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绩效管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82 浏览:18281
论文导读:
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财务改革成为新形势下教育管理体系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作为教育事业良好运转的重要保障,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效能,对完成教学工作、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目前状况及存在的理由

随着我国高校财务改革的开展,高校资产的安全和使用效率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有了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初步建成内部管理体制,硬件设施得到一定程度地改善,并开始引入资产信息管理平台。但是长期以来,高校资金主要是由国家财政预算内拨款,资产则由国家拨款购置或无偿调拨,对资产的具体使用状况也不进行后期管理和评价。无需对高校资产承担经济责任的现象,导致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重用轻管”,使得高校资产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一些理由。
1.产权不清、账实不符。不同资金来源渠道形成的资产缺乏相应的对账机制和管理措施,对于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划分不明确,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由于管理主体存在多元化管理现象,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使各部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更无法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最终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在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资产流失等理由。
2.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利。在制度层面上,高校资产管理方面的法规大多是以“暂行办法”、“暂行条例”或“管理办法”等形式存在。如: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主要依据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和处置行为管理授权审批暂行办法》等,存在立法不完善、法规不健全等现象,对资产的形成和配备两个重要环节都没有作出相关规定,在实践中高校固定资产的财务绩效管理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缺乏相应的严谨性、可操作性,制约了对资产的管理效果。
3.管理不善、效率不高。高校资产在购置、使用及处置等各环节都存在一定理由。一些学校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张和设备的更新,资产购置存在盲目购置和重复购置等无计划性的行为。在使用过程中,部门间缺乏协调沟通,造成部分资产重置、闲置、没有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处置方面,一些资产未及时报废,一些报废的资产又未及时报废手续,从而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添置设备,影响了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和运转。

二、 资产管理与财务绩效管理

1.财务绩效管理的分类。对于经济管理领域内的“绩效”,更偏重对活动期望的结果,是组织或个人为实现其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不同方面的有效输出,即投入产出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财务绩效管理,主要指资金投入的产出和结果,是对财务行为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反映资金投入产生的效果和效率,评价资金使用和产出效益状况。其效率关注的是高校财务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而效果则是从成果方面分析财务资源发挥的功能,也就是高校财务资源的运用对实现财务目标的贡献状况。
2.财务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金筹集、资产购置、资本融通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在厘清了财务绩效管理的含义之后,可以发现其与财务管理的联系:(1)管理目的上,财务管理是从组织的宏观目标出发进行的管理,而财务绩效管理则更针对微观的财务活动或财务行为;(2)管理内容上,财务管理涉及筹资、投资以及分配等环节,而财务绩效管理关注的是资金的运用情况,大体对应于财务管理的投资管理部分;(3)管理方式上,侧重效率评价的绩效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是为良好地进行财务管理服务的;(4)由于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价值或财富的最大化,财务绩效管理更强调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对于高校这不是为了追求利润,而是为了提供社会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依照财务绩效管理的思路和方式更为合理。
3.资产管理与财务绩效管理。高等学校的财务绩效管理包括资金的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决算管理和资产管理,表面上资产管理是财务绩效管理的一部分。然而实际上,财务绩效管理和资产管理并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二者有着明显不同的侧重点。资产管理主要是从资产的实物形态出发,突出资产的保全、维持和完整,包括资产购买前的招标、论证以及购买后的验收、使用、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是涉及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实物使用效率管理。而固定资产的财务绩效管理,则更多地偏重价值形态方面的资金流运用效果和效率的管理。
由于二者的出发点不同,可以进一步从固定资产的购置、运转、维护以及处置四个阶段深入分析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区别,详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关注资产管理,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使用需求并更好地保持资产状态,但是经济效益不高;但是单从财务绩效管理的目的出发,则忽略了资产具体的使用情况,片面追求资产利用的高效率,会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笔者认为,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可以使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和进行。

三、 固定资产财务绩效管理的方式

1.建立“资源”意识。无论是资产还是资源,都有经济资源属性,具备排他性和价值性,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对于资产定义中的“交易性”和“获利性”,与高校持有资产的目的并不完全相符,大部分资产都不是通过等价交换取得,也不会通过等价交换增值。相对而言,“资源”的外延更广泛,不仅包括内部可以制约的资源,也包括外部可加以利用的资源,涵盖资产,具有可转换性。高校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以及非通过交易获得的资源,比如人力志愿性资源、古籍图书资源等。虽然某些资源并不能用货币计量或者不能准确计量其市场价值,但是同样可以为高校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
就财务绩效管理需要反映和制约的资源而言,强调的是资源的使用和分配,而不单是资产的购置;强调不同业务活动的投入和产出,而不太关注后续持有期间提取折旧等理由,考察的是产出的经济性和效率性论文导读:
。因此,资产的价值周转模式并不完全适合财务绩效管理的评价体系,使用资源管理概念更为恰当,可以更好地反映高校可利用、可投入的资源。
2.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绩效管理相结合。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有时是一个理由的两个方面,财务状况反映的是资产经营结果,资产状况反映的是财务管理水平。但是由于资产管理是依照教育部对资产分类的16个标准,而财务核算则遵照财政部颁布的现行高校财务制度的11个分类,二者的口径并不一致。从财务绩效管理的角度出发,应将教育部给出的16类固定资产合理转换到财政部对应的分类标准中,规范并统一资产的确认范围和价值计量方式。
高校财务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具体使用资产的各二级学院应及时协调沟通资产的使用和持有情况,定期进行资产账务核对,按照资产分类标准组织资产盘点、清查、处置等工作。同时,倡议财政部联合教育部结合高校具体情况制定统一分类标准目录,以便高校资产管理更好地进行。
3.引入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强化绩效观念。高校应当以评价体系为依托,评价标准为依据进行科学、规范、合理地财务绩效管理,但大多高校都未建立以部门或项目为基点的资产效益分析体系,缺乏资产使用效果的考核制度,所以无法根据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对部门进行考核。
高校应结合资产管理建立财务绩效管理指标的体系,实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绩效管理结合,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与管理理念和管理特点,甚至管理能力相配套的财务管理办法和细则,强化法人资产的形成、使用和处置的责任观念和绩效观念,对资产评估、收入管理等新的业务内容进行界定和规范,以推动高校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绩效管理的推行满足高等学校不断发展的需求,它不仅对已有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形成有机的补充,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资产的使用效益,平衡校内各使用单位占有资产的不平等现象,引导各单位增强资产的效益观念,明确资产的使用效果和效率与资金的使用效益同等重要,推动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课题“高校资产异构数据融合及其集成管理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第(2-9)号) ]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西安工程大学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