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新媒介生态环境背景下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发展路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384 浏览:61077
论文导读:
摘 要:地方台新闻节目主要以省级卫视和都市新闻/ 公共频道为播出平台,前者以“联播”类节目为主,固守传者本位,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后者盲目迎合受众,舆论引导力薄弱,泛娱乐化现象严重。近年来,地方电视台本已很小的存活空间进一步压缩在机制与市场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地方电视台连保持正常运营都举步维艰,更谈不上发展与壮大。如何转变被动局面,走出一条多重压力下的存活之道一直是地方台和业内人士深思的现实难题。本文试图探寻地方台新闻节目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地方台新闻节目的改革带来启迪。
关键词:媒介生态环境;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创新
1005-5312(2013)29-0272-02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正在或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政治化进程的推进、社会文化的繁荣都在影响媒介。与此同时,媒介自身内部也涌动着一股聚变的态势。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竞争日趋白热化,网络日益兴盛,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风头正劲,电视媒介的主导地位面对着巨大挑战。
相较于电视台等全国性的新闻节目而言,地方电视台的影响范围本来就有限,先天的不足使得他们很难与电视台一较高低。目前,我国电视业由于行政、区域、观念、利益等方面的壁垒,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尚未形成,国内电视整体生产力相对较弱,竞争乏力。因此建立中国电视业新秩序,形成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局势,为国内电视业储备能量,增添动力,作用不言自明。

一、变化中的媒介生态环境

(一)媒介生态环境概述

“媒介生态环境”指大众传播机构存活和发展的环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不同社会制度的媒介生态环境不同,是由所处的社会制度中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社会系统所决定的1。媒介环境与个体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
媒介生态系统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其自身也较脆弱。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认为,人体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占据着至上的地位。媒介生态环境是媒介赖以存活的土壤,不仅制约着媒介的存在,也影响着媒介的发展。
媒介生态环境不仅指媒介自身所处的行业内的态势,也包括媒介所赖以存活的外部环境。前者包括媒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媒介从业者素质的提高,新兴媒介等。后者则包括传播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的进步等。媒介生态包括社会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四新的媒介生态环境背景下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发展路径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个方面,媒介在这四个方面合力的作用下存在并发展。媒介生态环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媒介本身不是一种僵死的封闭的物质实体,而媒介生态更是一种具有“生命”特征的开放系统。

(二)我国媒介生态目前状况简述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兴起,犹如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所言:“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人类的存活方式都变成了数字化”。新媒介将人们置身于信息的包围之中,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可接受的信息资源。
新闻媒体作为媒介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既要避开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对事件解读不到位而造成的受众认知不协调。又要避开对一些理由进行过度诠释,过犹不及会使公众对理由的认知与媒介的解读产生偏差。
综上所述,新媒体虽飞速发展,但各方面仍不甚成熟,抵抗力稳定性还很弱。媒介生态学要求确保媒介生态的总体平衡和良性循环。

二、地方台新闻节目发展中存在的理由

(一)结构失衡,形态单一

目前省级卫视节目整体结构失衡,电视剧垄断荧屏,新闻节目边缘化明显。新闻节目数量少,每天主档新闻也不多,仅穿插在早、中、晚黄金时段。
究其理由,一方面,地方台长期倚重电视剧,轻视新闻。电视剧以多集连播方式占据日间和晚间大部分时段,享有绝对优势。综艺节目与电视剧投入产出快,广告回报也相对容易。
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财力、设备等条件限制,地方台无论是制作力量还是制作水平都无法与央视相提并论。新闻节目的内部构成形式单一。除每晚7点各省级卫视准时转播电视台新闻联播外,日播节目主要模式是地方新闻联播。节目形态种类单调,省级卫视基本上都是消息类新闻节目,自办常态栏目十分有限。限娱令和限广令颁布后,各地方台评论类新闻节目兴起,如湖南经济电视台的《钟山说事》、江西卫视的《深度观察》、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等。但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新闻访谈等几近缺位。

(二)题材狭窄,缺乏深度

电视新闻有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娱乐新闻等丰富的题材选择,然而地方台新闻节目题材狭窄,主要限于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两类。新闻更多的只是发布政令,告知本土消息的主渠道,整体收视状况不佳。在经历了从“播”到“说”新闻的转变后,电视新闻尚未真正步入“评”新闻时代。
对于新闻来说,时效和深度往往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不可兼得。独家新闻有两种内涵:一是时效性,即首发性,第一个报道了某新闻事件;二是报道角度,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往往只有个别媒体独树一帜的报道赢得受众的眼球,也表现在新闻报道的深度解读上。

