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心理学原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966 浏览:22785
论文导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心理学原理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这使他们逐步发展的唯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追求,很难找到自我认同的一个坚实的基础,给年轻人带来深深的焦虑,使其迷失方向。3、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引发的心理矛盾青少年的生活范围有一定限制,不了解社会,一般都是对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发展特点,论述了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关系,主张利用心理学原理,结合心理发展特点,设立奖惩机制,利用偶像的榜样作用等策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怀有良好的期望,推动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发展特征;教育策略
当代大学生处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交融与碰撞,面对抉择,对心智还未成型的年轻人来说,无论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道德规范层面还是心理行为角度都是一种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如同一面旗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领域指明了方向。但需要探索的是,用什么方式才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大学生懂之、信之、行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学习、情感、行为心理认识不足,在教育实效性上收效甚微,而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策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人为本”,从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探寻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模式的新路径。

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发展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心理理由最多的时期,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开始关注价值观理由,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缺乏稳定、正确的认识。当今青少年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其社会心理发展特征已发生较大转变,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必定产物。
总的来说,当代青少年的社会心理特点主要有:

1、心理承受能力差,有强烈的依赖心理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期间,虽然年轻的成人感,独立性显著增强,但他们仍然缺乏辨别是非和处理理由的能力之间的能力,也不能独立地适应社会。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巨大,会产生焦虑,面对重要选择常因挫折而动摇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依旧存在强烈的依赖心理。同时,独生子女现象和经济繁荣使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2、对青春偶像的崇拜、模仿引起的叛逆、物质与心理的追求

年轻人沉迷于大众媒体创造的虚幻,在世界上的偶像商业性质,并花了大量的时间、金钱。一些偶像崇拜的方式迎合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和宣泄的冲动,叛逆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当代青年的偶像崇拜的价值取向。青少年也具有模仿能力强,偶像表现出来的非现实,享乐的生活使他们非常向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心理学原理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这使他们逐步发展的唯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追求,很难找到自我认同的一个坚实的基础,给年轻人带来深深的焦虑,使其迷失方向。

3、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引发的心理矛盾

青少年的生活范围有一定限制,不了解社会,一般都是对社会抱有美好的憧憬。而他们接受的教育与社会现实相对比,期望值是反差非常大的,这使得年轻人面对着复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优势越来越小。在青年人的盲目乐观的同时,人生观、价值观和强烈的冲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使他们很矛盾,是坚持自己的理想,或是随波逐流,还是讲究实用主义。一些年轻人开始怀疑自己,渴望与人交流的同时又封闭自己,甚至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

二、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关系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客体能否满足主体某种需要进行评判时所持的观点,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中最根本、最稳定的部分,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过程,是心理的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前提是发展和推动心理素质,心理发展是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大学阶段,青年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在好奇心、需求等心理因素的驱动下,学习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努力实现自我和社会的团结,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和认同感,逐渐形成稳定的价的个体价值取向。可以说,大学生对社会价值观的深思与抉择,使之成为自己个人价值观的过程,实质上是大学生对价值判断标准接受与否的心理转化过程。而价值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心理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2]

三、基于心理学原理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

1、设立奖惩机制

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出现先进个人以及先进事迹,要积极给予奖励和表扬;而对于那些落后的事迹,要坚决给予批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改善教育手段和策略,借用心理强化的作用,加强对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内的传播,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可见的、可感的、有形的现实因素。这样可以给大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而增加良好的行为,进一步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

2、利用偶像的榜样作用

大学生中间容易相互感染,对某一偶像的崇拜会引起一种潮流。我们应该规范大学生的偶像的形象和行为,传播和减少暴力,对图像,引导年轻人通过集体讨论,角色扮演,客观评价的偶像。所以,在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扩大对偶像的学生的知识,能够正确的偶像不切实际的认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根据当代青年的奉献精神,爱国意识越来越弱,我们应该利用大学生价值观的不稳定,通过媒体文化传播正确的舆论导向、健康的文化传播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重新塑造自己的“责任感”。此外,着重对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个人进行培养,使他们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可,引起其他同行的关注,可以带动其他同伴的社会行为的相似性,从正面加强爱国主义和奉献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3、教师应对学生怀有良好的期望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极为认真地告诉校长、老师,并透露给这些学生说,这论文导读:极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那些观念的暗示,学生们便会表现出这一方面的行为。【注释】周勇,郭根荣.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人民论坛,2010(14).杨琴,吴起华,潘剑锋.略论心理因素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6).靳元.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http://
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3]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他方产生希望,他方会产生对应于所需期望的特性。所以作为管理者或教师,应该对学生怀有一种良好的期望,给他们积极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那些观念的暗示,学生们便会表现出这一方面的行为。
【注 释】
[1] 周勇,郭根荣.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J].人民论坛, 2010(14).
[2] 杨琴,吴起华,潘剑锋.略论心理因素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6).
[3] 靳元.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http:///p-29394726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