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257 浏览:110672
论文导读:会实践,体验马克思主义生态原则和共产主义的精神风貌,引导受教育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相对照,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升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培养具有正确的生态观,敢于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学对未来导向功能。

(二)理论教学生态社会实践教学包括理论教学、社会实践、实践报告撰写、

【摘要】“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是把生态环保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开展包括生态社会调查、生态志愿服务等生态主题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既包括具体的教学环节,还包括教学目标的改革和完善以及有关保障机制的建立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1001-8794(2014)02-0076-03
【收稿日期】2013-12-01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课题编号为382;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课题编号为32
【作者简介】周翠娇(1967-),女,湖南郴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活动,是把生态环保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开展包括生态社会调查、生态志愿服务等生态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走出课堂,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生态实际理由能力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一、思政课“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需要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容易停留在参观访问的层次,或者存在“形式化”的倾向,收效不大,亟须进行改革。

(一)“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是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推动社会实践工作重在提升质量,核心是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对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1]要求各地各高校倡导和支持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生态”为主题的“生态社会实践”活动,是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思政课存在的尴尬现实,如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传统教育观的束缚、教师素质低与教法不当等等理由,使得思政课教学改革难度增大。这些因素中,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改革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次结合,而改革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可以说是原动力。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青年大学生处在崭新的社会环境之中,自身形成了许多新的思想特点,对社会也产生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个时代面前,传统的教育内容需要拓展,旧的策略也已经不适应青年思想的需求了,需要改革。
“生态社会实践”教学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它关注自然,更关注人。研究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德性,研究人对大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教学载体丰富了,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大的拓展,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路径选择,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二、“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统筹规划与组织实施,还要求学校各有关部门协作,共同完成。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要素是介体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状态的要素,因而在改革发展中,它是重点。[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了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目的,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3]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是提高学生能力,二是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这是一个总体目标也是一个宏远的目标,有赖于一个个下级分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努力构建的教学模式是有主题、有内容与大学生紧密关联的,与之相适应,教学目标的设定更要具体。

1.德育目标更明确

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4]能激发道德教育主体的认知情感和道德实践的参与积极性,对大学生思想、人格、能力等方面的塑造将起到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为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及负责任的公民服务。这是一般作用上的社会实践都应该达到的德育目标。
“生态社会实践”除了具有上述功能目标外,因其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因而德育目标更明确。它重视“生态”,更重视“实践”的主体——人的因素,重视人的价值观和人与自然等道德理由,着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观。

2.导向功能更明晰

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作用是导向,即以正确的思想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建立“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生态社会实践,体验马克思主义生态原则和共产主义的精神风貌,引导受教育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相对照,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升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培养具有正确的生态观,敢于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学对未来导向功能。

(二)理论教学

生态社会实践教学包括理论教学、社会实践、实践报告撰写、评价、建档等环节。加强生态文明的理论教学以及社会调查研究策略的讲授就是第一个环节。
1.加强生态文明的理论教学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bjshxlw/lw24965.html上一论文:简谈以社会责任引领企业满足用户内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