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从“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谈语言应用过程中歧义现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313 浏览:19987
论文导读:语,因为结构不同,所以短语的意思也不相同;4.指代不明的理由。例如:“小明一进门就看见爸爸和他表弟在看电视”,是小明的表弟还是爸爸的表弟,语句中指代不清,产生歧义;5.省略不当的理由。例如:“我说服妈和你一起去”,是我和你一起去,还是我妈和你一起去,意思不清,语意模糊。从表达的角度方面说,有歧义的语句还容易引起误
【摘要】 语言的歧义现象经常出现在现实生活的语言实际应用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一个短语或是一个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易引发出不同的理解。歧义现象有时能丰富语言的表达效果,起到很积极性的作用;有时却不能把语言表达得规范、清晰、连贯,甚至不能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所以要重视语言的歧义现象,消除其消极的影响,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歧义现象 语言应用
2095-3089(2014)11-0038-01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剩女产生的理由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这是网上曾经流行的“2013年外国人中文十级考试题”中的考题,据调侃由于题目太难,老外答不出来,最终泪流满面交白卷,回国了。
考题中什么知识难点会造成如此结果呢?原来,这套“考题”主要是考查语言的歧义现象在现实生活的使用,“多少”和“谁都看不上”这样的一个词和一个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这才会让老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只好打道回府。“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冬天冷,穿得越多越好,要尽量多地穿;夏天热,在不失礼仪的前提下穿得越少越好,要尽量穿得少!”“剩女产生的理由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一是剩女眼光高,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剩女。”

一、语言的歧义现象产生及其消极影响

所谓语言的歧义现象,是指一种语言形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也就是词、短语和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从而引发出不同的理解。
常见歧义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1.语言理由。例如:“这是一本黄书”句子中的“黄”可理解为“封皮的书”,也可理解为“内容不健康的书”;2.词语使用不当的理由。例如“三个军校的学生”,可理解为“三名军校的学生”,也可理解为“三所军校的学生”;3.结构关系不确定的理由。例如:“进口家用电器”,一种理解是“进口”作动词,“家用电器”作宾语,构成动宾关系;一种是“进口”作修饰语限制“家用电器”构成偏正短语,因为结构不同,所以短语的意思也不相同;4.指代不明的理由。例如:“小明一进门就看见爸爸和他表弟在看电视”,是小明的表弟还是爸爸的表弟,语句中指代不清,产生歧义;5.省略不当的理由。例如:“我说服妈和你一起去”,是我和你一起去,还是我妈和你一起去,意思不清,语意模糊。
从表达的角度方面说,有歧义的语句还容易引起误解,影响正常的交际;从理解的角度说,容易误解表达者的语义,给理解带来偏差。《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私人谈话”一文令人忍俊不禁。影院中一对男女大声交谈,使周围观众无法听清台词,看好演出。一人气愤地劝阻他们:“我一个字也听不清”!那男青年却说:“这是私人交谈,与你无关”。由此看来,语言不能起到交际工具作用时,易形成笑话,也使人无法交流、沟通。
歧义现象不仅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实际应用中也经常出现。如一则会议通知中有一句“如果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住宿费,资料费和出席证由大会负责。”一种理解是“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和住宿费,大会负责资料费和出席证”;一种理解是“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其余的住宿费,资料费和出席证由大会负责”。由于理解不同,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纠纷。如果此种现象出现在经济合同中,甲方一种理解,乙方一种理解,就会纠缠不清,而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双方会不惜走向法庭,动用法律武器来解决纠纷,那麻烦就更大了。
新闻媒体中也出现过歧义现象产生误会的事件。1993年9月30日《工人日报》中的一则消息说:“9月28日,莫斯科议会大厦外,叶利钦和议会两名支持者因观点相左而扭打起来”。这条消息的真正含义是一名支持叶利钦的人和一名支持议会的人因观点不同,在莫斯科议会大厦外打起来,而这条消息很容易让读者理解成“叶利钦和两名议会的支持者打了起来”,真正成了国际玩笑。这条消息也是由“叶利钦和议会两名支持者”这一短语产生的歧义现象引出的不同理解。
曾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冬季吃橘防上火》。乍看标题,笔者吃惊不小,一直以为橘子吃多了容易引起上火,不宜多吃。而此文讲预防上火,肯定是科学研究的新观点、新发现。于是急不可待,一口气读完,方才发现文中观点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为什么会产生误解呢?后仔细深思标题,发现既可理解为“冬天吃橘子预防上火”,也可理解为“冬天吃橘子谨防上火”,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是个歧义句,“防”可理解成“预防”,还可理解成“谨防”。

二、歧义现象在某些生活领域中的积极作用

然而,歧义现象在实际生活运用中不仅仅只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在相声小品表演中巧妙地利用歧义,同音词、多义词、多音多义词和句法造成的歧义,都可以具有含蓄凝练、曲折生动的表达效果,让观众感到幽默风趣,忍俊不禁。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小幽默:
甲:用铁锤锤蛋,锤不破。
乙:锤得破!
甲:锤不破!
乙:(乙不服气,拿来一个鸡蛋,用锤打一下,鸡蛋碎了。)这不是破了吗?
甲:蛋是破了,可我说的是“锤不破”啊!
原来甲说的“锤不破”是主谓关系的短语,是“锤子不会破”的意思,而乙却按省略宾语的动补关系短语即“锤不破(鸡蛋)”来理解了。这是利用歧义的结构关系变换法,给观众者也造成了一定的迷惑性,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谜语,在利用歧义方面也有独特之处。暗示、别解、反扣、替代等等,都与利用歧义现象密切相关。如谜语制作中的暗示法,“天没有地有,我没有他有。”(打一字)谜底在“地”和“他”里,是“也”。谜语别解法,是利用汉字一字多义或形状、字音上的某些特点而制成的迷。如“坐船规则”(打一数学名词),谜底是“乘法”。
歧义现象的积极作用还表现在广告使用方面。例如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的化妆品广告“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这则广告中,“早晚”一词两用:一是早上用,晚上用;二是大宝是爱美的人士最终的选择,迟早要用。
歧义现象在语言修辞方面还有含蓄、幽默、讽刺、风论文导读:12
趣等作用。例如,老张老了。这句话是双关修辞策略的使用,含义之一是老张年龄大了,另外一个含义就是“老张去世了”,是委婉含蓄的说法。
歧义现象在语言中经常出现,所以不管是在语文教学中,还是在各种写作创作中和日常生活中,都要重视语言的歧义现象,努力消除其消极影响,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方伟(1964-),女,汉族,辽宁黑山县人,文学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及汉语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