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大数据时代,学报传播使命理性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71 浏览:22322
论文导读:学术论文。这与学报的服务于大众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而欧美等国家很多大型数据库早就实现了开架阅读、无偿下载。学报想要在大数据时代真正地有所作为,在排山倒海的信息中不被湮没,实现自身社会公益性的价值传播,就要找到一个新型的终端传播方式,建立一个新型的信息传播平台,而这个平台是不以赚钱为第一以及主要目的的,它
[摘要]对大数据时代的概念进行拆析,从大型期刊数据库对学报数字化发展的制约,掌握传播新技术,数据、技术与思维的三足鼎立,掌握新型的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理性深思,指出学报人应对自身使命有高度清晰的认识,大力推进和改良学报的信息技术,尽快与大数据时代接轨,使学报的传播与发展进入高速公路,从而实现自己的学术使命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学报 传播使命 新型思维
[]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077-0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报出版无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技术领域,各种发展传播的可能性纷至沓来。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如邮局发行、作者借阅、赠阅交换甚至口口相传,显然与这个信息交换频率无限发达的时代格格不入;而在数字时代早期,各地方性高校学报依赖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大型期刊数据库作为信息终端,以完成传播使命的方式,现在已显露弊端,且深深制约学报的数字化发展进程。学报仅仅从提高编校质量、集结高端同行专家进行稿件评议、培养作者梯队、肃清学术不端这些方面来提高学报的传播半径,来最大限度地扩大读者群,这些线下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把握大数据时代的传播特性和信息结构特点,同时对学报人自身使命有高度清晰的理性认识,并大力推进和改良学报的信息技术,尽快与大数据时代接轨,使学报的传播与发展进入高速公路,从而实现自己的学术使命和社会价值。

一、大数据时代的概念拆析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概念的是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可见,海量数据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主导着很多商业环节的运作。对于出版领域而言,数据不再局限于简单直观的数字,它包括图片、图像、音频、视频、甚至是3D/4D信息,它也可以是博客、空间、微博、脸书、B2B等。这是浩如烟海的数据信息组合,包含着无数梦幻可能性。对于地方性高校学报而言,单一的以文字为主的出版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多样化和高效性,尽早在排版手段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在一篇论文的传播中,不仅用文字作为传播节点,也引入图片、图像、音频、视频,甚至是3D技术,这无疑给枯燥的学术传播活动注入了活力和动态表达,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接触前沿信息,更方便理解和掌握高深的理论和理念。比如建筑节能方式分析的论文,我们在纸质本中,所有图片只能做平面化的处理,但是,一旦上网发行数字版本,可以把这个建筑做3D图像处理,那么在建筑的分层中,具体哪个层面的节能系统更有效发展作用以及是如何发挥节能效用的,很直观地很简化地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论文因为3D数据的辅助去掉了复杂的面纱,使技术能更快更好地传播。
大数据的有效采集挖掘与处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益处和效率。比如,在2009年甲型H1N1病毒大暴发的几周前,GOOGLE的几位工程师联名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篇准确预测冬季流感病毒在美国暴发的范围及其他信息,甚至具体到了州和地区。这令美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全球的计算机科学家们感到震惊和不可思异。但事实上,GOOGLE工程师们正是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才得出了以上结论。GOOGLE每天都会收到全球超过30亿的庞大搜索指令,工程师们把5000万美国人最经常检索的词条和美国疾控中心2003年至2008年间的季节性流感传播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一共处理了多达4.5亿个迥异的数学模型,并最终找到一个预测与数据相关性高达97%的模型。有效地利用、整合、分析数据,带来的巨大收益是惊人的。学报既已深处大数据时代,且作为学术期刊的重镇,更应有效利用、整合、分析数据,尽快完成真正作用上的数字出版,把学术传播推向一个更先进的路径。

二、大型期刊数据库对于学报数字化发展的制约

大数据时代为学报发展带来了各种可能性,可是学报仍然把自己的数字化实现形式与大型期刊数据库紧紧捆绑在一起,这是非常局限而危险的。很多地方高校的学报编辑在计算机技术更新与理念更新上存在阻滞,认为只要纸质学报出版后,及时把小样文件上传大型期刊数据库,依靠大型期刊数据库的传播,就实现了学报的数字化出版。这种等靠别人的依赖型观念,会制约学报的技术发展,只会使学报越来越落后,越来越限于被动,而没有能力去主载自己的数字化行为。
作为大型期刊数据库而言,不论是万方数据、中国知网还是重庆维普,它们无一例外地在中国走数字化道路的初期为学术传播贡献了各种技术、智力和财力,可以说是数字时代学术期刊数字传播的开路先锋,功勋卓著。但是,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弊端彰显。这种弊端是根本性的分歧,是不可逆转的——大型期刊数据库归根到底是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而学报是为了传播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它应无偿地供给社会。自从学报与大型期刊数据库签约之时,尤其是合同期一般长达三年,学报就被绑架到了大型期刊数据库这条大船上,普通的高校地方学报一年只能拿到几百块钱的检索费,却将所有信息与先进技术成果的数字形态授权给大型期刊数据库作以数字传播。而大型期刊数据库将这些数据集合成大数据卖给各大高校图书馆,而普通的科研人员、大学生、研究生想要查阅信息,就必须有,下载就要付费。没有、不想付费的广大社会读者,就无法检索、下载所需学术论文。这与学报的服务于大众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而欧美等国家很多大型数据库早就实现了开架阅读、无偿下载。
学报想要在大数据时代真正地有所作为,在排山倒海的信息中不被湮没,实现自身社会公益性的价值传播,就要找到一个新型的终端传播方式,建立一个新型的信息传播平台,而这个平台是不以赚钱为第一以及主要目的的,它是为了繁荣学术,普通读者不用付费也能平等地享受到科学带来的福音和影响。
三、掌握传播新技术,突破学报数字化发展的瓶颈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bjxwlw/lw48409.html上一论文:对于戏曲《牡丹亭》的媒介传播及其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