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2013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综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84 浏览:12416
论文导读:术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之一,虽然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但是新闻领域还是有门槛的。新媒体技术无疑给传统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只是他们追求新闻专业主义的领域,变得更富有挑战性了,而不是缩小了空间,做机器人式的专业新闻写作,仍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要求。从这个层面上说,新媒
摘 要:本文对2013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得出2013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媒体转型,包括纸质报刊和期刊类新闻杂志在新媒介环境下如何长效发展;网络舆情,新媒介环境下网络已逐渐成为舆论的主场地;新媒介环境下学术研究点此年主要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在新媒介环境下不仅没有解构反而得到加强;最后是新媒体技术应用及存在的理由的研究。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中国新媒体传播的客观规律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索。本文将对学者的观点做进一步的综述。
关键词: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网络舆情;新闻专业主义
1672-8122(2014)06-0061-02
2013年,移动互联网、3G、4G、移动智能终端、云计算、微信、微博等新技术、新应用、新形态在中国传播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强化,中国传统媒体的转型如何融入新媒体发展的浪潮,新媒体下的网络舆情的发展、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演变等趋势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也出现新的变化。
本文对2013年新媒体传播研究的梳理,重点放在国际新闻界、中国记者、现代传播、当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记者等核心期刊上的新媒体传播的相关论文。纵观2013年有关新媒体传播的研究,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点:

一、传统媒体的艰难转型及新媒体的融合

2013年,纸质媒体、广电媒体等在新媒体迅速发展下所面对的转型难题持续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新闻制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就纸质媒体而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融合,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李良荣认为报网互动不是根本出路,最重要的是纸质媒体如何做好自己的新闻,结构规模要“瘦身” ,同时要改造报道模式,新闻要做到短平快[1]。江小静指出,《新民周刊》在新媒体发展的浪潮中,只有加强新闻性周刊的内容影响力和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才能长足发展下去[2]。《新民周刊》做了一系列 “整合工程”,将纸质期刊的品牌优势和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有效融合,在长足发挥新闻类周刊自己优势的前提下,《新闻周刊》发展的新媒体业务不是附属品,而是其中一部分。潘若松提出,新媒介环境下,地方报纸要想突围,就要让报纸成为生活必需品,要着重做大本地新闻,“办厚报”“大而全”,并放下身段提升报纸服务功能,弘扬本土文化,打造公益品牌[3]。
广电传统媒体也面对着同样的压力。周小普提出由于视频终端,即通过电脑接收电视节目的方式、观众收视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电视的收视率大幅度降低。他以CNN创立的CNN.com网站为例,提出可以建立公民新闻的长效机制,搭建畅通的信息传递平台,提高受众的参与能力,使公民新闻归为己用,提升新闻反应能力及品牌传播力[4]。高晓红指出,在新媒体的推动下,中国电视媒体面对着三个转变,由单一媒体向综合媒体转变,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由国内传播向国际传播转变。同时传播方式上,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多向传播。他指出,美国出现了被誉为电视界谷歌数字录像机及附属网络系统TIVO,使电视获得了搜索引擎功能,充分发挥了观众选择的自主性和电视的互动性,同时他提出新闻的竞争,归根结底不是对新闻源的竞争,而是对新闻解释权的竞争[5]。

二、网络舆情的发展及影响

新媒体领域已经成为舆论最活跃的一个场地,在舆论传播方面,李良荣认为,虽然网络成为社会舆论的主阵地,党和政府面对的挑战是不能采用行政手段来管理,那么如何掌握网络传播的主导权,就是所有理由的核心[1]。王平指出传统媒体仅在网络舆情的二次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流媒体、舆论及民间舆论之间取长补短。同时,随着个人媒介素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当事者即网络意见领袖,在公共事件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左右着网民的看法。舆论的参与者扩散至当事者双方、普通网民、网络意见领袖、政府等[6]。也就是网络舆情是多方因素共同的结果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制约的结果。在2013年发生的复旦学生中毒案中常江指出,当媒介清晰度较低时,这时候受众就有很高的参与度[7],在此案中一些媒体为了抢时效存在着报道时机和报道主题两大理由。在刑事案件中,当案件正处于查案阶段时,媒体应节制一点,尊重法治,同时要避开刑事案件报道的娱乐化倾向。微博客已经成为信息的主流,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对网络舆论的监测,越来越依赖新媒体这一技术平台。2013年,大数据再次成为热点,是指依托信息爆炸时代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三、新媒体学术研究进展

新闻传播者在新媒体学术研究方面也有进展,吴飞指出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并没有瓦解新闻专业主义,相反加强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8]。虽然普通的公众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但社会对新闻的诉求只要不变,新闻专业主义就有效。公民记者异军突起,在新闻传播中承担着积极的角色。但这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之一,虽然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但是新闻领域还是有门槛的。新媒体技术无疑给传统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只是他们追求新闻专业主义的领域,变得更富有挑战性了,而不是缩小了空间,做机器人式的专业新闻写作,仍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要求。从这个层面上说,新媒体的发展,对新闻专业主义而言,是起激励作用的,而非颠覆性毁灭性的。同时,专业新闻媒体提供的新闻报道因为有各方面人力物力的保证,所以长久发展下去的空间是一直存在的。而公民记者能做到这一点就不大现实。他最后指出,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是新闻专业的终结,而是意味着更有力的维护。
胡冀青首先从技术层面对传统媒体是否会被新媒体取而代之做出讨论。他指出人们的需要从本质上是信息,而至于用什么方式去继承承载信息,只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信息[9]。只要做到传统媒体全媒体化和自媒体化就可以了,所以用技术决定论的观点去看待新媒体必定取代传统媒体是伪证。其次从公民新闻角度看,新媒体的发展是普通公众人人都有麦克风。由新闻接收的被动者变为生产新闻的参与者。但这只是对新闻从业者从各个角度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如在时效性上论文导读:化、科学化的管理,已经成为一个趋势。而公民根本没有专门精力去完成新闻专业化生产,这是利用时空便利为新闻媒体提供重大的新闻线索。最终他得到的结论是新旧媒体之间的博弈不是技术理由也不是意识形态理由,而是社会理由。上一页12
许多信息是由网民第一时间在网上报道的,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更应该冲锋在前。回归到论文的最终观点上,新闻是否能达到真正作用上的公民化,从专业主义角度而言,一种职业变为专业要经历过五个阶段,就社会分工而看,新闻的生产需要建立在极其复杂的专业基础上。而且起始阶段投资巨大,新闻业有组织化、科学化的管理,已经成为一个趋势。而公民根本没有专门精力去完成新闻专业化生产,这是利用时空便利为新闻媒体提供重大的新闻线索。最终他得到的结论是新旧媒体之间的博弈不是技术理由也不是意识形态理由,而是社会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