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及职业取证一体化教学模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330 浏览:63471
论文导读:
摘 要:高职层次的营销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能够胜任营销工作岗位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营销管理任务为目标的。许多高职院校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开展教改,以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的要求。我们通过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取证结合起来的方式,开展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营销;课程;技能竞赛;取证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市场营销综合职业能力及优秀的营销职业素养

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即“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市场营销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营销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市场调研能力、营销决策能力、营销沟通能力,营销管理能力等,并能够适应未来在营销管理过程中所面对的营销决策和执行任务。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营销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态度的涵义除一般作用的态度外,它还包括职业精神(敬业精神、创业精神)、职业信念、职业道德等。因此,要特别注意学生职业态度方面的培养,以利于职业能力的形成。涵盖和反映营销工作态度的内容一般包括如敬业精神、职业信念、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合作精神、积极的工作态度等,并可以参照这些内容制定关于营销工作态度的评估指标体系。

二、明确课程定位,规划和形成课程群,开展教学

在课程定位上明确以形成基础理论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市场营销概论、消费心理学、消费行为学、公共关系、市场调研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和学会相关概念、原理、任务、工具、策略、解决任务的流程等,教学策略上以讲授和案例教学为主,整体上侧重于知识传授。
在课程定位上明确以技能和能力形成为目标的课程:市场营销沙盘仿真演练,市场营销技能大赛,企业经营实训等(营销大卖场、实习等)。其中,组织和参与校内和校外的营销技能大赛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策略上以营销实训和实践为特征,整体上侧重于技能和能力形成。
在能力的形成上,既要注重以流程和操作为特征的营销执行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以调研和决策为特征的解决理由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变化的营销环境。

三、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教学,提升学生的营销职业能力

(1)通过竞赛提高职业能力,并获得认可和认证,推动就业。(2)通过竞赛获得进一步求学的机会。(3)获得物质奖励、利益。(4)获得认可和体验成就感。(5)直接获得就业途径。
指导教师是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有利于体现个人的科研和教学成果;有利于和同行交流;也有利于通过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便教学。

四、通过职业取证推动教学和形成职业能力认证

目前,我们参加的中国市场营销专业资格证书考试(CMAT)是中国市场学会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资格证书考试,对考试测评合格者,教育部考试中心和中国市场学会共同审验、签章和颁发“中国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同时,考试合格者还将可以获得参加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的资格。

五、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机配合及成果

课程教学是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实训教学,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和技能;技能竞赛是提高,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竞赛参与实践活动,形成和逐步提高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取证是职业资格认证,通过取证,既可以推动教学和竞赛参与,也是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一个标志,便于学生今后就业。
通过融合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较为明显的提升了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升,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了校内和校外的技能竞赛,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了职业资格认证,最近一次取证(2014年上半年),2013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有近一半学生通过了考试,取得了相关的营销职业资格证书。

六、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1.对竞赛作品评价和检验机制可以进一步适应和体现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培养方向,企业是“职业能力”的最终用户,评价的价值追求最终应该是以企业的需求为准,评价和检验过程也应该吸引企业参与,评价标准应该尽可能满足可操作性和规范化的要求。已解决竞赛的“评价机制”理由。
2.竞赛的安排与院校教学计划之间在进度上可以进一步契合,如果竞赛的安排打乱了院校的教学计划,竞赛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会影响院校的参与积极性,也有可能使竞赛成为少数人的游戏,而将大多数学生排斥在竞赛之外,毕竟,我们的目标是使竞赛成为大规模提升职业能力的工具,因此,在赛事的安排上,应该充分考虑院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举办时间、进度、内容上与之协调。以体现竞赛的“人才培养机制”。
3.竞赛的设计可以充分体现教改的要求,关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向,教育部的文件已经有充分阐述,各地院校也已经在按部就班的实施,例如课程建设与改革、工学结合与实践能力培养、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评估和教学保障体系建设等内容。竞赛的设计符合教改方向,最终也才能有利于体现院校的要求和社会的要求。以体现职业技能竞赛的“教改促动机制”。
4.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能力认证的结合理由,通过竞赛,在提升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对职业能力进行认证,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有的竞赛还尚未实施这一点,另外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认证的质量理由,由于有的竞赛过于强调“利益机制”,从而导致有的证书缺乏公信力。
5.职业技能竞赛也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能够成为长效的的充分的交流平台,组织方应充分利用这个融合企业、院校的机会,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打造一个长效的、深度的沟通平台。
参考文献:
[1]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 邓泽民 煤炭高等教育 2002年3月.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2006年11月.
[3]市场营销学 方光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三版.
作者简介:潘砚涛(1974-),男,天津滨海职业学院讲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营销管理及互联网营销方面的研究。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cgllw/lw45824.html上一论文:简论互联网时代下传统营销企业转型的几点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