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基于“四种能力”提升物流实践教学运转机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024 浏览:60964
论文导读:
摘 要:基于“四种能力”提升的专业能力培养要求是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方向。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运转机制是高质量技术型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运转机制存在的主要理由,提出了基于“四种能力”提升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转机制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物流;四种能力;实践教学;运转机制
:A
物流管理专业从本质上而言,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而目前的物流教学活动总体上看,仍属于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方向何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理由的决定》提出的“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即“四种能力”的培养,为高校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专业实践教学运转机制,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运转机制的构建,应当与基于“四种能力”提升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相适应,同时,也应当符合高校现代物流教育改革的方向,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素质与技能的要求。因此,研究在分析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运转机制存在的理由的基础上,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运转机制。
1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转机制存在的主要理由

1.1 缺乏实践教学的系统规划与管理

高校人才培养由于对“四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系统规划,因而对实践教学投入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缺乏场地和实践教学师资等保障。同时,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设计不尽合理。校内实验或实践活动抓得不够扎实,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而毕业实习很多采取“放羊式”做法,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自由实习,缺乏统一组织和跟踪指导,实践教学效果差。

1.2 缺乏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经验

基于“四种能力”提升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高校办学理论与实践并重,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本科高校由于多年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重学科系统性而轻实践的综合性,专业办学往往缺乏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经验,物流管理专业也是如此,因而培养出的物流人才与实践脱离,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一方面,企业适用的物流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由于不符合企业要求,面对就业困难而出现过剩。因此,只有对专业建设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基于“四种能力”提升的办学思想的要求。

1.3 忽视企业对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常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导致人才培养偏离社会实际需求。企业拥有场所、设备、生产、营销、信息、实践师资等多方面的优势,又是人才就业的主要流向地之一,对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需求拥有最终话语权。因此,通过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产学合作,是培养具有“四种能力”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高校应该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举办专家讲座、派遣教师挂职锻炼、与企业合作研发、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多种途径进行产学研合作办学。这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未来的职业能力、提高学校的科研、服务与科技转化能力有极大地帮助,最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办学竞争力。
2 基于“四种能力”提升的物流实践教学运转机制构建
基于“四种能力”提升的物流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四种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一定的运转机制的支撑,才能有针对性地克服上述存在的理由,实现高效运作。因此,本部分着重从以下四方面探讨基于“四种能力”提升的高校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运转机制的构建策略。

2.1 实践教学的动力机制构建

对于只涉及到校内的实践教学而言,实践教学的动力来源于社会对学生技能素质的需求,因此,动力机制设计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及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与积极性提高的激励。对于涉及到校企合作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而言,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校企合作发展的推动,更需要强有力的动力机制作为支撑。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参与高职教育,主要来源于四种动因:一是政策驱动。很多国家对用人单位接收学生实践一般有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激励,企业把接收学生实践与自己利益挂钩,因此愿意接收学生到企业实践。二是低成本驱动。目前企业接受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一些非关键岗位实习,成本通常要比正式员工低。三是人才优先选择权驱动。企业将优秀学生,聘为较高素质的员工,可以长期受益。四是社会责任驱动。企业对培养学生也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从校企双方角度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双方的相互需求,因此,动力机制的构建,需要准确了解和把握双方的需求点。学校对企业的需求表现在:需要企业提供实践教学师资、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毕业生到企业实习与就业的机会等;企业对学校的需求表现在:企业员工的培训、从学校引进高素质人才、产品研发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方案设计等。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构建的思路就是要牢牢把握这些关键点。由此可知,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构建的原则应当是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2.2 实践教学合作机制构建

对于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当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在此前提下各自承担起相应的人才培养的任务,这是保持持续、良性合作的基础。这一模式要求吸引和引导企业、行业参与,采用联合、共建、融合等方式进行密切合作,达到产业与教育融合,学校和企业共赢。合作内容主要有:合作进行学生培养、师资培训、教材编写、横向课题研究、项目开发等。合作形式主要有: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glw/lw49867.html上一论文:简论中国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存在的理由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