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俞逊发竹笛演奏艺术风格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31 浏览:143185
论文导读:演奏的呼吸、运气等气息策略的总结和发展。其次,俞逊发对竹笛演奏音色的追求,也是他艺术修养的充分反映。他自幼浸润于江南丝竹演奏实践,少年时代师承南派笛子宗师陆春龄先生,得其嫡传,此后又得到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的长期精心指导,对于南派竹笛尤其是丝竹笛细腻、圆润的音色有着深刻的解悟和独具匠心的运用。也正因此,他
摘 要:俞逊发作为一位融合南、北派竹笛演奏艺术的当代音乐家,他在竹笛的音色追求、演奏技巧的运用、音乐意境的表达等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理念与丰富的实践。俞逊发对于中国竹笛传统音乐的传承、新作品创作以及新型技巧的开发等诸多方面,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之间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因此,分析研究其竹笛演奏艺术风格特征的形成及其背后的文化蕴涵,认真总结其艺术道路的成功经验,是当前中国民族乐器演奏者们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音乐艺术;俞逊发;本真性音色;音乐演奏;音乐意境;竹笛演奏
:A
当代竹笛演奏家俞逊发(1943-2003)先生,是继冯子存、刘管乐、陆春龄、赵松庭之后的中国竹笛演奏艺术的集大成者,是近百年来中国竹笛在学院化发展道路上做出杰出贡献的演奏家,他作为当代笛坛的一座高峰,在演奏、笛曲创作、竹笛表现力拓展等方面的成就成为后学楷模,他的艺术思想及美学观念也是继续发展笛子艺术的宝贵财富。综合了解俞逊发先生的从艺经历和他的相关演奏、创作、研究成果可知,他的艺术成就不仅基于他长期的民族乐团演奏实践,也与他一贯注重综合艺术修养和历史人文修养的积累有关。仅从演奏的角度来看,他的笛乐有着其特有的个人演奏特色,例如音色圆润、浑厚,手指极富弹性,乐思表达细腻深刻,乐曲意境刻画巧夺天工等等。这反映出他在竹笛演奏的音乐表现、艺术境界方面的深入深思和不懈追求。笔者有幸自幼师从俞逊发先生学习直至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前后十余年。期间对他的演奏艺术有一定见识和体会。现谨就俞先生竹笛演奏艺术略作探讨。

一、对于“本真性”音色表现的追求与拓展

在竹笛音乐中,音色作为音乐三要素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构成特征之一。对于这种独到的音色体现,既取决于自然界的竹材基质与制作技艺,也依靠于演奏者正确的吹奏策略,只有真正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方可达到音色表现上的“本真性”追求。俞逊发先生曾说过,竹笛音色具有其他乐器所没有的特点,即“通、松、清、脆”,而且在笛子的吹孔与指孔间加入了膜孔,贴上笛膜后,以助其声,使竹笛更加具有了无法替代的音色特征,令人一听便可辨别出是何乐器。例如他在《秋湖月夜》中表现的低音笛音色,正是以通、松为前提的。从本质上看,通、松既是演奏者生理状态的反映,也是声音状态的反映,二者相辅相成。乐曲中,俞逊发先生注重气息的制约、气流的运用以及换气的不着痕迹,使音色丰富多变。这些特征真实的反映了他对竹笛音色独到的理解与追求。首先,这种追求与实践的驱动力,来自近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专业竹笛演奏教学发展的科学性与必定要求,尤其是西方管乐器演奏教学中对音色、音量的要求,深刻地影响了竹笛演奏的呼吸、运气等气息策略的总结和发展。其次,俞逊发对竹笛演奏音色的追求,也是他艺术修养的充分反映。他自幼浸润于江南丝竹演奏实践,少年时代师承南派笛子宗师陆春龄先生,得其嫡传,此后又得到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的长期精心指导,对于南派竹笛尤其是丝竹笛细腻、圆润的音色有着深刻的解悟和独具匠心的运用。也正因此,他对竹笛演奏音色通、松、清、脆的追求以及他勤奋刻苦、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成就了他对于当代竹笛音色的开拓之功,既充分体现了南派竹笛音色的固有特点,也进一步拓展了其音色的表现范围,从而为南、北派演奏艺术的融合奠定了可行的基础。

