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文学中理由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75 浏览:17658
论文导读:
摘 要:文学研究要提出理由和对理由加以深思,文学研究没有现成的公式和模型,在研究中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对理由的把握如何来决定研究价值的高低。理由意识是文学研究最核心的东西。从三方面来深思。首先,厘清什么是文学研究中的理由,它可以是文学理由,可实际上更多地是文学之外的理由,研究者需要从文学之外的角度来看文学。其次,文学研究中的理由往往是环环相关,一个理由的提出不是简单地得到是与否的答案,而是由此理由引发出来其他理由,形成一个彼此有关联的理由簇、理由群,这样一些相关理由的深思可以构成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框架。其三,文学理由的提出和解答是相关的,提出理由是引出一种深思的角度,解答则是拿出相应的深思结果,各有其作用,解答并不是单纯对于提出理由的回应和解决。
关键词:文学;文学研究;理由意识
进入到学科研究领域最需要面对的不是知识的方面,而是理由意识。说出这样一个观点的依据在于,每当面对学生对于文学研究的困惑,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困惑源于知识的匮乏,而教师往往也是针对学生们的匮乏感,提出相关的参考资料。其实,学生的困惑往往不是想到了一个具体理由、产生了某个针对具体理由的困惑,而是面对着一个陌生的领域,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对该领域的事物、事情的描述和解释,有些是切入角度不同,有些甚至根本就是观点相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感到茫然失措。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急切地希望教师给出一个权威性的引导,而教师也往往以为学生们就是需要这样的点拨。
其实这是一个误认!人文学科没有一套自然科学的公式,不能采用完全共同的方式来面对学科中的理由,所以不同的学者在面对基本相同的理由时,出现意见分歧是很自然的,在面对观点差异的时候,引导者应该是分析这些导致不同观点的理由,或者是视点、立场、策略、学科范式,等等,也分析各种观点可能的偏颇,而不是告知学生们一种标准答案式的解答。所以,至少对于文学研究这样一种人文知识的领域,寻找理由就是寻求一套进入学科门径的思路。如果说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计算工具,那么人文学科则主要是建立学科中的理由意识。

一、文学研究中的实则文学之外的理由

文学研究已经是一门专门化的学科。在目前高校的学科建制中,分置了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两大类直接关涉文学的一级学科,及其下自有一系列的二级学科。在这样一种体系化、体制化了的学科设置背景下,文学研究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已经相对成型的研究策略,因此,文学研究就应该是对于文学的研究。如果说文学研究真正所关注的并非文学而是文学之外的某个对象,那么这就有些匪夷所思。
其实,理由并不在于文学研究的经验对象本身是不是文学,而是在于文学是人为的产物,它的产生就是某个写作者写就的,而对于它的文学身份的认定也是人制定的,并不能是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那样,可以有一个能够指认,甚至可以通过仪器仪表等超越人的主观性的检测工具来加以把握的对象。希利斯·米勒说:“现代作用上的文学开始于17世纪末,按《牛津英语词典》,‘文学’一词在我们现代作用上的使用是非常晚近的事情。严格作用上的文学只包括诗歌、戏剧、小说,这是更加晚近的。”{1}这一说明非常重要,即我们今天所谓的文学,无论外延还是内涵都不同于古代时期,而且今天的文学的那一套规定性,完全可能在未来的时期受到根本性的改动!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与文学的观念,都只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也许有些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在以后的若干时代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颂,但是后来者是站在另外一个立场,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了新的解读。