(三)娱乐成风,引导缺位

离开公众关注,任何媒介都将黯然失色,但一味追视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民生新闻曾以其平民化的风格掀起一股收视热潮,但当前仍居主体地位的地方民生新闻存在着众多理由:同质化恶性竞争普遍,节目内容与风格大同小异;盲目追求猎奇效应,将民生等同于市井,将民生新闻等同于负面报道,各类诈骗、偷盗、抢劫、杀人及有悖常理、有违人伦的负面报道充斥荧屏。追视率还容易变相地刺激媒体越过道德、法制的底线,媒体的不合理报道极易造成媒介审判与二次伤害,面对新闻价值沦丧,舆论引导缺位的困境。当前新闻评论类栏目水平参差不齐,栏目定位不清,内容低俗,泛娱乐化倾向明显。评论员无疑是新闻评论栏目的核心,但专家评点乏力,身份模糊。内容有名无实,不过是将先前的故事、猎奇类节目进论文导读:
行了重新包装,并非真正作用上的新闻节目。

三、地方台新闻节目的发展路径

(一)明确定位,走错位化,差异化的节目之路

地方台首先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与清晰的定位(包括受众定位,角色定位,市场定位)。明确自己的竞争原则和策略,做到“人有我改,人无我有”。
“人有我改”,就是要避开台和其它卫视台在栏目设置上的强项和方向。譬如台有《焦点访谈》,许多地方台也鼓捣出了几档类似的节目叫做《XX访谈》《XX焦点》等。在节目类似的前提下而资金投入又比不上台,节目质量和档次自然逊色很多,节目制作水平和收视效果也会显现出巨大差距。把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消耗在与对手同质化的节目上绝对不是地方台的明智之举。
“人无我有”,就是台无法给地方观众提供的内容和栏目恰恰是地方台应该大力发展的。地方新闻在地方台的节目架构中仍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地方台一大特色。地域性包含新闻事件发生地域与观众接受心理上的接近。只有充分了解和尊重受众的需要,才能理解受众的期待目标,从而确定电视新闻整体风格。

(二)转变观念,走亲民化,贴近化的节目之路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是有选择地接触、注意、理解和记忆。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要充分了解受众。新闻节目是基础,民生服务作补充,两方面需要协调发展,缺一不可。以服务增强媒体影响力,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贴近性是新闻节目所不具备的,地方电视新闻应立土,提供具体贴心的天气,交通,消费等实用资讯,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老百姓其实始终对电视台抱有独特的期望和信赖,需要地方台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三)提升质量,走直播化,品质化的节目之路

多年来,电视新闻形成了解说+画面的报道模式,如何才能让观众耳目一新,增加观众参与意识呢?采用现场报道无疑是目前的理想方式,提供全方位信息。
新闻的过度娱乐化和浅层次堆砌已严重影响了地方电视台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以深度提升媒体公信力,加强评论节目品牌建设是提升地方台新闻节目深度的可行路径。
首先,主持人既是新闻内容的传达者又是栏目品牌的代言人,对品牌的创设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主持人的仪表、素质、风格应高标准、严要求。
其次,新闻节目中的节目标识、主题色调、背景音乐等都是影响节目品质的重要因素,在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保证节目整体基调和谐统

一、形成特色。

再次,在栏目模式上,要大胆启用文学艺术性新闻、故事性新闻、动漫版、新闻脱口秀等多种播报策略,采用经济、教育、生活等分类新闻的模式,新的媒介生态环境背景下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发展路径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满足受众多样化的新闻需求,打造品牌效应。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人”越来越被提升到社会的中心地位。电视新闻努力追求的方向应是真正做到关心个人、关心普通民众的生活。除上述路径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手段,以互动提高传播影响力,加强媒体与政府、企业相关部门的合作,彰显媒体整合力,帮助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改革获得实质性突破。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受众需求愈发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电视台必须对新闻节目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提高节目质量、树立新闻品牌。在收视率与电视新闻节目功能实现的博弈背后, 实质是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和电视消费主义理念的较量。任何一档优秀电视节目的诞生都离不开一个团队的精心策划与制作,任何一档电视节目想要受到观众的欢迎,都必须始终坚持优良传统与积极探索创新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作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具而存在的新闻媒介,在营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介更应该发挥好自身的桥梁作用,努力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积极沟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观众看到一个真实、负责任的政府。
参考文献:
[1]邵培仁.媒介生态学研究的新视野——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1.
[2]吕正标,王嘉.电视新闻节目理念、形态与实务.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
[3]唐卫岗.重新定位错位发展——谈地方电视台存活发展之路.新闻爱好者.2012.11.
[4]桂景妍.关于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品牌创立的分析.新闻传播.2012.8.
[5]丁洪亮.收视率对电视新闻性的消解与关系重构.现代传播.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