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朱执信对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综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286 浏览:58886
论文导读:
摘要:朱执信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朱执信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文章综述学术界关于朱执信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研究,这既是还原朱执信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应有位置,又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成果。
关键词:朱执信;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朱执信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活动家,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学术界也就朱执信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表了许多论文与专著,本文以1919年为分界线,把朱执信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研究,进而把学术界对此的观点进行综述。
朱执信从1905年到1920年发表了多篇文章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在1905年至1907年期间,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等文章,介绍社会主义思潮。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他又相继发表了《中国存亡理由》、《民意战胜金钱武力》、《野心家与劳动阶级》、《新文化的危机》等,这一时期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入,已经接近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者的水平。

一、朱执信对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介绍

1905年,朱执信开始在《民报》上发表政论文章,介绍马恩和马克思主义。中国比较系统详细的介绍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朱执信于1906年1月在《民报》上发表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对于这篇文章的内容,学术界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
首先,学术界普遍认为,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中朱执信介绍了马恩的生平。陶明兰在《朱执信对社会主义的介绍与研究》中,认为朱执信对马恩“寥寥数字的介绍却清晰地勾画出了马恩俩人的亲密战友关系及其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伟大形象”。
其次,在这篇文章中,朱执信对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综述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朱执信着重评介了马克思的《宣言》,这篇文章主要涉及三个主要方面:一、朱执信认为《宣言》中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与以往的各种所谓的社会主义不同,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郭丽兰在《朱执信对马克思主义著述的翻译和传播——以〈宣言〉、〈资本论〉为例》中,认为:“《宣言》是对以往各种社会主义的超越,它并不是“空想”、“乌托邦”式的,而有着实实在在的实施纲领和实现途径”。二、朱执信详细论述了《宣言》的阶级斗争观点,他认为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袁春艳在《同盟会时期朱执信的社会主义思想探析》中,认为“朱执信承认阶级存在,即封建阶级、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朱执信承认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三、朱执信还翻译了《宣言》的十条纲领,这是资产产阶级革命派向中国人民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二、朱执信对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应用

在1905年至1906年期间,这一时期朱执信留学日本,在《民报》上发表了《论满洲虽欲立宪而不能》、《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心理的国家主义》、《土地国有与财政》等一系列文章。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
对于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的理由的研究,本文就把《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与《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这两篇文章的观点结合起来,再综合学术界的一些看法,对这个理由进行具体的论述。
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中,朱执信把革命的形式分为两类,即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并对这两种革命形式进行具体的界定和说明,又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赵凯荣认为,朱执信首先区分了两种革命,并对其性质进行简单界定。政治革命就是平民反对政府,社会革命就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其次,朱执信又分析了两种革命的难易程度,即政治革命是多数人反对少数人,而社会革命的阻力则既有“富族”,又有政府,导致“有政权与有资财者合,则在下之贫民无以抗也”。固朱执信认为马克思的革命是一种社会革命,并认为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革命必须与政治革命并行。从学术界对朱执信的这些思想的分析不难看出,他逐渐地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当时的社会现象和阶级关系。

三、朱执信对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的飞跃

如果说1919年以前,朱执信的思想还只是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那么1919年之后,朱执信的思想发展到了高峰,具有共产主义因素。他在这一时期写了《国家主义之发生及其变态》、《侵害主义与人道主义》、《民意战胜金钱无力》等文章,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和研究中国革命。对于这一时期朱执信的思想,学术界进行研究的成果很丰富,本文撷取主要观点论述之。
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疯狂侵略,朱执信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他看到帝国主义的对外掠夺只是让国内的少数大资本家获利,而国内的大多数人并未得到好处,反而使其痛苦加深。同时,出于对世界被压迫人民的同情,他坚决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何广寿、孔德明在《试述“五四”后朱执信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中认为,朱执信认识到了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承兹战争,各博钜利”。他还认识到帝国主义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痛苦和贫困的根源。
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朱执信发表了《民意战胜金钱武力》一文,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看到了“民意”的力量,提出通过教育群众来充分发挥“民意”。吴珏在《朱执信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认为,朱执信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经验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得出了“民意战胜金钱武力”的结论,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同时朱执信提出用“主义”武装群众,让人民群众有一个共同的信念。
对阶级斗争的认识。朱执信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已经有接触,五四运动之后,他又结合中国的现实,根据自己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研究和理解,形成了自己关于阶级斗争的新认识。他把中国社会的阶级分为三类,即资产阶级、中等阶级、劳动阶级,认为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阶级斗争激烈的程度论文导读:
与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工人的劳动条件密切相关,阶级斗争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再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认为工人和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因素。
研究苏俄,向往共产主义。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朱执信对苏维埃理由的研究投入了全部精力。在这一时期,他看到了列宁及其领导下的人为了“主义”的牺牲精神,热情赞扬列宁领导的苏俄军队。在探索中国革命前途时,他主张通过摹仿苏俄来改造中国,提出通过建立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社会,同时也要重视军队建设,通过“寓兵于工”来改造军队。余炎光在《论朱执信》中认为,朱执信高度赞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苏俄军队,感受到“主义”所产生的无比力量,他认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以有主义之民意武力”的结果。朱执信的这些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体现。(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陶明兰.朱执信对社会主义的介绍与研究[J].高等函授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30,32
[2]郭丽兰.朱执信对马克思主义著述的翻译和传播——以《宣言》、《资本论》为例[J].党校学报,2011(4):20,21
[3]袁春艳.同盟会时期朱执信的社会主义思想探析[J].世纪桥,2001(3):59
[4]吴珏.朱执信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