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语言变化与社会发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536 浏览:94005
论文导读:
【摘 要】在语言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中,社会发展起了主导作用,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演变。本文对语言的发展规律、民族性语言、语言的符号系统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言 社会 发展 变化
语言是个看得到而摸不着的东西,它联系着社会,联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毫无疑问,它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
关于语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由,长久以来存在着很多学术论断。法国语言学家安托万·梅耶在许多文章中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发展,更加确切地说,是把语言看成一种社会的行为:“一种语言独立存在于每一个讲这种语言的个人之外,尽管它在这些个人以外没有任何的实质性,但它的普遍决定了它存在于个人之外。”可见梅耶将语言的普遍性作为语言社会性形成的条件。首先,我们肯定语言是普遍存在而且被应用着的,它联系着人与人、人与事,它是我们社会生活间的纽带。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它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符号结构体系,它并不因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直接性转变,故此,我认为将语言作为一种存在条件是合理有必要的。
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语言也是一样,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演变的,只是它的变化比较缓慢,不被大家所察觉而已。语言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工具,运用中的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也是我们联系的纽带,因而它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词汇丰富了,组词造句的格式也多样化了,社会的发展必定会在语言的词汇中留下时代的特色词语,起着一定的历史见证作用。不同社会的交往也会推进语言的发展,像汉语里的“咖啡”“白兰地”“可可”等就是我国在和西方各国交往中从英语里借来的,比如说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的长期交往使日语吸收了很多的汉语词,当然,我们也从其他国家吸收了许多的特色词语。
语言的发展规律
语言不是永恒不变的东西,语言依存于整个社会,语言的发展也依赖于社会的发展。我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先后刻画了四百多个不同的人物,但是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却找不到现在常见的词语,因为汉语又向前发展了,语言的发展,无论是它的基本趋向,还是它每一个发展的具体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从客观上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想象而转变。语言在发展过程中直接反映生产及人的其他一切活动,并不随着经济基础的转变而转变。语言不是以爆发的形式出现,事实上,语言的发展不是用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策略,语言的词汇变化是以新词去充实现有的词汇来实现的,至于语言的语法构造更是逐渐发生变化,逐渐改善的,它只是缓慢地改善和修整自己的规则,从而用新的规则充实起来。当然,语言发展的一切规律性都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的发展必定符合这些规律,而它的各种发展规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往往是相互支持互为因果的关系,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是比较长期有效的,但在一定条件下,有些规律会逐渐失掉原有的作用,被某些新的规律代替。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它的内部各种因素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状态,如果其中的一种因素因为要满足于新的表达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就破坏了其中原有的平衡,那么在语言系统内部就会重新调整出相互间的演变,达到新的演变。比如说语言的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符号和标点之间有着有效的区别,一旦语言与符号的区别受到干扰和破坏,就会引起语言系统的演变。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着语言的发展变化。
语言的演变一般是从某个地区或某一群人开始的,在一个规模不大、联系密切的社会里,演变的扩散很少受到阻隔,因而社会各部分语言容易保持一致,如果地区之间由于种种理由的交往发生阻隔,语言在各个圈子里的不同演变就不能遍及整个社会,日积月累,这个社会的语言就会发生分化,出现方言的分歧。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中,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在经济、政治都不能保持统一的局面下,就会在地域上形成社会不完全的演变。这个时候,一个地区中出现的语言一般不会传播到其他地区去,而在这个地区内,语言中某些固有成分的转变或消失一般也不会波及其他的地区,这样一来,共同点不断地减少,不同点不断地增加,就逐渐形成各地区语言的相对独立发展道路,于是就形成了语言变体,出现了我们熟知的地域方言。方言形成后,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又服从自己所从属的语言发展趋势,继续作为该语言的方言。比如同是“向日葵”这个词语,在汉语的各地方言中也有各种不同的叫法,河北唐山叫“日头转”,承德叫“朝阳转”,山东济南叫“朝阳花”,昌乐叫“向阳花”,湖南邵阳叫“盘头瓜子”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几个独立的方言系统也可以统一为一个系统,这时候,原来的地域方言或语言间的分歧就使人们不便于在言语间进行交际,妨碍了语言逐步走向统一。汉语的书面语自古以来大体上都是统一的,到了元代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统一书面语,当时叫做“天下通语”,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都是用这种“天下通语”而写成的,像《红楼梦》、《儿女英雄传》则是进一步用本地方言写成的作品,可见统一的书面语随着社会的变迁早就形成和实现了,而口语的统一直到今天还没有完成。
民族性语言推动语言的发展
民族之间的接触推动了语言的发展变化,现代语言家伦纳德·布龙菲尔德在《语言》一书中提出了各种语言是相互取长补短的,一国的文化,包括技术、宗教仪式、风俗习惯等也会传播出去,民族之间在进行交流和从事其他活动时,语言形式也从一个民族传到了另一个民族,一个民族的语言借用吸收到另一个民族的词语,是语言的普遍现象,然而各种语言的吸收消化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它本民族本地域的遗传基因,这种基因决定他的思维方式乃至行为走向等,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同样存在着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心理。在吸收外来词语的时候,有的民族比较开放,对于新鲜事物十分的敏感,一看到外来的新鲜词语就立即吸收到自己的语言中,而有的民族则比较保守,仅仅满足于本民族仅有的词汇,甚至有意无意地阻拦外来词语,这种开放式和封闭式的民族心理就导致了语言论文导读:,同时,语言又是一种独立的符号体系,它依赖于社会,并与社会共同存在,没有阶级性,民族之间的接触和吸收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语言不因为社会形态而灭亡,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也推动了语言的发展,当然,语言的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也会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同时语言与社会产生了共变关系。综上所论,语言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积极的作用,语言
在发展变化中的进程。我们在肯定历史条件的前提下,民族之间的频繁接触为吸收外来词语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但是一种语言能否吸收另一种语言的词语,仍然取决于各个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之间的相互接触为一种语言吸收另一种语言的词语提供了条件,但能否完全吸收仍然受到民族心理的制约和抵制。
在研究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理由时,我想应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语言又是一种独立的符号体系,它依赖于社会,并与社会共同存在,没有阶级性,民族之间的接触和吸收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语言不因为社会形态而灭亡,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也推动了语言的发展,当然,语言的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也会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同时语言与社会产生了共变关系。综上所论,语言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积极的作用,语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语言的变化同样反映社会的变迁,它和社会结构产生共变效应,语言和社会同是变数,语言和社会这两个变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接触并引起相互变化。当社会发生渐变或激变时,语言作为言语交际,同时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随着社会进展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由此可见,语言是一种社会存在的重要条件。□
(作者:深圳市平冈中学传媒部主任)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