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人解放”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现实作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021 浏览:97114
论文导读:的分工也就会被彻底的消灭,从而更快的实现人的解放和共产主义。当下,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通过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社会向“人的解放”这一理想迈进的又一个大跨步,但是也仍然会看到一些阻碍的不利因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
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3-0108-01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是马克思基本原理的核心和灵魂。从马克思理论的整体性来看,人类解放论是马克思整个理论,特别是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精神实质的理论:“人的解放”是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一个理由的两个方面。
“人的解放”从总体看来就是人摆脱物的驱使和心的枷锁而达到精神和实际生活中的自主、自由及创造、发展。这个理由不能抽象地谈论和理解,而应从人的现实存在的历史实践中去理解和努力。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只有诉诸于无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消除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的横沟,把社会变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实现。即扬弃一切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于人的本质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马克思批判了唯心主义在把人的解放抽象化、精神化的倾向。他指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的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之所以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现实的历史活动,在于人的解放必须在一定的具体的物质条件下才能产生,即只有当物质生产达到一定发展阶段才能达到解放,而物质生产活动是一种现实的历史活动。此外,人的解放必须依托一定的物质载体,“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因此,在马克思哪里,人的解放首先就是一种现实的历史过程,而非抽象的过程。只有通过这种历史活动,将统治阶级的压迫推翻,进一步“消灭任何阶级的统治以及这些阶级本身”,通过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才能真正的实现“人的解放”。
人的解放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活动,有着内在的客观必定性,是不以个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在马克思那里,物质生产作为人类维持存活所必须的活动,是人类历史的基础,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过程当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这不是取决于人类的主观意愿。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最终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这都是生产力变革的结果,是解放程度不断增加的结果,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有相应的物质基础。
同时,马克思指出:实现人的解放和共产主义必须基于两大实际前提,即: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只有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才能消灭贫穷的普遍化,为人的解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而世界交往也是由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所决定的,而世界交往也推动了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基于世界普遍的交往和生产力日益发展的前提下,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下形成的民族之间的分工也就会被彻底的消灭,从而更快的实现人的解放和共产主义。
当下,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通过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社会向“人的解放”这一理想迈进的又一个大跨步,但是也仍然会看到一些阻碍的不利因素。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在现实中具有实践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实现人的解放需要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的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有极大积累的时候,才可以打破社会分工,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于人的本质的异化。“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当下我们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积极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都是以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实践应用。
其次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人的解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单纯的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情况下,并不能实现真正作用上的解放,只有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共同存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人的解放。“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 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不断加强文化建设,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 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是人的解放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当前,在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任务。建设和谐文化, 就是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 培育和谐精神, 倡导和谐理念,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在当代中国, 建设和谐文化, 就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人的解放”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作用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孔子有云“天地之性人为贵”,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在今天物质文明中,越来越多的人也正逐渐迷失自己。过度的追求物质享受,拼命赚钱又异化消费,把商品、货币和资本当做生活的全部目的,把“占有”看做衡量人的价值的最高尺度。人成为金钱的奴隶,物的虔诚信徒,由此导致了人的价值的贬值,人的尊严的丧失和人在精神上的痛苦,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和自私。在物欲的驱使下,多数人所从事的劳动已经丧失了原本的作用,劳动只是为了人们满足异化性的消费需求,只是纯粹的为了存活,而不是自觉自愿自主的创造性活动,劳动不再是带给人们幸福和快乐的源泉,更是从肉体强制上升到了精神强制,人的思想受到了物欲的禁锢,这些都使实现“人的解放”步履维艰。但是我们在反思的同时仍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是为当代人类解放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的坚实后盾。
作者简介:成雯,女,1986年6月生,陕西富县人,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10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bjshxlw/lw38650.html上一论文:简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更好地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