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以“语言学用”贯穿教学全过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676 浏览:131450
论文导读: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首要的一句是“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句话开宗明义,指向明确,肯定有力,前所未有。有力地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最为本质的任务。不仅如此,还接着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说
大面积上的课堂阅读教学——不论中小学,都被一种虚假的分析教学所笼罩。这种虚假的分析教学方式就叫做“碎问碎答”。即教师在教学中就课文内容不间断地提问,时时问,处处问,而学生则不假思索,时时作答,处处作答。
如2013年全国某语文教学大赛《云南的歌会》的教学,选手在一个时长仅4分钟的片断里提了17次问:对歌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多是”?唱歌的方式有哪些呢?什么叫触景生情?对歌的形式怎么样?说明了对歌的以“语言学用”贯穿教学全过程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人什么样的特点?你觉得对歌时最要注意的是什么?这样的年轻歌手是特例吗?“多的是”表现了什么?写出了年轻女子什么样的特点?……像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虚假的分析教学”,典型的“碎问”,典型的走过场,典型的浪费时间。不仅仅只是阅读课,连作文课的教学也大都如此。观察大量的阅读教学课,甚至包括名师的课堂教学,每节课大约都少不了、不低于几十次的“问”。
“零碎提问”这种广泛使用的教学策略,其实是一种低劣的教学手段,它形成一种貌似“课文分析”的活动,其实并没有用有力的设问去激励学生深思。与教师的碎问形成对应的是学生的“即时碎答”,所答内容也只是随机取自课文内容,大多数是一种简单摘取式的回答,既非分析,又非欣赏。
日常阅读教学基本上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虚假的几乎没有训练力度的“分析教学”中进行着。其危害之处在于教学内容肤浅,在于教师没有用提炼的策略整合课文的教学资源,更在于教师的教学习惯依然只是“教课文”而不是“用课文教”,于是着眼于课文的基本内容反复提问,形成教师与学生无数次的单个对话。其本质的特点是所提之问没有深思的价值,没有训练的力度,形成不了学生体味课文、赏析文本的实践过程。
最值得我们深刻深思的是理由的另外一个方面,即课堂上的“碎问碎答”如此盛行,而“语言学用”的教学却难登大雅之堂。
我们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几乎见不到着眼于提高学生语言学习与运用水平的教学方式、活动方式与课型系列;公开标示自己的课是“语言学用”课的教学设计也基本上见不到。
这就是一个极大的误区。中小学的语文课,不重视、不研究、不实践“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的教学,却习惯于、热衷于浪费大量时间的浅显的虚假的“分析”!
幸好教育部2011年版新课标在此方面有了重要突破,对“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进行了非常切实的定位。
课标首先在“前言”中明确地指出: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首要的一句是“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句话开宗明义,指向明确,肯定有力,前所未有。有力地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最为本质的任务。不仅如此,还接着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说到这是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有力地强调了其重要作用。
课标接着又用“课程性质”这样专门的一节进行了如下表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推动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段专门的文字,准确而简洁地表述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最有作用的表述,就是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即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种极其正确的理念与要求将有力地指导我们认真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大面积上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开始扭转错误倾向,应该开始“转型”,应该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学生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
所谓“好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表现出其基本特征:非常重视“语言学用”教学,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利用课文设计学生的“语言学用”活动,作为教师而言,需要细心地做好三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一是需要对课文“语言学用”的教学资源进行逐课的提炼、分类、整理,从而开阔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
如冰心《观舞记》中的“语言学用”资源的提炼:

1. 字词认读资源。

颦蹙(cù) 粲 (càn)然
嗔(chēn)视 叱咤(chì)(zhà)
解(xiè)数 雏(chú)凤
蠕(rú)动 星宿(xiù)

2. 词语学用资源。

(1)二字雅词。
点染 清扬 绚丽 阐述 静穆 端凝 共鸣 颦蹙 粲然 嗔视 妥帖 柔韧 惆怅惊鸿 面庞 星宿 雏凤
(2)四字词语。
变幻多姿 苗条灵动 本色当行 静穆庄严 离合悲欢
双眉颦蹙 笑颊粲然 低回婉转 张目嗔视 叱咤风云
细腻妥帖 挺身屹立 浑身解数 灵活熟练 疾走惊跃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丰满芬芳 不可限量
(3)五字短语。
柔韧的蠕动 秀丽的面庞清扬的眉宇 髻上的花朵 绚丽的服装
轻捷的舞步 繁响的铃声耀眼的红莲 旋舞的孔雀 铮铮的弦响

3. 句式学用资源。

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但是,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

4. 段式学用资源。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们的南印度故乡那样的丰满芬芳的花朵,我们只能学她们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充满诗意的说法:让我们将我们一颗颗的赞叹感谢的心,像一朵朵的论文导读:言学用的训练活动。一般而言,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学用训练”可以从“字词认读”、“美词学用”“词句品析”“文章读背”“文意概括”“画面描述”“课文复述”“微型写作”等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其训练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异常丰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读多写的机会无处不在。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新修订教材的
红花似的穿成花串,献给她们挂在胸前,带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感谢他们的友谊和热情,感谢他们把拉克希曼姐妹送来的盛意!

