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我国有个财务“全裸”乡政府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77 浏览:10289
论文导读:
深居四川偏远山区的贫困乡白庙乡(以下简称白庙),因大胆改革一夜成名。
在这里,不管哪级领导来考察、调研,抽了几盒烟,吃了几顿饭,喝了什么酒;甚至连喝水纸杯用了多少,事无巨细,全部公开透明,监督榜在老百姓面前一览无余。
没有财务公开改革前,白庙财政欠账300多万元,乡党委、政府一度在群众中没有公信力。改革后的白庙干群关系得到改善,政府的公信力得到重构,人心得以回暖!
被网民热议为“中国第一个全裸乡政府”,白庙的改革探索,在多大程度上能防止公款吃喝和遏制基层腐败?人们拭目以待。
“三大矛盾”失民心
白庙位于巴中市巴州区东北边缘,距巴中市城区44公里,全乡总面积53.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50米,地形多以山地为主。全乡下辖10个村、1个居委会、63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小组,现有总人口

1.1万人。

十年前,这里社情民意十分复杂。
乡内三大家族势力鼎立,乡党委、政府一项新的规定要先获得当地老大“点头”方能出台。老百姓要办事一般不找乡政府,而是找当地有势力的人。
配齐个别村的主要村干部时,乡党委、政府还得和一些势力“商讨”;个别村干部过生日,乡党委、政府还得上门祝贺。
明明是正常的接待,老百姓也会公开指着乡干部骂:“又在吃我们老百姓了。”
群众每年达40多人次。前任党委书记因资金不透明的理由而被不断上告,直到时任省长批示,后经查办被撤。
当时的乡党委、政府十分弱势,白庙被三大矛盾重重包围。一是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村民疾呼道路硬化、用方便水、有保障电;二是乡党委、政府社会事务管理的成本不断攀升,转移支付缺口不断增大;三是老百姓想知道乡政府到底用了多少钱?干了什么事?效果怎么样?
2007年9月,张映上就任白庙党委书记。面对烂摊子,他召集班子成员分析、讨论后认为,摆在白庙面前有三条路、三个梦:一是回头走保摊守庙、稳推平船、无所事事的老路,做“白日梦”;二是继续走挤占村民利益、“乡领导被告下课”、乡干部被地方势力所左右的邪路,做“惊噩梦”;三是重塑政府公信力、凝聚全乡万人开创新业、筑牢夯实党在基层执政的改革发展之路,做“改革梦”。
除了改革求存,别无选择。
张映上补充说,当时有了乡镇改革的想法,是因为大势上也具备了三个改革条件。
一是财政能基本保证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2004年前,是“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体制运转时期,乡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靠干部马不停蹄地催粮逼款来推动日常运转,所以基层党务公开没精力;干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刮宫引产”,灭鼠打犬,干的是与民争利、缺乏人性化的行当,所以那时政务公开缺实力;乡镇主要领导一年中重要任务就是勾兑关系买税入库,“潜规则”运转成本很高,有稳定隐患,所以财务公开有压力。税费取消后,实行乡财县管体制,乡级政府财力靠转移支付,有基本的保障能力。
二是干部衣食有了基本保障。从2007年起,补贴开始规范,干部收入翻了一番。再加之正在完善的医疗、住房、教育、养老保险和社会福利等保障制度,为财务公开的干部能够有实力解除后顾之忧。然而,在基层出现了干部“一月工资两三千,每周上班两三天,劝酒单打两三圈,打牌一坐两三餐;能干事的没有编,想干事的入不了圈”的不良现象。因此,干部群众一致认为,把干部的工作和收入应该晒出来让老百姓看看,这种监督好处多。
三是老百姓的温饱得到解决后,心盼公平。有村民埋怨:给我们粮食直补一两百元,而贪占一两百万元,这非常不公平。
“几年探索,四级三联制、党委会签名制、工作评分制……这些都是我们试图白庙工作中难题而采用过的策略和制度,”张映上说,“我们希望能借此冲出困境!”
