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加强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240 浏览:84504
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摘要:高校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生产和交汇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既作用重大,又任重道远。在当前复杂的社会背景和迅速网络化的传播格局中,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并加强高校主要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需要新时期的思政课教师做些深思和改善的重要理由。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
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是在阶级社会中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树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加强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的深思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总和”[1]其核心是政治理念和政治信仰。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主流意识形态。高校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生产和交汇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既作用重大,又任重道远。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大学期间,正是他们一生中世界观、价值观、政治信仰、人生态度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他们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无疑至关重要。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根据国家思想政治理论课05课改方案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概论”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意识形态教育的紧迫性

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是在与以往不同的形势下做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这种新形势表现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一)全球化中的意识形态碰撞

全球化,不可否认是不同的社会形态,主要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碰撞与融合,而与两种制度表征相对应的意识形态的斗争依然存在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交融深度的不断深入,意识形态的争夺愈加复杂、隐蔽。这决定我们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不可避开的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同时必须警惕的一件事是:避开西方国家利用其经济上的优势,以经济为载体,以合作的名义向我国隐蔽输出其意识形态,比如通过影视、广播、文学、教育等传播途径,在我国高校学生群体中宣扬西方“自由”、“平等”、“人权”观念,美化西方文明,试图将西方文明渲染成人类最高文明,将西方价值观渲染成人类的普世价值。当今世界,受此影响,部分高校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被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解不深、学习不透,在学习和生活中崇洋媚外,这是让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尴尬又担忧的局面。

(二)在传播格局上,现代传播格局影响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截止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4.2亿,其中58%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学生网民占到中国网民中的30.7%,周平均上网时长19.8小时。[2]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这样开放的信息格局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很好的信息获取平台,但不可否认,网络化有他的弊端。网络舆论呈现出理性和非理性相互交织的局面,而且网络非理性情绪有滋长之势。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关涉利益的矛盾理由容易成为某种“话题”或本身很多“网络事件”本身就是话题,我们可以从每年的热字上我们可以看出:表叔,房叔,郭美美事件等,在互联网中弥漫。大学生对这些信息的获取容易,但判断真假与是非上有一定难度。有时会被别有用心的非理性的情绪干扰,造成对主流价值观产生怀疑、质疑甚至盲目否定,值得我们警惕。

二、面对新形势,处理好几个关系理由

“概论”课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中的核心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占用的学时和学分最多,是一部探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一部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这门承载着明显的价值观培育的课程的教学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理由。

(一)正确认识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关系

意识形态没有真空,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社会,不论社会形态如何不同,不管社会思想多么复杂,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作为整个社会上层建筑的思想基础。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元和多样并存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任何国家都存在这样的理由。多样性意识形态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各阶层、不同的社会群体,基于其所处的政治与经济地位,根据其自身的利益需要,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在意识形态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另一方面是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碰撞而产生的文化上的融合,承认多元——包括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政治利益和意识形态诸方面的多元——是题中应有之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但任何一个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引。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元和多样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反应了社会各阶级在价值层面的不同的需求,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具有活力、和谐发展的重要表现。一元和多元并不排斥。而相对来说,与自发的带有局部性和非理性的多元化意识形态相比,主流意识更多地体现统治阶级在协调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的基础上所倡导的,带有全局性、主导性、代表了社会整体理性的核心价值观念,它是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统治权力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在尊重意识形态多元化这一客观现实的前提下,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一元化,确保党的思想理论基础不动摇。前苏联在“新思维”改革的过程中,在高校取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课程,很快引起国内思想多元化和政治势力多元化,这是前车之鉴,我们该警惕。“概论”课本身论文导读: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功效由虚变实,讲究针对性、实效性、有用性,强调学生的学以致用、学用统一,我们要学会有效利用互联网这种新型传播形式,更多的延伸教育时间空间。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把网络引进课堂并延伸出课堂,课内课外形成良好的互补,创造机会接触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真是思想动态,了解他们观察深思理由的特点,掌握学生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就是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它的教学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理应蕴含在其中,成为我们传播一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

