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从《博物志》序跋看其性质与传播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44 浏览:10198
论文导读::“玄石饮酒,一醉千日。”李剑国先生的论点比较中肯:“总的来说,《博物志》上承《山海经》《神异经》《洞冥记》一系,而内容更加广泛,实际是地理博物杂说异闻的总汇,但地理博物的内容仍处于突出地位,故书以‘博物’为名。”《博物志》的特点既然是“杂”,故其性质应属于杂家较妥。
摘要:《博物志》是魏晋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就其体例看,当属杂家;就其部分内容看,则具有小说的特点;对后世文学与小说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作者本人及历代学者都为其撰写了序跋。本文通过对众多序跋的深入分析,论证了《博物志》的性质、佚文及传播情况。
关键词:博物志;序跋;性质;传播
:A

一、关于《博物志》的性质

《博物志》是魏晋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作者张华(232-300),字茂先,曾任长史、中书监等官职,《晋书》本传载其《博物志》十卷。关于此书性质,历代学者意见颇不一致。《隋书·经籍志》子部杂家类著录“《博物志》十卷”,与《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抱朴子》等同归子部杂家类 [1] 676-677。《隋书》论杂家曰:“杂者,兼儒墨之道,通众家之意,以见王者之化,无所不冠者也。古者,历记前言往行,祸福存亡之道。然则杂者,盖出史官之职也。放者为之,不求其本,材少而多学,言非而博,是以杂错漫羡,而无所指归。” [1] 679在《隋书》作者看来,所谓“杂家”,是史家之职,兼通儒墨等众家学说,其特点是“言非而博”“杂错漫羡”,其功能是“以见王者之化”。
《隋书》将《燕丹子》《郭子》《世说》等归入小说家,其论小说家曰:“小说者,街说巷语之说也。传载舆人之诵,诗美询于刍荛。古者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谤。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周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道方慝以诏辟忌,以知地俗’;而训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诵四方之传道而观衣物’,是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1] 680 《隋书》作者认为,小说乃“街说巷语之说”,是“舆人”“刍荛”一类人的言谈话语;其功能是了解民情地俗。
显然,无论是作者身份,抑或作品特点及功能,“杂家”与“小说家”都有明显不同。《隋书》将《博物志》归入杂家而不是小说家,就是因为《博物志》出于张华这位长史之手,具备了“言非而博”、“杂错漫羡”的特点,而与道听途说的小说家不类。
《旧唐书·经籍志》与《隋书》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博物志》不再与《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同归杂家类 [2] 1376,而与《燕丹子》《笑林》《世说》归入小说家类 [2] 1378。《新唐书·艺文志》与《旧唐书》同 [3] 1002。这表明《旧唐书》《新唐书》作者对《博物志》的性质认定与《隋书》作者截然不同。《旧唐书·经籍志》序称:“七曰杂家,以纪兼叙众说”,“九曰小说家,以纪刍辞舆诵。” [2] 1336-1337从分类标准来看,《旧唐书》与《隋书》的分歧不太明显,但对《博物志》的归类却完全不同,这说明《博物志》内容确实比较博杂,给分类造成了一点的难度。其后不同时代的史家、藏书家、目录学家对《博物志》的分类也都存有歧义,如《通志·艺文略》《中兴馆阁书目》《宋史·艺文志》等将其归入杂家类;《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等将其归入小说家类;《直斋书录解题》则杂家类、小说家类同时著录。
《博物志》在传播中阙佚甚多,今通行本十卷,前三卷记地理动植,卷四、卷五为方术家言,卷六为杂考,卷七为异闻,卷八为史补,卷九、卷十为杂说。卷首张华自序云:“余视《山海经》及《禹贡》《尔雅》《说文》、地志,虽曰悉备,各有所不载者,作略说。出所不见,粗言远方,陈山川位象,吉凶有徴。诸国境界,犬牙相入。春秋之后,并相侵伐。其土地不可具详,其山川地泽,略而言之,正国十二。博物之士,览不鉴焉。” [4] 37这篇序文只谈论地理而不及其它,显然不是《博物志》全书的序言,而应是卷一地理篇的小序。从此篇序言亦可见出,张华自己认定第一卷是地理书,而非小说。
明清两代的许多学者也视《博物志》为杂家,明代嘉靖年间崔世节《博物志跋》认为该书“天地之高厚,日月之晦明,四方人物之不同,昆虫草木之淑妙者,无不备载。其昔物理之难究者尽在胸中,开豁无碍,正如披云雾睹青天,可乐也” [4] 37 。在崔世节看来,此书的功能主要在于增广见闻,与杂家功能相近。清代学者黄丕烈《博物志序》从张华取材认为此书属于杂家:“尝取而读之,乃知茂先此书大略撮取载籍所为,故自来目录皆入之杂家。其体例之独创者,则随所撮取之书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4] 41-42另一位清代学者周心如《博物志序》从张华的编纂动机论及此书杂家性质曰:“茂先建策伐吴,运筹决胜,虽当闇主虐后之朝,而能弥缝补缺,使海内晏然,亦足徴其格致之所得力矣。后之人以成败论,不能窥其格致之学,并其格致之绪馀而亦束而不观,何异画地以自限欤!若徒以其辨龙鮓,识剑气,竞诩为博物君子,亦浅之乎窥茂先矣。” [4] 43周心如认为,《博物志》以其格致之学实现治理天下的目的,其功能与杂家相同。
明代学者胡应麟将小说家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等六类,认为小说家与“子类杂家,尤相出入”,指出:“《博物》,《杜阳》之祖也。” [5] 283说明胡应麟也注意到了《博物志》博杂的特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小说分为三大类:杂事、异闻和琐语。《博物志》与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等归入子部小说家琐语类,《山海经》《神异经》《十洲记》等归入子部小说家异闻类。虽然归入了小说家,但仍然突出了《博物志》驳杂而非怪异的特点。
综上所述,就《博物志》的体例看,当属于杂家,就其部分内容来看,则具有小说的特点。如卷十“千日酒”:
昔刘玄石于山中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当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权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玄石前来酤酒,醉向醒耳。往视之,云玄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俗云:“玄石饮酒,一醉千日。” [6]
李剑国先生的论点比较中肯:“总的来说,《博物志》上承《山海经》《神异经》《洞冥记》一系,而内容更加广泛,实际是地理博物杂说异闻的总汇,但地理博物的内容仍处于突出地位,故书以‘博物’为名。” [7] 《博物志》的特点既然是“杂”,故其性质应属于杂家较妥。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cbjslw/lw44541.html上一论文:简析地方主流媒体如何着力当地城市形象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