改革带来新气象
基于上述考量,白庙的“单笔明细”财务公开出炉了。
——财务公开严格按照“两表五步法”,即干部公费开支报销需填报“公业务费统计表”和“资金结算运转表”,并经过申请、经办、申报、公示、结算等五个步骤才能完成。
——对农民的农作物补贴、危房改造补贴,甚至干部的工资、奖金及加班补贴均要进行公示。
——月初公布干部的工作主要内容,月末再由群众和企业代表对照评分,评分结果予以公示、挂钩绩效并通报主管部门。2010年2月5日,白庙党委决定将当月乡财政支出首次在网上公布:“请客三桌,1269元”“购酒一瓶,88元”“信纸一本,1.5元”……3月12日,天涯社区一篇名为《中国第一个全裸的乡政府》的帖子三天引来全国30万网民热议。一周内,新华社、电视台、人民网、《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上海电视台、《南方周末》等数百家媒体陆续对此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热点报道。
网络时代,白庙就这样一夜出名。张映上至今还有些后怕,他怕应验那句古话:“人怕出名,猪怕壮。”
但他一再告诉新华社记者:“白庙的创新也好,改革也罢,并不是刻意地标新立异或哗众取宠,而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理由,是为寻求困境突破而采取的非常手段和措施。”
在白庙调研采访时看到,虽然乡办公楼因拖欠30多万元工程款而缺窗少门,但一楼贴满财务公示项目的信息板十分抢眼,有不少群众围观评议。
信息板上显示,2012年9月份这个乡三公经费为4942元,其中招待费2573元,最大的一笔是24日“上级部门来乡办案”所花的620元招待费。张映上介绍说,这一改革推动了干部廉洁自律,形成了良好社会效果,乡上的招商引资从无到有,不少企业连连入驻;村民收入实现倍增,产业持续发展。目前已吸引多家企业投资发展农业种植。以前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都很困难,现在每年发展产业的农民人均增收超过1600元。
白庙板溪村村民罗宗体直言,全透明、全公开实际上把干部日常“干什么、怎么干”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一方面解决了老百姓“要知道”和政府“不愿说”的矛盾,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推进了权力公开化、规范化运转,切实赋予了群众监督权。在照山村金银花种植园里,村支书陈正林说:“乡里财务公开改革后,农民可以对干部工作有效监督,树起了当地透明诚信政务形象。一家美资背景的药材公司从网上看到乡财公开的白庙后,闻讯而来,认为这地方的政府、透论文导读:拥护,绝不能让他们放弃希望”。改革的任何延迟都会带来更大挑战,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张映上始终认为,天没亮,鸡再叫也不会亮。白庙的“财务公开”这双鞋,只有白庙人自己才知道是不是合脚。财务公开的改革,需要一个配套的体系。要形成“因事定人,因人定钱”的预算体制改革,使预算切合地方行政费用开支的实际,促使“愿
明,决定投资7000万元,以‘公司+农户’模式种植了5000多亩(1亩约等于66

6.66平方米)金银花,现在农民一亩地一年能收入3000多元!”

“裸晒”带来了现实效益。网上晒账本预计能给乡政府全年节约3万元,这对于一个偏远贫困乡镇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在考核的历史上,白庙的排名从来没进入过45名以前。而2012年,白庙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在53个乡镇单位中排列第19。
舆论漩涡中的
“阳光标本”
大山里的白庙很快被推到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对白庙的改革,有称赞,也有曲解:
“‘财务全裸乡’听上去很美,但出墙的椽子先烂,打的一定是出头的鸟儿。”
“你公布就公布,连接待上级官员和部门的饭钱、烟、酒都不例外,对于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来讲,不近人情!”
“在中国,白庙改革要想成范本比较难,但完全有可能成为孤本。”
然而,每个月初,白庙政府网站都会照例明明白白地公布上个月的“公业务费开支”。有网民发现,有几个月,白庙居然没有一笔招待费支出。张映上告诉记者,留在乡里吃饭的人确实少了,不得已用餐的还坚持要补交伙食费。“有时工作到了饭口上,我们也尴尬,留了,人家怕网上公开,不敢吃;不留,又不好意思。也难啊!”