二、演奏技巧、装饰音运用的适当与精准

在竹笛音乐中,技巧与装饰音是旋律构成的必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将技巧及装饰音使用得当,让他们为旋律服务形成旋律美是每个吹笛者需要潜心琢磨的步骤。俞逊发先生曾告知我们,给旋律添加技巧、装饰音时需要注重自然、浑然天成,切勿繁多,技巧要添加、使用得当、恰如其分,加上相应技巧的旋律使人听后自然沁心,符合当代音乐欣赏者的审美要求。许多人把技巧简化成炫技式的堆砌,其实作为“装饰音”的基本功能就在“装饰”,不该为了卖弄“技巧”而损害原有旋律要表达的音乐形象。俞逊发先生曾提到技巧的运用不可“太满”,装饰不该喧宾夺主,要遵从乐曲风格的要求适当使用技巧及装饰音,使用装饰音要让人觉得自然,在乐曲中使用浑然天成一般。俞逊发先生演奏的作品中,有很多一口气长达十几秒的乐句,朴实平淡却意趣深远,他反对漫无节制的循环换气!重要的是如何理解乐曲的内在情感与需要,将气息作最好的安排。
俞逊发老师对技巧及装饰音使用的特征是自然、去雕琢,而这些特征中既反映了他对技巧的审美观念,也符合大众的欣赏要求。他所要求演奏出的音乐可谓是既符合专业人士的认可,也符合大众欣赏者的喜爱。三、超越音响本身的审美意境蕴涵在竹笛音乐中,演奏者拥有了音色美、技巧与装饰音的使用自然美后,若不能理解并演奏出乐曲所体现的意境美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俞逊发先生曾说过:“当你吹奏乐曲时先感动自己,若自己都不能感动又如何感动听者呢?”故俞逊发先生要求我们在平时练习、吹奏乐曲时带着感情吹奏,情感处理跟着旋律走。另外,在演奏乐曲前,还需了解作曲家们的创作背景以及乐曲所表达的内涵。俞逊发先生曾在教学中提及:作曲家们有时会借景抒情;有时会根据典故而谱曲;有时也会根据诗词意境作曲;等等。不同的作曲形式,演奏者就不能只了解创作背景即可,而是需要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同时,加入对文学底蕴的了解、学习,如此才能更好的演奏不同意境的乐曲,演奏出乐曲的意境美也符合曲作者的要求。乐曲《秋湖月夜》可谓是首“音乐的诗,有声的画”的代表曲目,俞逊发先生读南宋诗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后,被他在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抒情诗感动,亦被作者生动的笔墨所描绘的中秋节前夕洞庭湖雄伟壮阔、晴明澄澈的绚丽画面,及作者光明磊落、冰肝雪胆般纯洁高尚的品格、节操感动,更激发了俞逊发先生的创作的灵感,于1980年与彭正元先生一起创作而成。“通过乐曲《秋湖月夜》,俞逊发先生试图用安静、平稳的笛音来表现人类伟大的情操与气度,用笛音体现诗人在经历生活的煎熬与苦难之后,能够不怨天尤人,在夜深秋色、漫天星光下,还能陶醉在自然之中,以北斗为杯,江水做酒,将山水万象作为宾客,超越肉身的限制论文导读:到的理念与丰富的实践。俞逊发对于中国竹笛传统音乐的传承、新作品创作以及新型技巧的开发等诸多方面,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之间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总结其艺术道路的成功经验,是当前中国民族乐器演奏者们的重要课题之一。这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将提高演奏技巧与音乐意境相结合,共同探索与追求;将竹笛演奏在继承与发展
,跨越时空而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这种天人合一,不只是人在美好自然景色下的歌颂礼赞,也是心灵、思想、品德上的回归自我。为体现以上观点,俞逊发先生特选用了音色低沉内敛的G调低音笛演奏乐曲,用安静来表现乐曲的、强度,用弱奏来体现作者的宽阔胸怀。”①俞逊发先生要求每个演奏乐曲的学生,在学习、演奏该曲前首先要熟读、理解并背诵诗词,从而更好的演奏乐曲,也才能更完善的表现出我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常见的那种恬静淡远的意境美。我想正因为乐曲所内涵的意境美,笛音所表现的旋律美,才能在1983年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一等奖,1992年荣获“世界华人经典作品”,才能使听者在宁静清幽的笛声中,体会、向往真善美的境界。
四、顺应“自然”的内在演奏状态乐曲演奏过程中,若仅仅表现竹笛的音色、乐曲的技巧及装饰音、乐曲意境是不够的,俞逊发先生还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讲究吹奏及演奏时的舞台风范。他告诉我们,演奏者的舞台风范直接影响到乐曲的表现。演奏者应顺从乐曲、乐句的起伏跌宕顺其自然的进行演奏,从而做到心随曲意,体随心动。俞逊发先生要求,在吹奏乐曲时,若想旋律感人,演奏者先要做到陶醉自我,在演奏乐曲前,熟读、哼唱乐曲,将谱面中的每一细节了然于心。而后,吹奏时,吹奏者心中一定要如同哼唱般放松地跟着自己所演奏的旋律进行表演。这般吹奏,可使演奏者投入至乐曲中,而忘乎表演过程中的紧张,让演奏者即演奏出乐曲本该体现的乐曲内涵,又让演奏者在舞台上自然的表现出个人的音乐表现力。
俞逊发先生演奏和创作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与体验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自然的角度来说,是有感而发,这也是他音乐演奏的生命力。内在的东西说起来很玄妙,但要做到触动人的心灵,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创作的音乐是否发自内心,感动自己,更进一步的感动别人!我们从俞逊发的演奏成就里不难发现,他是透过作品本身蕴含的文化意涵,以多年积累的艺术涵养与对竹笛的掌控能力,特别注意在作品旋律之外传达人类对真善美不懈的追求,不拘泥于外在的技巧、形式以及派别。
五、结语俞逊发先生作为一位融合南、北派竹笛演奏艺术的当代探索者,他在竹笛的音色追求、演奏技巧的运用、音乐意境的表达等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理念与丰富的实践。俞逊发对于中国竹笛传统音乐的传承、新作品创作以及新型技巧的开发等诸多方面,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之间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总结其艺术道路的成功经验,是当前中国民族乐器演奏者们的重要课题之一。这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将提高演奏技巧与音乐意境相结合,共同探索与追求;将竹笛演奏在继承与发展的同时,不断丰富与创新,诠释出竹笛艺术的真谛。(责任编辑:贾明哲)
① 刘扬《俞逊发笛子艺术探微》,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