(二)协调好意识形态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我国高校思政课上,存在这一个顽固的理由一直没有解决——意识形态教育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现实生活。从笔者从教的经验来看,在学生的的观念中,强调意识形态是政治上层事务,意识形态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只是空洞的虚幻概念。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对意识形态与现实的关系是这样论述的:“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深思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述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中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3] 生活与意识是分不开的,不存在脱离了一定意识形态的生活。 若思政课不具有实效性、针对性,那会给学生假、大、空的感觉,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来上课,当然不会有效果。这个现实,一方面,大学生生活的现实。大学生从社会不同群体分类来看,是属于战友现实资源和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相对较少,在社会地位和社会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在现实面前任何的不成功和期望失落都容易产生被剥离感,所以容易在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上会呈现出“纠结”情节。而这一代的大学生对自己利益的表达更直接,对意识形态的关注,更多的可能跟自己的实际需求有关。把意识形态的宣教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想听的与教育者要说的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意识形态建设的实际效果,特别是要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咨询等理由上以细致入微的服务感染学生,增加更多的面对面的机会,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做更实际的工作。
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生活实践发生了变化:改革进入到深水区,新一届领导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情况,社会矛盾处于一个聚集时期,我们该如何把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学生实际关心的理由融合在一起。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要把丰富多彩、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生活实践当当成我们思政课教育的背景。加强对教学中热点、焦点、难点和疑点理由的研究,比如,《概论》课可以借助大学生感兴趣的重大历史理由讲解历史观、社会发展规律。评价历史的价值倾向等,在对当代的重大现实理由的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认同并追求当前的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念、中国梦的等价值观念。像袁贵仁讲的:教育部门要做好四件事情,一是着力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近教材、近课堂,近头脑三进工作,加强对教学中热点、焦点、难点和疑点理由的研究……

(三)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教育的目与策略的关系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作为载体,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种以知识为载体的价值观传播过程中,一定是符合教育规律,也要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然而作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载体的高校思政课,它的体制和策略仍然沿袭过去,缺乏创新,在策略上注重理论灌输和说教,与学生面对的就业、竞争形势严重脱节,使得学生感觉空洞、形式化。教学手段上缺乏创新,像“概论”这门课程其实践性更强一些,学生除了了解国家大针方针政策外,希望理性面对、分析和解决更多的现实理由。当前学生对互联网的认可度较高,并且大学生群体在社会化进程中有着不同层次的需要。我们要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下功夫,某些高校“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比如教学模式由按章节顺序的体系式变为专题式,教学策略由单纯课堂灌输变为课堂专题讲授+课后专题论证与实训的教学改革探索就是非常有作用的,也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功效由虚变实,讲究针对性、实效性、有用性,强调学生的学以致用、学用统一,我们要学会有效利用互联网这种新型传播形式,更多的延伸教育时间空间。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把网络引进课堂并延伸出课堂,课内课外形成良好的互补,创造机会接触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真是思想动态,了解他们观察深思理由的特点,掌握学生所关注的焦点,发挥网络优势,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理由开展双向交流,增加教育的功效。微博,微信,、人人网等一切平台都可以利用。既能快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分析参与网络事件一定的指导。比如,可以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参与政治实践,培养政治情感,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像2011年的网络“表叔”事件就是很好的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三峡大学学生刘艳峰以特快专递的形式,向陕西省财政厅寄送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公开杨达才个人2011年度工资。而接下来他的一系列要求陕西省财政厅做出书面回应的行为就属于学生借助网络理性参与我们的政治生活的很好的实践行为。这是加强学生对现实理由的关注和分析解决现实理由的途径之一,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更多的对思政课的关注和热情。既要更新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又要更新其形式,采取生动有趣、喜闻乐见、贴近青年学生心理需求的方式策略,将主流意识形态嵌入其人生观、价值观中,培养出爱国、进取、积极、乐观的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
参考文献:
[1]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CNNIC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加强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的深思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