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无理之妙与诗歌教学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243 浏览:130817
论文导读: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朱光潜说:“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可见,诗歌对培养一个人的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来讲,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诗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更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国是诗的国度,如何让学生从诗歌学习中得益,学会些什么内容,无疑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曾公亮的诗说:“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是否那大江水竟开窗而入?范石湖的诗说:“药炉汤鼎煮孤灯。”难道是把灯放在药锅里煎煮?张先的词说:“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桃李真懂得嫁东风?如果用一般的语法规则来解释诗的语言,一定会大为吃惊,大感困惑。因为这是诗歌独有的审美特征,即古典诗论中所说的“无理之妙”。诗人有悖情理、事理、物理的一般规律,将语言进行创造性地组合,碰撞出不曾有过的新鲜感和趣味性。曾记否,红杏枝头春意闹,“闹”来多少春意烂漫;云破月来花弄影,又“弄”出多少风流姿态。沈雄说:“所谓无理而入妙,非深情者不辨。”因而诗歌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去体悟和感受这些妙趣横生之处,做一个拥有诗情画意的深情者。

一、无理设导语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才能造成最美的和谐。”而L·A·Muratori(缪约托里)则认为:“美感产生于新奇。诗人所描绘的事物之所以能引起愉快,或是由于它们本身新奇,或是经过诗人点染而显得新奇。”苏轼对诗歌的想法是:“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可见美是具有永恒的特质的,诗歌创作大抵也是如此,即摒弃简单的和表面化的语言架构,由诗人的巧妙安排,凸显作品美感。在教学第一环节的导语设计中,我们要遵循诗歌本身的特殊规律,不能拘泥于纯粹的理性分析,要更多的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提高其审美感知能力。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我将不再回忆。
如果忘却就是记住,
我多么接近于忘却。
如果相思,是娱乐,
而哀悼,是喜悦,
那些手指何等欢快,
今天,采撷到了这些。
这是美国著名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名作《如果记住就是忘却》。虽然新奇却很拗口,令人左冲右突而不得其径。如此以来,教师该从何种角度切入,来解读这首抒情诗呢?通读全文,不难发现作者把对立的两者放在一起,既是记住又是忘却,是哀悼还是喜悦。这分明违背了逻辑,是情感的冲突和碰撞,而这正是解题的关键。教师可以这样写导语:
每个人都喜欢笑而不喜欢哭。俗语有云:笑一笑,十年少。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是喜极而泣,在开心至极之时,我们往往会流下幸福的泪水。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感情又何曾泾渭分明?就像我们即将学习的这篇诗文,记住是忘却的邻居,哀悼跟喜悦如影随形。让我们一起来进入诗人的心怀,印证生活中的诗意吧。
宋朝僧人惟茂有《住天台山》一诗:“四面峰峦翠入云,一溪流水漱山根。老僧只恐山移去,日午先教掩寺门。”这真是奇了。掩寺柴门竟然是怕山移去,岂有此理!这不是慧能大师“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体悟,也不是东坡先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思辨,而是作者对天台山山景的痴爱,一种疯癫的不合逻辑的联想,那么,这便是“诗眼”了。在写导语时,就要抓住这一点。比如:
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里,喜爱月亮的猴子们发现了水中明月的倒影,群体合作,捞而不得的结局给大家留下一个滑稽可笑的印象。可是笑过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猴子们不正是在追求美、渴望拥有美吗?这一点跟人类岂不是有着共同之处吗?只不过我们有智慧,明白水中捞不了月,镜中摘不了花而已。尽管如此,当我们遇到特别喜爱的事物时,还是会做出一些“水中捞月”般的事情来,个中滋味,让我们在一起学过这篇《住天台山》之后再做解答吧。

二、无理品诗意

诗歌之所以能给人一种审美愉悦,就因为其行文留妙理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漫不相关的实物,经过诗人的意匠经营,就有了某种联系。教师要引导、点拨学生发现诗中“无理”的妙处,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从而分享诗人带来的诗情诗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诗歌与散文系列“教学倡议”指出:“本系列课程,应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蝶恋花》是必修四的篇目,是晏殊写闺思的名篇,以“闺思”为题材的诗歌,高一阶段的学生接触得并不多,所以在教学开始,可以先给他们补充两首生动而有余味的诗歌,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让他们找出此类型的诗歌在表达情感时有哪些超越常理、表现特殊的地方?而《蝶恋花》中有没有出于世情常理的语句?在弄清前两篇诗文情感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就事半功倍、轻而易举了。因为文本的研读,从来都不是孤立地进行探析,而要同例并举,从归纳到演绎。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来的那么深的思想。”词中首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大多数学生会不约而同的认为,这运用了拟人手法。如果仅限于此,那么诗歌咏愁含情的厚重感将寡淡无味。因为这并非只是简单地把事物人格化,而是女主人公试图在外界中寻找情感寄托,完全把客观事物当作现实中的“一个”。凝愁带恨的菊和兰是她推己及物、心灵意志外化的体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鼓励学生调动其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有机会让他们做到心领神会,触类旁通。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诗中借助某些不合常理的表现来传达情感,打破了人与物的界限,从平凡中挖掘出深永的情趣,自有妙境。回到本文,词中“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明月本是无情物,岂知离愁别恨苦,但女主人公偏偏埋怨它不解风情,整夜地斜照在珠帘床榻间。两地相隔,共有一轮明月,这惹来了无边无尽、如丝似絮的思念。这个不通情理的行为,正是动人之处,其中隐藏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心灵感受呢?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体会。或许刚开始,论文导读:
学生的感受是朦胧的、不清晰的,但从有限的情感经验中能够自由伸张,超越现实束缚,这是读诗的关键,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欣赏艺术的真谛。

三、无理设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好的板书把文本复杂、抽象、潜隐的内容简单、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推动其记忆、无理之妙与诗歌教学设计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板书设计的策略多种多样,而借助“无理”这一艺术手法,能够更好地把文脉提纲挈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蝶恋花》中女主人公所见之兰、菊,所感之明月,绝不是毫无根据的,她表达了离别后的独特感受,虽不合生活逻辑,却是情深、情至的表现。因此后文独上高楼、欲寄尺素是一脉相承、环环相扣的。板书设计就不妨把文本的重点、难点和特点聚焦一起,以“无理”为突破口,将诗人的行文思路和内容精髓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可以观其大略,统揽全文。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洞庭无知,岂能吹“老”,卷起千堆雪的波浪,宛如老者的满头白发;星河在天,却被“满船清梦”压住,而梦是缥缈无形的,可有体积重量?这些都是无理而生的奇思妙想。板书如下:
教师在设计板书时抓住整首诗的独创性,以看似无理的奇思妙想来烘托洞庭浩淼烟波、亦真亦幻之美,可更好地引导学生领悟到诗心诗趣。
诗歌是一汪无边的海洋,“无理之妙”就像浪花卷起的一枚贝壳。那些轻灵、沉郁、诡谲、清新、豪放、婉约等等,一一散落在这美丽的沙滩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捡拾起来的,不过沧海一粟,用心把玩之余,仿佛还残存着湿气与咸味,虽心存向往之意,但在浩瀚的波涛面前缺乏横渡的舟楫。我们是诗民的后裔,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在新时代能够获得我们旧有的辉煌。
王文平,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江阴。责任编校:洪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