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歌词美学》连载(四)歌词艺术形象和意境创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47 浏览:18516
论文导读: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表诚挚之情,其二是状飞动之趣,其三是传万物之灵趣。由于作者所处的社会和个人的际遇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不同,审美情趣和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表现为意境创造的个性。如,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恬静闲适;李白笔下的月亮旷远豪放;陆
歌词美辩证思维的逻辑起点是意象,如何经过情感这个逻辑,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推进,塑造出艺术形象和审美意境,从而达到逻辑终点,探索这个创作过程和各个环节的创作规律,是值得研究的。

一、从意象到艺术形象到意境的创造过程

文学典型是一个内涵比较宽广的概念,它具体应用到叙事性作品中,就是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或简称“典型人物”;具体运用到抒情性作品中,就是指作者所创造的“意境”。
艺术形象并不等于典型形象。艺术形象是典型形象的基础,典型形象是高级的成功的艺术形象。艺术形象不一定都是典型形象。歌词不是有艺术形象的都是称为有意境,只是一部分称得上有意境。不是每一首歌词都有艺术形象,一般来说,艺术形象有三个特点:一是具体的、生动的,不是概念的;二是在社会环境中具有某种概括性,它概括了某个事物某些方面的本质;三是娱乐性,它使人听后产生愉悦感。具备这三个特点才能称为艺术形象。
作者要学会用意象进行思维,通过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来构思歌词。有的词作者只会运用直抒胸臆《歌词美学》连载(四)歌词艺术形象和意境的创造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的方式抒发感情,这虽然也是歌词的一种创作策略,但是只是会这种策略是不够的。当然,在运用意象进行思维时,也离不开直抒胸臆的情感表现,直抒胸臆的语言可以作为意象的胶合剂,使意象在情感表现中显得自然吻合、天衣无缝。
一首歌词有时是多个意象并举,有时是多个意象中有一主导意象,有时是只有一个主导意象。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词,施光南曲)有多个意象,其中“田野”是主导意象,《芦花》(贺东久词,印青曲)就只有“芦花”一个主导意象。
意象的组合,可以使歌词作品变化无穷。意象的组合是再现与表现的结合,是作者的一种审美选择,是客观外界与作者心灵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心物交融的产物。意象的新鲜组合是用情感来焊接的。如“雪花谢了”、“城市耸起肩膀”、“夜被火车带走”、“一把锄头九个人吃饭”等。有的歌词作家喜欢用相互关联或者对称的意象,比如李幼容就经常“用一对相互关联或是对称的形象,通过两者之间内在的联系或对照,来抒发情怀并寓以生活哲理,这是他的词作中很独特的手法。如《金梭与银梭》:‘太阳像一把金梭,月亮像一把银梭,交给你也交给我,看谁织出最美的生活。’用两个形象作比喻,包含深刻的思想意蕴和人生哲理。”(吴善翎著,《言外集》第54页,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意象是作者从客观现实中感悟到的主观契合点,是辩证思维的逻辑起点,由此经过反复酝酿、情景交融、心物感应,运用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立联想、哲理联想等联想、想象手段,加进理性深思,使意象由万涂竞萌、纷呈叠出逐渐趋于明朗、成熟,用片言只语加以表现,从而塑造出艺术形象。即:
意象——情景交融、想象、理念、语言——艺术形象
当然,并不是说,每次创作一首歌词时,作者都是先从选择意象开始构思。有的作者是对某一个生活题材很有感情,有了创作的,甚至有了精彩的“片言只语”了,才开始选择合适的意象,把意象融合到歌词的整体构思之中深思,从而塑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
艺术形象是用典型化的策略创造出来的,包括个性化和概括化两个方面。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既具有个性生动性,又蕴含着社会、人生的普遍性内容。有的歌词作者只满足于塑造出艺术形象就结束了,并未完成歌词创作辩证思维的全过程。
塑造了特定形象后,作者继续深化深思,开拓审美空间,创造诗化的空灵的艺术境界,作“超以象外”的深思,即超越事物表象之外,深入事物本质之中,进行艺术虚构,从而创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辩证思维的逻辑终点。即:
艺术形象——深化深思、开拓空间、超以象外——意境
“超以象外”一语出自司空图《诗品》,他说:“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以此创造雄浑的意境。
如果说,歌词艺术形象的塑造,更多的表现为实的形态,那么意境就既不脱离特定形象的制约与触发,又超越了特定形象,形成一个富有韵味的艺术境界,味在“咸酸之外”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是虚实相生的境界,这是意境的本质。艺术意境绝不停滞于对具体物象精细、逼真的描绘,不是形而下之像,意境之境生于像外,能给人以丰富的、无穷的想象与深刻的哲理的启迪,它是“相对和绝对、有限和无限的完美的统一”。(敏泽著《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二卷47页,齐鲁书社1987年版)

二、意境创造的个性化与创新

审美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四个方面。情景交融有三种类型。即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情景并茂式。实境是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又称“诗意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又是伴随着这种具象联想而产生的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即“不尽之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意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表诚挚之情,其二是状飞动之趣,其三是传万物之灵趣。
由于作者所处的社会和个人的际遇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不同,审美情趣和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表现为意境创造的个性。如,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恬静闲适;李白笔下的月亮旷远豪放;陆游笔下的梅花高傲纯洁。这几个意象不仅分别在他们的诗歌中出现较多,而且塑造的意境也具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
又如,下面四位诗人由于其所处时代不同、个性有差异,所以他们对“夕阳”意境的创造就很不一样。晚唐李商隐《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赞美晚境的同时,抒发了对年事已高、人生易逝的无限惋惜与伤感。上世纪40年代朱自清晚年的时候,在书案的玻璃板下压有纸条,上书“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说的是只要能够像夕阳那样无限好就知足了,何必因为它的容易逝去而感到惆怅,表达了追求美好生涯的意志和豁达的人生观。叶剑英元帅(1897—1986)80岁回广东梅县过生日时写下“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诗句,则把李商隐的诗论文导读:虽然老了,但我不伤感,我为自己达到现在这个境界感到高兴,在我的眼前,这一座座夕阳辉映下的青山多么明丽啊!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向上雄壮豪迈的人生观;他选取的“青山”这个意象以及“满目青山夕照明”这个意境,与他作为戎马生涯的军人的情怀十分切合。当代作家乔羽《夕阳红》歌词则是从夕阳的“美”和它所蕴含的“情”这
句反其意而用之,我的理解是:我虽然老了,但我不伤感,我为自己达到现在这个境界感到高兴,在我的眼前,这一座座夕阳辉映下的青山多么明丽啊!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向上雄壮豪迈的人生观;他选取的“青山”这个意象以及“满目青山夕照明”这个意境,与他作为戎马生涯的军人的情怀十分切合。当代作家乔羽《夕阳红》歌词则是从夕阳的“美”和它所蕴含的“情”这个角度人手,通过几个贴切的比喻,抒发出对夕阳的赞美,寄托着他晚年深情、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这是他作为新中国一位诗人、作家对人生晚年的深思,这个意境是他的个性特征的显露。
意境的创新是歌词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意境的创新不是孤立的,它是创意、主题、语言、形象等方面出新的综合表现。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周遭世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也都在不断变化,所以歌词的意境永远不会被前人写尽。每一个时代、每一位作者都应当在歌词意境的创新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才不会辜负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如任志萍作词、伍嘉冀作曲的《心愿》、曹勇作词、士心作曲、彭丽嫒演唱的《我们是黄河泰山》都是意境上很有创新的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