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教室中权力规训与社会工作介入浅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07 浏览:21829
论文导读:的一种运用。班级内部有班长、班委、小组长。还有各科课代表等,班长向班主任报告,且监督班委,班委和课代表依职能行使职权,小组长发挥“基层政权”作用,形成金字塔形的监督机构,使得“监视具体化并切实可行”。老师将监督的权力逐级下放给“班长”、“班委成员”、“组长”和“基层民众——无学生12下一页
【摘 要】教室中的微观权力借助于日常化、细节化的操作方式,无时无刻、无所不在、永无休止地对学生们进行着身心的规训和教化,学生们成为规训的客体对象,教室则成为一个窒闷的规训空间。面对宏大而又精细的权力规训力量,社工虽然存在着价值的冲突、社会变革层面的无力感,但是仍可在理论和实务的微观领域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开辟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道路,在推动社会结构的完善和素质化教育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浅浅的车辙之印。
【关键词】教室;权力规训;社会工作
福柯在其《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揭示了现代社会赖以组织和存活的政治技术—规训,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和规训与惩罚有关的政治、权力等方面的理由。而伴随着现代社会规范化教育的是一系列投标于微观的、普遍的、实在的细节上的规训技术与策略。本文将结合福柯的微观权力运作技术与策略方面的理论来审视现代教育中的课室权力规训,并在社会工作介入视角下浅思这一精细化规训,以期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探索出更多针对性路径。

一、教室中微观权力运作技术

(一)空间的安排

1. 空间的封闭。在我国现如今的教育体制中,通常的授课方式是将同班学生置于一个固定的教室中。学生们隶属于不同的班级,班与班之间有着物理空间上的区隔,由水泥墙壁和门窗隔开形成一个个独立的“领地”。班与班之间存在着竞争,也存在着互动,但终究是彼此区别的不同班级。寄宿制则将学生限制在学校内生活学习,形成与外界相对封闭的场所,使纪律得以更好地实行。
每个教室都被镶上号数,一年级2班,二年级3班……它划清了与外面的界线,宣示着这一空间的独立性,散发出自身的封闭性气息。正是如此,教室成为了一个在封闭性因素操纵下的窒闷的规训空间,微观权力无声无息地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身心之中,促使他们在这里遵守着纪律,维持着秩序,发挥最大效能地上着学,接受着教育,无法逃遁。
2. 空间的定位。为了进行更仔细和更有弹性的制约,权力的运作需要把空间做进一步的划分,把不同的个体安置在特定的空间内,从而知道个别成员的位置,知道哪个缺席、哪个出席,并能监察他们的行为和制止危害效益的沟通。空间安排这门技术发展至最理想的模式是由边沁设计的“圆形监狱”,“圆形”建筑的空间安排,不但使被囚禁者在隔绝状态下生活,而且使他们有一种无时无刻被监视的感觉。
学校通过“秧田式”的座位安排,使教室的物理空间被分割,每个学生被定位,而讲台就好比是“监狱中心的瞭望塔”,学生们所处的位置就好像是“小笼子或小舞台”,教师从讲台可以一览无余地观看到学生们的一举一动,而学生很多时候却并不一定能察觉到自己是否被老师监视,他们只能假设自己每时每刻都可能被老师监视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全景敞视主义”。由此,笔者将微观权力在教室中的这种运作手段称为“空间的定位”。
3. 空间的细分。除了上述的空间定位,更为精细的组织安排便是对学生所处教室空间的有计划调控,笔者称之为“空间的细分”。一个好座位往往隐含着一种身份,代表着你是优秀生还是差生,是来自强势阶层还是弱势阶层,是主要角色还是群众演员……通过空间圈定实行对违规者的清除出场和孤立从而放大违规行为并给违规者贴上标签,以达到维护教师的威严和对学生的惩戒教育。依据成绩对学生座位的调整、如果三次依然背不出来课文则被罚站到教室外面,这些都是精致地利用了教室空间的细化分配,以进一步规训着学生们的身心。

(二)时间的划分

福柯认为,改造身体活动与行为的基础之一是时间的连续性与累积性。古老的修道会一直采用严格的时间表,它主要用来“规定节奏、安排活动、调节重复周期”在教室中,课程表制约和划分了所有的时间,它表运用一个又一个的45分钟和一堂又一堂的课程塑造成一个典型的技术对学生和老师们进行着权力的规训。这一精细的时间管理和安排使得时间渗透到身体之中,保证动作姿势的高效率,如此,学生和老师都高质量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三)动作的规定

时间的划分和动作的时间性规定是两种效用不同的工具,时间表为活动提供一个普遍的架构,成员在特定的时刻进行特定的行动,但动作的划分拟订了程式,使每一个举动、姿势都受支配,从内部去制约行动,操纵整个过程每阶段的发展。通过训练有素的细微动作来规训人们的身体在教室中可谓也运用地淋漓尽致,教室中的权力规训与社会工作介入浅思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这无疑是微观权力规训身体的的体现,课室首先通过动作规训着学生们的身体,而后通过各种“权威”的知识教育来规训着学生们的脑和心,使身体和心灵统一成一个完整的被规训主体。