在“文学”的共名下,可以有实际上不同的内涵。譬如可以有巫术作用的,傩戏傩舞是巫术性质的艺术,如果有文学涉足其中,那也就沾染了巫术气息。文学也可以是政治角度的,柏拉图关于文艺的存废理由的立场就基于政治考量,而现代以来所谓“国际歌”,是国际工人阶级运动中各个互不相识的同志之间的通行证,它相当于一种政治身份的标记。文学也可以是宗教意味的,中国古代就有诗教、乐教、象教之说,而西方中世纪简直就是把文艺当成了它的婢女。{2}文学在康德的理论系统中代表了人性中对于纯美的追求,就如同人对于真实和道德的需求一致,真善美构成了人的精神内涵的不同方面,康德的思想除了具有哲学深思作用的深度以外,也代表了文艺复兴以后,知识分子欲图在话语层次构建一个超越社会权力系统的诉求。而并没有多少思想家倡导,也没有社会统治权力的推动,文学在今天扮演了“商品”的角色,一般商品的广告宣传、包装乃至商品的时尚潮流等等,在文学领域也是一一呈现,它一般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对于文学政治因素的淡化,其实它的更深层次的影响倒是对康德作用的文学的精神诉求的消解。在文学可以有多方面的特性的同时,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实际上也是处于一种纠缠的状态,按照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对于文学的基本界定,文学的特点在于想象性,即一般的语言表达,着重于对于实有的状态进行描述、评价或陈述,而文学所提供的东西,可能并不是实际存有的。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之《师说》,它可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经典范文,作为论说文,它和想象没有什么关联,而它就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之一!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就其本身的性质是史著,历史著作以严格写实作为基本要求,可是《史记》也被称为“无韵之离骚”,将之喻为文学典范,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史记》中的一些描写必定是想象的,如项羽与虞姬的“霸王别姬”的人物对话,即使在场的当事人也都已经离世,任何细节的重现都只能是写作时的想象。
如果单言文学的变化,多少还可以接受,毕竟世界上充满了变化,变化作为一种常态已经成为我们看待世界的基本认知,可是这里的文学的变化已经不是文学自身如何发生转变的理由,而是多年来人们所以为的文学作为文学所经历的基本路径的转变,也就是说以前认为文学不同于非文学的方面,文学赖以标志着自身独特性的方面,现在显得模糊了。麦克卢汉曾预言:“总有一天,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将要发现,我们时代的广告是日常生活最丰富、最忠实的反映,它们对一切活动领域的反映超过了过去的一切时代。”{3}丹尼尔·贝尔则提出,“在当代社会,汽论文导读:
车、电影和无线电本是技术上的发明。而广告术、一次性丢弃商品和信用赊买才是社会学上的创新”{4}。麦克卢汉和丹尼尔·贝尔这两位在当代文化研究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学者都提及广告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虽然他们并没有说广告和文学的直接的关系,但是广告既然已经是全方位的介入到当代生活,而文学是所谓的人学,也是全方位的描写人的生活,因此在这里两者的交集就是必定的。在这种交集中,广告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文学则日益边缘化,在此过程中,文学难说对广告产生什么影响,可是广告或者广告所裹挟着的一套文化生产的机制则对文学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固然可以说文学修辞对广告宣传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反躬自省,文学是否应该从广告的策划、广告的运转、广告的形象包装等方面来看到对文学的深远影响呢?在当今,纯粹文学的成就很难通过文学的固有尺度来达成,譬如小说如果只是以文字的方式来传达,往往在受众中的影响就有限,而改编为影视作品基本上才具有造成广泛影响的可能,这里影视的动作和画面表达是增强影响力的直接理由,而并非语言艺术的影视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力的影响,可能从广告角度来看待就有所裨益。广告的力量并不是它所宣称的内容得到了消费者信服,而是它的反复表达,给人们的心理打下烙印;或者,它也力图在商品促销中唤起人们的无意识,在广告的宣传中往往自觉地运用到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它不是一般的说服人采纳它的购物邀请,而是通过宣传手段把商品信息植入到人的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的影响力达成是不是也得要有所变革跟进,即不是一般所强调的思想性艺术性的提高,而是文学中的东西要吻合于受众的文化的心理的需求。假如这样来考虑文学理由,那么出发点是文学,可是所关注的已经不是通常理解的文学自身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