三年多来,舆论时不时围观白庙的改革成果,而白庙确实也难,一直处于破冰、压力、坚守的五味杂陈中。
一想到晒账本可能影响上级干部的关心支持,白庙一位干部忧心忡忡地说,财务公开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但乡镇干部压力太大。
一位巴州区委常委告诉新华社记者,当地各级干部对乡镇财务是否非要上网逐笔公示,有不同看法。有不少领导批评张映上“别的地方都没改,瞎冒啥子头”。有人直接说张映上是“脑子进了水”。一些干部还想方设法孤立白庙干部,与他们“同行不同路,同席不同吃,同会不同坐”。一些领导对张映上的态度是“不管、不动、不提拔”。
白庙改革是往前推进,还是慢慢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张映上压力大,很纠结。“经常自问‘坚守好还是放弃对’?一段时间里,亲戚朋友都说我出风头,自己确实身心疲惫,寝卧难安!”
新华社记者与全国不少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交流或提及白庙的做法时,许多人对过细公开招待费的做法持反对意见,认为“人家大老远来了,即使不是为工作的事,就是串门的亲戚、邻居,到了饭口上,也应该留着吃饭,这是国之礼节,更是人之常情。而白庙的做法不近人情!”
但巴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表示,上级党委、政府不会因为“晒账改革”而减少对白庙的支持。
深圳知名网民、“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吴君亮认为,白庙的改革没有任何不妥当的地方,相反,这还只是“在先进技术手段之下,突破惯例多走的一小步”而已。“比如在丹麦和日本,所有官员公务出差出访回来,不仅要拿账单,还要拿出菜单,菜单中要是有一道菜没有理由地超标,账目可能就没法报销。”
对张映上来说,白庙一万多名群众的支持是最为宝贵的。黄开顺是“裸晒”坚定拥护者。他说:“乡上搞了公示后,大家都知道乡政府是怎么花钱的,每一笔补贴发放也明明白白,群众和干部之间不会有猜疑,这种做法应该坚持搞下去。”
退休干部李长文多年来为乡政府财务政务公开四处吆喝,他说:“我终于遂了心愿。”白庙现在公开得很彻底,这就杜绝了腐败现象,老百姓满意,也拥护乡党委、政府。
经受媒体漩涡洪流的冲刷和拍打,遭受误曝误读的洗礼和磨砺,承受同僚的冷漠和歧视,张映上坦言:“我常常倍加小心,走路不敢大步行,说话不敢高声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每晚都得面壁思过,常常反求诸己。总是小心翼翼地做人。”
“风烟吹尽月自明”。舆论漩涡中张映上五味杂陈。刚过不惑之年的他虽早生华发,但他维护改革成果的决心更加坚定。
映上非“硬上”,
白庙不“白描”
对话张映上,这个乡党委书记的“改革观”颇耐人寻味。
怎样蹚过改革的深水区?公开,就是“保命救生衣”。张映上说,从财务到党务政务,尤其是在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领域、招投标、安全生产、征地拆迁、和收费等当下热点焦点理由的运转全过程都要公开。
把公开作为突破口,这对降低行政成本、精简机构、、增加政府公信力等都将大有裨益。要真正推行确实很难,“而正因为难才显得可贵,可贵才能赢得群众的跟随和拥护,绝不能让他们放弃希望”。
改革的任何延迟都会带来更大挑战,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张映上始终认为,天没亮,鸡再叫也不会亮。白庙的“财务公开”这双鞋,只有白庙人自己才知道是不是合脚。
财务公开的改革,需要一个配套的体系。要形成“因事定人,因人定钱”的预算体制改革,使预算切合地方行政费用开支的实际,促使“愿意公开”。要形成覆盖政府所有收支全纳入预算管理的体系,促使“全部公开”。
要分离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权力主体,使“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人代会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行政程序中的必经程序,促使“常态公开”。要公开预算执行过程。无论是年初预算、追加预算和调整预算,还是决算,都要单笔明细公开。能清楚地看到每一分钱的去处,促使基层“详尽公开”。要推行预算公开“一网通”专网。点击公开网页,从财政部经省财政厅到县财政局和乡财政所的预算口径和数据都查看得清清楚楚,促使“真实公开”。“八项规定”的出台应该是财务公开的最好契机。
一些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认为,白庙的实践了基层普遍面对的“刚性管制有余,柔性疏导不足;组织介入有余,社会参与不足;物化解决有余,精神动力不足”的难题,也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为深化政府“三公”改革、巩固基层执政带来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