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面临家庭和社会如何培养学生责任心和公民意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90 浏览:18737
论文导读:确自己的责任基于建设一个先进的班集体的思想,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有层次的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责任。如每位学生必须做到不迟到、作业认真完成、遵守纪律、保持自己座位的卫生等;每天的值日生实行承包责任制,自觉完成早晨、中午、晚上的卫生打扫工作,值日组长要督促该组成员值日,在完成自己卫生任务后,还要
中学阶段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关系到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发展进程,因此中学生是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倍感重要。然而,当前一部分中学生却缺乏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因此提高或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责任心,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义务的一种复杂情感的体验。社会责任心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对社会有所奉献的意识。培养中学生责任心和公民意识是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的共同努力。
当前,部分中小学校受各种思想的冲击,舆论的压力,功利思想非常严重;过分地强调应试教育,考试的分数高于一切,忽视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脱离社会,远离生活。导致当前很多中学生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严重缺乏,是非、善恶、美丑观念淡漠甚至颠倒的情况,对他人、对社会冷漠,缺乏爱心,一味追求个人眼前利益的浮躁心理和自私自利行为相当普遍,就必定导致他们较难适应社会生活。所以,当代中学生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理由。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个人、家庭、社会血肉联系,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家庭的衣食住行都来源于社会,家庭离不开社会,让学生懂得社会的商品来源于工厂,来源于工人的创造,归根结底,来源于千千万万的家庭。同时让学生懂得社会离不开每一家庭,每一个人,社会需要家庭、个人对它作出贡献,从中启发学生努力学好本领,将来长大了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学习中,让学生深入了解:个人是家庭社会的细胞,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是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依赖,共同存在,不可分割。让学生从小学会对家庭、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有益的事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
我们所要培养的是具有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人才。而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和责任品格的形成,必须从小培养。那么,如何有效的培养中学生应的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通过教师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 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教师必须先做到。如要求学生讲普通话,教师首先就要在校园内、课堂上带头讲普通话;要求学生讲卫生,教师首先就要做到不乱吐痰,不乱扔纸屑,衣着整洁;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就要每天就按时到校,上课前一分钟就到教室门口;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教师就要带头用礼貌用语。教师只有以身作则、知行统

一、作学生的表率,才能把“责任”传承给学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

二、思想教育,使每位学生明确责任制的重要性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太阳、小皇帝,许多应由自己负责完成的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学生便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的脑海中根本不存在“责任”这一概念。因此,让学生了解责任制就显得非常重要。我首先以社会为例,向学生介绍每种职业的人在社会中所应负的责任。例如,交警负责交通的安全,刑警负责抓犯罪分子,教师应教书育人,医生要救死扶伤……然后让学生设想一下,如果每个岗位的人都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社会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在学生初步了解责任的重要性时,再列举身边的事例:假设班级的人不能认真执行自己的职责,我们的班级将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的积极向上心理、班级荣誉感都涌上心头,纷纷表示爱这个班级,愿为建设好班集体来履行职责,付出自己的一份劳动。

三、责任分派,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责任

基于建设一个先进的班集体的思想,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有层次的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责任。如每位学生必须做到不迟到、作业认真完成、遵守纪律、保持自己座位的卫生等;每天的值日生实行承包责任制,自觉完成早晨、中午、晚上的卫生打扫工作,值日组长要督促该组成员值日,在完成自己卫生任务后,还要统筹检查,放学时关好门窗、日光灯后方可离开;每天安排两个值日班长,负责每天上课前的纪律及教师不在时早晨、中午学生们的学习安排……总之,使班级的每一样事务都有具体的责任人。

四、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育人网络中,家庭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首先要从家庭入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一致起来,避开养成学生的“双面人”性格。同时,父母对孩子的关系应由传统的家长制改为平等交流的朋友关系。那种“在我眼里永远是孩子”的“爱子观”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很不利。父母多的是生活阅历,而孩子的知识面较广,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有利于教学相长。有时候,家长不妨讲一讲成年人的苦恼,家庭的琐事,工作的困惑,使孩子从小就懂得父母的辛苦,产生为家庭、父母分担忧虑的愿望,这种来自家庭的责任感,才可能渐渐演变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或义务劳动,在实践中加深对劳动成果的认识,体会到奉献的乐趣,从而树立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周围人们的生活,懂得帮助困难家庭、残疾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活动的参与,让学生懂得自己不仅是集体的一员,而且是主人。关心、帮助别人,为别人服务,是自己的责任,并做到言行一致。
中学生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它有赖于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全方位、全时空的参与合作、相互推动,从而形成一个紧密的教育共同体,这样才能担负起道德教育的使命,使责任感教育沿着新课程的期望目标坚实而稳步前进,开创道德教育的新局面,把中学生培养成为富有社会责任心和公民意识的栋梁之才。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bjshxlw/lw47538.html上一论文:探究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功能、价值表征与实践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