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核心价值大众化历史经验:以“三纲五常”提炼和传播为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10 浏览:22541
论文导读:进行论证阐释,使这一核心价值观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至上性。核心价值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以“三纲五常”的提炼和传播为例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核心价值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以“三纲五常”的提炼和传播为例
摘要:在我国自汉代以降的古代社会中,“三纲五常”这一核心价值深入人心,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并代代相传,成为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共识和文化传统,对保持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三纲五常”从提炼到传播,建构了一套系统的大众化路径,形成了丰富的核心价值大众化经验:核心价值必须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是对特定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集中反映,这是核心价值取得大众广泛认同的基础;核心价值必须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是社会各阶层思想共识的高度概括;核心价值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积淀而成,不可一蹴而就;核心价值大众化必须得到上层的大力支持与倡导,离不开选官制度的保障,要具有体现通俗化、生活化和普及化的形式。
关键词:核心价值;大众化;三纲五常;儒学
1003-0751(2014)08-0112-06
核心价值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正常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在我国自汉以后的古代社会中,“三纲五常”这一核心价值深入人心,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并代代相传,成为社会各个阶层的价值共识和文化传统,对保持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三纲五常”从提炼到传播,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并具有普遍作用的大众化路径,积累了丰富的核心价值大众化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三纲五常”的形成

众所周知,董仲舒在整合前人思想基础上,结合专制大一统帝国的形成,提出“三纲五常”核心价值观。但这一核心价值观从肇始到形成经历了漫长过程,是先秦及秦汉社会文化长期沉淀而成的。
“三纲”说可追溯到孔子的正名思想,到战国末期荀子和韩非已有比较明确的表述。先秦思想家认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最重要的社会主体和社会关系,并以此为主线来阐发社会政治思想。《论语·颜渊》载: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在孔子看来,君、臣是政治生活的主体,父、子是家庭生活的主体,二者共同构成最主要的社会关系,理顺了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实现国家安定、天下太平。
孟子则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具体化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①,完整地提出了“五伦”说,认为这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中庸》称此五者称为“天下达道”。
战国末期的荀子则把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关系提升到天理的高度,认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②;并突出了君、父分别在国家与家庭中的主体地位,认为 “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③。荀子已提出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尊卑主从关系,认为君主是国家的最高权威,父亲是家庭的最高权威,尊重一个最高权威就能保持安定,同时有两个权威就会发生混乱。荀子对君臣、父子、夫妇等主体关系的规定反映出时代的新变化,体现出集权专制倾向,成为“三纲”说的直接来源。如论者所说:“三纲说其实发端于荀子”,“荀子则明确地论述了君臣、父子、夫妇间的尊卑主从关系”④。
荀子的学生韩非,则从驾驭臣下、实行统治角度,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⑤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⑥。所谓“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核心价值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以“三纲五常”的提炼和传播为例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董仲舒不仅指出在众多的社会主体与社会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妇是治理天下的纲领,而且指出君臣、父子和夫妇之间是一种尊卑和主从关系,从此奠定了宗法等级制度下处理君臣、父子和夫妇三种主要社会关系的准则。
“五常”说主要来源于先秦儒家特别是孟子的学说,强调全体社会成员应具有的道德意识。孔子对君臣父子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进行规定,可概括为:“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⑦;他还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道德的其他德目,如“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智、仁、勇”,等等。孟子高度重视“人伦”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继承孔子思想基础上,提出“四德”说作为最重要的规范。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⑧;他还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⑨,以仁、义、礼、智四德修养身心,做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使社会成员各安名分,就能实现天下太平。
在社会主体的道德规范上,荀子则主张“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⑩。
在整合这些思想资源基础上,董仲舒在第一次对汉武帝的策问时说:“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他将仁、义、礼、智、信五德称为“五常”,作为上自天子下至庶人每个社会成员都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继董仲舒之后,东汉白虎观会议提出“三纲六纪”,从观念到形式进一步强化了“三纲五常”思想,对古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形成有重要影响。一是将“三纲”着重调整的社会关系由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延伸到以君臣、父子、夫妇为主包括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在内的九种关系,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制约的范围;二是突出了君主的绝对权威,“六纪”从属于“三纲”,而“三纲”之中“父子、夫妇”又从属于“君臣”,强化了集权专制统治;三是强调道德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主导作用,在标示社会等级的“名号器物”“礼乐制度”等方面,赋予道德意蕴。此外,白虎观会议综合当时流行的各种理论、学说及文化资源,并采用皇帝“裁定”的形式对“三纲六纪”进行论证阐释,使这一核心价值观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至上性。核心价值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以“三纲五常”的提炼和传播为例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核心价值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以“三纲五常”的提炼和传播为例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blllw/lw35296.html上一论文:探索美国广播公司人物专访新闻稿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