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器乐演奏教学中语言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015 浏览:119793
论文导读:
【摘 要】“言传”“身教”是演奏教学的两个主要途径。器乐演奏教学的“言传”有其鲜明的特点,我们需要在巩固和加强“身教”手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教学语言的认识,不断总结、完善器乐演奏教学的语言表述。在教学中我们应当以人为本,因人而异,既严谨规范又灵活多样地运用语言。
【关键词】演奏 教学 语言表述 严谨 规范 灵活
“言传”与“身教”是器乐演奏教学的两个主要手段。在演奏教学中,“言传”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演奏教学中的语言运用常常比较随意,有些不够严谨的表述甚至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和共同遵守的准则。它们对演奏学习造成了阻碍。
器乐演奏教学中的语言运用不够严谨的理由,首先是由于音乐是感性、抽象的艺术,语言的尽头是音乐,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另一方面,语言是事物的符号,不是事物本身。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曾讲过语言于物不及万一的道理,禅宗也早有“手指明月”的参悟。俗话说“梨子的滋味只有亲自去品尝才知道”。理性的语言要表述抽象、感性的音乐及其演奏行为本身就有很大的困难。此外,在演奏教学中,“言传”不是唯一的手段,“身教”——即示范的作用往往非常直接,非常有效。示范可以弥补,有时甚至可以完全取代语言,直接表现那些语言难以表述的东西。因此,在演奏教学中,对语言词汇的推敲揣摩,即“咬文嚼字”的工作很容易受到忽视。有的音乐教学流派甚至主张“用琴说话”,认为“除开音乐之外的道路不是死路就是弯路”。他们认为在音乐教学中,语言是无力的,容易将人导入歧途。他们提倡让音乐直接引导学习者解决各种各样的演奏理由。演奏教学的语言理由还因为演奏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实践经验的传授。不同的教师对演奏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相应的语言表述也就不尽一致。同时,演奏教学主要是一对一师徒相传的形式,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这使得授课形式较为宽松,也使语言运用容易流于随意。
演奏教学中的语言理由不太引人注意,但它们对演奏学习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我们从一些例子来看演奏教学中语言运用的几个典型理由。
在教学中,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表述:“用指根关节带动手指触键”“用手腕演奏(和弦)”等等。一部分学琴的人在这样的语言指导下,会无意中产生指根或手腕关节“用力”的意念,使技术技巧出现理由。
之所说“用关节”的说法有理由,是因为一切肢体的运动其实都不是关节导致的。关节只是肢体的连接和转折点,它并不具备带动肢体运动的功能。肢体的运动是有关肌肉通过合理、协调的收缩产生的。手指的上下运动主要是依靠从指尖延伸到小臂内的束状肌的收缩;手臂的挥动主要是靠胸大肌、腰肌、腿部等各处肌肉综合收缩的结果。如果肌肉被切断,无论指根或手腕等关节怎么完好,都不能使肌体产生丝毫的移动。用某关节带动肢体之类的语言表述,常常使一部分人陷入钢琴演奏家、教育家约瑟夫·珈特所说的“错误的神经支配”。“使用关节”的意念是有害的,由此导致的技术理由非常普遍。
“手腕的运动速度是递减的,手腕天生很笨,真正用手腕演奏和弦或八度常常会使手腕僵紧,演奏不清楚,快不起来。”
“用关节”是由感觉和认识的错误导致语言表述出现理由的体现。
再看一个例子:
在键盘乐器快速的和弦或八度演奏教学中有这样的表述:“要用胳膊抖动的感觉”“要抖弹簧那样地发动手臂”。这些话没有清楚地说明手臂快速演奏时的动作方式,多数人很难通过它掌握这个困难的技术。在不少人的生活经验中,肌体的“抖”总是伴随着内部肌肉相互矛盾的同时收缩,它很容易使肌体产生不恰当的紧张。这些说法体现了教学语言模糊的理由。
再看这个例子:在提到演奏时的身体基本状态时,一般都说“要保持放松”,而“保持放松”非常容易和“松懈、消极”等感受相混淆,对演奏造成影响。由此,在教学中不得不对“放松”做很多补充,比如:“‘放松’不是睡眠状态下的‘放松’、不是消极的‘放松’,而是运动员比赛时的那种‘放松’”。但运动员比赛时的“放松”对很多人依然是非常模糊的。还有:“‘紧张’是肌肉处于持续的收缩状器乐演奏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态,‘放松’就是解除肌肉的收缩”;“‘放松’就是不用力”等等。所有的麻烦都源于“放松”这个定义。
“放松”主要在表述肌体静止的情况,即肌体静止的那一刻,但演奏却始终是一个积极的动态的过程。“放松”的表述导致了顾此失彼。其实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多是在保持着肌体的“机敏”“灵活”“协调”等积极状态,似乎并不是“放松”。这个例子体现的是语言片面表述的理由。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本身正确的表述,如果缺乏针对性的补充和提示,也会让一些人产生误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已有的知识经验。个体的知识经验不同,对同一语言材料的理解就有非常大的差别。下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知识经验的差异对语言领会的影响:
钢琴教学中通常都用“手指击键”这个的说法,它是比较合理规范的表述。但在一些人的生活经验中,由于“击”字暗示着“强、猛、快、有力”的动作方式。这会使一些人无意中过分地绷紧手指,用力地敲击琴键,养成“砸琴”演奏的不良习惯。
类似的还有“指尖要如小锤”“手指要撑住、要站稳”等语言,也会导致一些人手指过度绷紧。这甚至是职业病产生的理由之一。
再看一个语言表述偏差并不明显,影响也比较隐晦的例子。
钢琴教学中普遍强调弹奏时“手臂的重量”,要求弹奏时“两臂自然下垂,体会到肩关节到指尖之间手臂的自重……从肩到指尖犹如一座‘吊桥’……”有些学习者无形中就会从肩关节开始感受手臂的“重量”。而事实上,手臂的末端并不像人们所看到、感到的那样在“肩关节”。手臂其实犹如一棵树,它有“根”。手臂的“根”可以理解为是胸、背等部位的骨骼和肌肉。如果表述为:“从身体正中,如脊椎或胸椎到指尖整个手臂保持下垂、灵活、敏捷、自如……”这可能使更多人的手臂——特别是肩和大臂的状态和动作方式更为理想。霍夫曼说:准确的弹奏需要用胸部、用肩部弹奏,这话说到了“根”上。器乐演奏教学中的语言运用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bnjyyjxlw/lw28228.html上一论文:试谈论“手绘线描写生”教学对中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