特点,合理、有效地合并课程,开设综合型的课程。基础课一般占课时总量的52%,该比例可适当增加。
专业课是专业教育计划的中心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最新的的成就和发展趋势,并着重于专业理论、基本规律的教学和实验技能培养的课程。按动力机械与工程、流体机械与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设置课程,同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强调特色专业课程。对主干课程与特色课程的授课教师与授课方式提出具体要求,增加必要的学时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专业核心课程应少而精,不应求全,课程内容应该根据本校的办学方针、专业的具体特点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特点选择,并保证内容深度与讲学课时。
2 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是确保学生获得专业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达到专业预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而必须修习的课程。选修课是为了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特长、拓宽知识面和就业需要,供学生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分为加深专业理论的选修课、加宽基础知识的选修课课程和扩充学生文化科学知识的选修课[3]。
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恰当既能保障专业方向培养的要求,又能满足向多各专业方向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的要求。必修课程比例太高不利于因材施教,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太低不利于专业方向的发展。当前必须课比例偏高,有时高达82%,而选修课仅18%,不利于学生发展,应大幅提高选修课比例,该比例应达到25%。
3 理论课与实践课
理论课是培养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课程。实践课是以培养操作技能,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主操作完成为主的课程[4]。实践课程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与理论教学不是主从、依附关系,而是辩证的统一。其目标是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就业需求的目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各自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化与综合操作技能的提高。当前实践课比例仅占总课时的18%,该比例太低,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其在未来社会的存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应该地方普通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彻底转变办学观念,加强办学条件,特别是由于课时有限,课程体系应朝着创新性和综合型发展。
(1)改善与提高实验设施的技术水平
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建立CAD/CAM/CAE综合实验。开设CAD/CAM/CAE一体化的实验,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兼顾学生对计算机的热情。
(2)构建模块化实验平台
以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建立热工基础和动力装置基础实验平台。热工基础平台试验主要面对工程传热学和工程热力学两门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动力装置基础实验平台主要面对能源与动力基础课程,该课程是涵盖几乎所有该专业主要专业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基本内容的能源类综合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能源动力工业中几乎所有装置、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相关实验课程强调开放性与综合性,开设认知与实证的实验项目,采用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方式,首先工程传热学和工程热力学理论学习与综合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学习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与综合性实验。在具备专业设备的宏观框架知识结构后,结合学院平台和实训基地的低温技术原理与装置、内燃机原理等各专业方向的细化课程相继开设。创建的“认知+实证”的特色专业平台课程,由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化复杂为具体、化抽象为形象,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开设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组织与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理由的专业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首先由教师确定实验的中心思想,保证实验室有能力承担实验,然后由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认可可行性,明确实验目的。最后由学生准备并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形成创新性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与课程体系优化相关的几个理由

1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地理位置、教师待遇、学校知名度等方面理由,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普通高校综合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地方普通高校首先应认识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体系落到实处的保证,在学校政策层面上保障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中,不仅需要考虑教师的专业背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还需提高合作意识。
2 学生自身素质提高
地方普通高校一般没有特色或特色不够鲜明,知名度也不够大,因而生源相对较差,同时地方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学习需求的差异化也日益突出,造成培养质量提升的难度增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培养的主体,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系列学科主题研讨会,逐步建立专业思想。1年1期,通过2-3次讲座的形式,由专业教授主讲,介绍专业背景知识、新能源与最新政策、创新思维及创新策略培养,节能减排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的实质和内涵。2年1期,由专业教授主持,采用研讨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站在学科的高度去了解专业,了解大专业宽口径的领域,引导学生的专业志向。3年1期,专业基础课已全部学完,部分专业课已开始的情况下,开展专业及专业方向发展动态的研讨会,让学生直接面向行业需求,明确自己的毕业去向,对自己提出更高但又符合实际的要求。3年2期,开展科学研究前沿系列讲座与讨论,引导学生按照专业背景、毕业设计内容以及兴趣爱好选择选修课。
参考文献:
[1]黄先开,杨鹏,冯爱秋.地方普通高校深化”质量工程”的深思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2,(8):75-79.
[2]徐同文,房保俊.“应用型论文导读: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l64-l65.上一页123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定选择[J].高等教育研 究,2012,(6):59-65.
[3]王忠伟,庞燕.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152-154.
[4]周小慧,龙绛雪,邢伟一.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l64-l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