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摇滚乐中文化传播注意力解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847 浏览:108139
论文导读:
【摘要】摇滚乐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其流行和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的变化。在我国,摇滚乐始终不能算真正进入了
主流文化。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摇滚乐的发展变化,重点从摇滚乐文化的视觉传播来探讨,摇滚乐如何在如今不停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来
获取本就稀缺的大众注意力。
【关键词】摇滚乐;文化传播;注意力
摇滚乐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真正传入我国还是在
20世纪90年代初。如今,在西方,摇滚乐已经可以并人流行文
化一起探究,学者们将其作为一个类别进行分析。而在我国,摇
滚乐始终作为一种特立独行的文化形式与主流文化有所区别。许
多人将摇滚乐作为一种小众文化来看待。而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
注意力已经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摇滚乐如何通过自身独特的特
点来竞争稀缺的注意力,是摇滚乐传播中需要探讨的理由。

一、摇滚乐传播的要素

大众对摇滚乐往往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高分贝的音量
是大众对摇滚乐的听觉印象,疯狂的表演形式是大众对摇滚乐的
视觉印象。而事实上,摇滚乐也分为各种风格,例如民摇摇滚、
华丽摇滚、硬摇滚等等。类似民谣等风格的摇滚乐,并不是上述
提到的大众对于摇滚乐的“刻板印象”。而大众把注意力更多的
放在了,摇滚相对其他音乐更突出的特点上——疯狂、粗鲁、视
觉系等。摇滚乐的基本存活方式有唱片、MTV、巡回演出、音乐节、
演唱会等。相对与后几种,只靠唱片存活的摇滚艺人几乎没有,
如今的唱片行业太不景气。因此,相对听觉要素,视觉要素对于
摇滚乐的传播往往起到更大的作用。大众把更多的主意力放在视
觉元素上,与其说听摇滚不如说看摇滚。
“流行艺术从未能在一种抽象话语内部表示自身的作用,相
反,它总是把形象和表演结合在一起,把音乐和电影或录像带结
合在一起,把插图和杂志本身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摇滚乐的“文
本”(text),不仅包括词曲、演唱等声音,而且包括海报、宣传画、
写真集、mv(musicvideo)、现代光电舞台美术诸如此类更容易引
起人们注意的视觉表现形式。摇滚乐呈现给人们批判、粗鲁的印象,
也是摇滚文本包装的结果。正是因为这种包装能获取更多人的注
意力,所以许多摇滚乐都将自己的文本定位在这种模式。

二、摇滚乐视觉传播与注意力

如果说50年代的摇滚乐还是把眼光停驻在小汽车、姑娘、爱
情、逃学之类反映青春骚动的主题之上,那么60年代则使摇滚开
始具有了相当的思想深度和社会责任意识。(摇滚乐)不仅仅是
一种娱乐方式,或者一宣泄青春期过剩精力的策略,而已经成为
一种年轻人深思和表达的途径。涅槃乐队的《nevermind》专辑封
面,是一个的小婴儿在水中游向一张美元,而美元上挂着一
个鱼钩。个人对这张专辑封面的解读为,连刚出生的小婴儿都开
始拜金了,可见这个社会的拜金主义已经非常严重。这些图像引
起了大众的共鸣,通过视觉元素成功获取了大众的注意力。注意
力成为美的催化剂。我们应该赋予功利世界更多的注意力,以尽
情享受它作为美的存在和美的价值。在莱汉姆的观点看来,任何
艺术都是艺术家借以唤起我们注意力的东西。艺术是一种艺术家
调动观赏者注意力的行为。艺术不是由地球上物料制造出来的东
西,艺术是赋予“东西”作用的注意力。摇滚乐为了表达自身的
诉求与心声,赋予专辑封面作用,从而调动了摇滚乐迷的注意力,
使摇滚乐迷的思维产生动荡。
“视觉系摇滚”(visual rock)是摇滚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其
受欧美华丽摇滚(glarn rock)和新浪漫主义的影响,创立于20世
纪80年代的日本,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美。视觉系摇滚的
概念与金属、硬核等的概念有所不同,它并不特指某一种类型的
音乐,而是指表演音乐的人在演绎摇滚乐的时候,用了一种比其
他风格更为夸张的装扮。这些艺人的现场,乐迷的眼睛会始终停
留在台上艺人的装扮上,耳朵也顺带地被作为背景音乐的歌曲所
吸引了。此时的背景音乐往往比其他风格的摇滚乐有着更大的分
贝。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摇滚乐的分贝量在某种程度上会刺激
耳内的“球囊”,产生强烈的反应,传至下丘脑。下丘脑除负责
掌管平衡之外,还掌握如性欲和饥饿等。由于耳内的“球囊”与
负责舒畅感的下丘脑连接,因此相信这就是摇滚乐流行的重要原
因。当视觉系摇滚一人表演的时候,乐迷感官,无论视觉还是听
觉都达到了极致。注意力如催眠般被锁定在了舞台之上。

三、摇滚符号延伸和注意力

摇滚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其独特的批判精神与令人思考
的内涵。摇滚乐的内涵又往往与创作者的阅历有关。如果说,在
游牧民族,人们是无阅历的;在农业社会,人们是少阅历的;在
工业社会,人们是有阅历;那么在信息社会,人们是多阅历的。
在这个时代,一个年轻人完全可能比一个老年人的阅历更丰富。
所以一个年轻的摇滚歌者完全有可能比一个老年的古典歌者更有
阅历,传递的内容更有内涵与价值。同样这样的阅历与内涵也与
音乐素养本身没有多大关系。你可以不认识五线谱,却可以创作
出一首深刻的音乐作品。正如“门外汉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最多,
训练有素的音乐家在音乐中则感受到的最少。”摇滚乐迷的注意
力并不给予最有音乐素养或是最有年纪的音乐人,他们执着眼于
能让自己着迷并产生共鸣的摇滚乐。
从摇滚作品的创作者来看,许多人都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描述
出一幅理想的图景,一个乌托邦,并把它做成摇滚歌曲。鲍勃迪
伦在《伊甸园之门》里唱道,他们同乌托邦隐士和尚们并坐,给
黄金小牛戴上鞍鞯,他们承诺着天堂,你听不到一丝笑声,进了
伊甸园的大门后一切都不同了。鲍勃迪伦通过一首歌获取了年轻
人的注意力,政府的注意力,甚至是学术界的注意力。
四、结语
大众将摇滚乐传达出来的各种符号进行解构,赋予其新的所
指,形成了其新的作用。摇滚乐始终以其情感的表现、感受的输
出作为其获得大众共鸣的一种方式。而这一传播方式在这个变化
很快的时代,也不停的变化着。过去以歌词等文本以及听觉效果
为重的摇滚乐,如今正向视觉效果更突出的方向变化。最终,大
众会将注意力放在通过创作者演绎及商业包装后更为精致的摇滚
乐上。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bjxwlw/lw50046.html上一论文:对于媒体外交:传播民间真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