5. 片段读、背资源。

观舞记(节选)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
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如此丰富多彩,如此琳琅满目。试想,如果有了全套教材的“语言学用资源”的整合与提炼,一定是浩如烟海,一定是壮如群山。一定会让我们觉得满目风光、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绝。
二是需要对课文中“语言学用”的教学与训练形式进行梳理,以让我们知晓训练的角度与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流畅自如地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好语言学用的训练活动。
一般而言,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学用训练”可以从“字词认读”、“美词学用”“词句品析”“文章读背”“文意概括”“画面描述”“课文复述”“微型写作”等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其训练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异常丰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读多写的机会无处不在。
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新修订教材的课后练习为例,来让我们感知课堂“语言学用”形式的丰富与美妙:

1. 课文读背,综合训练。

背诵《〈论语〉十二章》全文,用课文中的语句作答:孔子在学习策略与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仿照课文练习中的示例朗读课文《春》,注意把握情感基调,读准语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 课文默读,段意概括。

默读课文,画出《我的老师以“语言学用”贯穿教学全过程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中所写的7件事,然后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4. 欣赏描写,揣摩语句。

《我的老师》的情感不是荡漾在字面上,而是蕴含在平实的字里行间,像一股涓涓细流,绵长深远。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边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例略)

5. 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仿照《济南的冬天》课后练习中的示例,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一点欣赏文字。

6. 文句摘抄,赏析品味。

《看云识天气》的作者在描写各种云彩的时候,灵活地运用比喻,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将课文中类似的句子摘抄下来加以体会。

7. 描述画面,赏析画面。

《秋天》全诗共三节,描绘了三幅秋日图景。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些图景,并选取其中一幅加以赏析。
发挥你的想象,描述《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情景。
8. 诗句赏析,手法赏析。
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古代诗歌四首》或课外找一首律诗,看看诗中有哪些上下对仗工整的诗句,说说是怎样构成对仗的,并对诗句作简要赏析。(例略)
9. 欣赏美句,品析语言。
《王几何》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不同方面刻画了一位老师的形象。先在课文中圈点出相关描写,然后任选一个方面写一段评价文字。
10. 自由命题,文段仿写。
选择《济南的冬天》中的一个片段,以“ 的秋天”为题写一篇短文。
1

1. 运用事例,课中作文。

从你上学以来,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用一两个事例,写写这位老师。不少于200字。
1

2. 微型写作,手法学用。

《金色花》《荷叶 母亲》这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者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1

3. 展开想象,写作短文。

选择下面一种场景,展开想象,写一篇小作文。
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上与儿子通话说:“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想象一下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假设你成为中国第10代宇航员,经过漫长的宇宙飞行,看到了一颗陌生而美丽的星球……
1

4. 课文改编,演课本剧。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把《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课本剧并表演。改编时,要充分发挥想象,使情节更为丰富,人物更为生动。1

5. 搜集诗句,彼此交流。

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作用。比如“荷花”象征清白,“菊花”喻意高洁,“松树”代表坚贞。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与同学交流。
……
非常可惜的是,由于课堂教学中繁琐分析、虚假分析主流习惯的影响,无数精美的“语言学用”的活动并没有成为课堂训练的常态。上述“语言学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中,有不少的“作法”甚至从来没有出现在课堂教学中。
三是需要精心地有创意地设计课文的阅读教学。我们所设计的课堂阅读教学方案,应该达到如下要求。第一,摒弃繁琐分析,全力转变“碎问碎答”的教学习惯。第二,充分利用课文,组织好班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的“语言学用”活动。第

三、仍然关注到学生精读能力、品析能力的训练。

下面是笔者的《威尼斯的小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语言学用训练”课的教学方案:
活动一:课文朗读,用联想的策略认字识词
用联想的策略学习下面字词:艇
艇:轻便小船
舰:大型的战船
航:行船
舷:船两侧的边沿
舫:泛指小船
舱:船上居人置物的部位
艄:船尾
舵:船尾用以制约航向的装置
活动二:课文朗读,用组句的策略描述事物

1. 请同学们根据论文导读:

课文内容用“威尼斯”、“小艇”写一句生动的话。

2. 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用“小艇”、“威尼斯”写一句生动的话。

示例(1):说到威尼斯,就自然会想到穿梭于水巷中的小艇,这是一种月牙形的平底小船,乘着它,可以饱览这座“水城” 的全景。
示例(2):河道上一只只来往自如的小艇,是威尼斯一道独特、耀眼的风景,一种美丽的风情。
同学们写作、表达、交流。
教师出示美句,请同学们诵读:
在那明净的夜晚,坐上小艇,泛舟湖心,四周一片宁静,水天一色,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无法用语言来描绘,让人觉得仿佛进入绮丽的梦境……
活动三:课文片段朗读,用品析的策略细读课文
讨论话题:下面这段文字好在哪里?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以“语言学用”贯穿教学全过程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了。
学生自读、批注、交流。
教师小结:这段文字——
好在描写了威尼斯风情
好在有序地展开了描写
好在由人及景层次分明
好在有动有静静中有动
好在简笔勾勒意境优美
短短的一个课时,除了读背识记的内容之外,学生还实践了“字词认读语言学用活动”、“文句写作语言学用活动”、“品析欣赏语言学用活动”。
像这样的实践应该天天都有,语文课一定要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