(四)知识话语的塑造

知识与权力的运作是相互交缠,不可分割的。福柯指出,常常被人们作为客观的、价值无涉的知识却成为了文明机制的制约者,成了主流势力遮掩世俗的道具,成了愚弄边缘群体的工具。在课室里,作为传授知识的课程无疑是权力的一种方式,权力统治和支配着课程知识,使其发挥工具的效用来实施规训的功能,权力借此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课程无疑成为了一种更为隐蔽、有效的规训系统。
而知识与权力的共生离不开话语的构建,话语促使知识和权力相互联结。权力是制约话语的根本力量,话语是实现权力作用的媒介。每个班级都拥有着自身的一套话语系统,比如班训、班歌、班规,“四有青年”的励志语录、“八荣八耻”的纪律要求等,这些话语从积极正面的角度促使学生们服从于规范和倡导,它传播着权力的影响,成为权力的眼睛,让学生们教条化地受到支配和规训。

二、教室中微观权力运作策略

(一)层级监视

“纪律的实施必须有一种借助监视而实行强制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中,监视的技术能够诱发出权力的效应。”层级结构的空间“筑巢”就是监视技巧的一种运用。班级内部有班长、班委、小组长。还有各科课代表等,班长向班主任报告,且监督班委,班委和课代表依职能行使职权,小组长发挥“基层政权”作用,形成金字塔形的监督机构,使得“监视具体化并切实可行”。老师将监督的权力逐级下放给“班长”、“班委成员”、“组长”和“基层民众——无学生论文导读:”的烙印的困扰。四、结语教室中的微观权力借助于日常化、细节化的操作方式,无时无刻、无所不在、永无休止地对学生们进行着身心的规训和教化,学生们成为规训的客体对象,教室则成为一个窒闷的规训空间。面对宏大而又精细的权力规训力量,社工虽然存在着价值的冲突、社会变革层面的无力感,但是仍可在理论和实务的微
职位头衔的普通学生”,这些眼睛的观察不亚于圆形监狱中的“望远镜”,它无形地存在于班级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比“望远镜”监视地更为隐蔽、幅度更为广阔,让学生们在教室里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地不处于这种监视权力的规训之下。

(二)规范化裁决

福柯认为,规范化裁决是根据规范化标准对身体的各种行为和表现进行惩罚或奖励,以维持权力运作的技术。特别是其惩罚制度,对不规范的、与准则不符的、出格行为进行评估,再对照标准进行规范化训练。每个学校都有校规,每个班级又都有个各自的班规。这些规则以“告诉性”的口吻,“警戒性”的语言来提醒学生“应该做”或者“不应该做”的事情,带有着强制性和惩罚性。
通过约定成文的纪律和分明的奖罚将学生的行为进行定义,并将学生分类打上优秀、良好、合格、差生的“标签”,让学生学会“服从、驯顺、学习和操练时专心致志,正确地履行职责和遵守各种纪律”,使他们符合同一的规范,朝向同一的目标,打磨成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然而在这种制度的规训下,学生的个性化下降,学生间的差距被缩小。
(三)检查
“检查把层级监视的技术与规范化裁决的技术结合起来,它是一种追求规范化的目光,一种能够导致定性、分类和惩罚的个人。”“检查把权力的仪式、试验的形式、力量的部署、真理的确立都融为一体。在规训程序的核心,检查显示了被视为客体对象的人的被征服和被征服者的对象化。
考试作为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一项重要手段始终伴随着教学活动,是另一种微观权力的象征与运用。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模拟考等等,循环往复,成为“一种不断重复的权力仪式”。考试的主动权掌控学校以及老师的手中,通过考试学生们被传授的知识得以检验,且这种检验的准确度和权威性普遍得到家长以及社会的支持和认可,考试已经成为一种魅力日增的规训手段。

三、社会工作介入视角下教室权力规训的浅思

从社会工作分析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意识到社会的运转机制、学校的教育要求这些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强烈的意识形态让学生们被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权力下被重复规训着。社工在面对这些宏大而一时无法转变的力量时,不但难以在社会改革的层面上发挥太多的作用,同时也会受到社会权力的规训而无法逃遁,这难免会让社工产生一种“无力感”,但是社工可以从微观层面上对学生们的成长与发展进行服务,不断地推动社会结构的完善和素质化教育的发展。
在具体的学校社工服务领域,社工须对儿童或者青少年予以充分的尊重,相信他们有独特的个性,有自我转变、成长和进步的能力,并运用“实践的感受力”、“社会学的想象力”和“生态系统观”对社工自身的角色和观念认知进行定位,帮助他们进行适当的意识提升,通过对主流话语的诠释与解构、生命故事的叙述,来引导学生们一定程度上“摆脱”知识权力的无形规训,重新认知自我,塑造符合自身成长需求的观念或路径,在相伴通行中逐步培育他们敢于质疑真理权威和主流话语的态度。这样儿童或者青少年才可能敢于依照自身的兴趣特点来认同自我、发展自我,减轻甚至消除打在他们身上的所谓的“差生”、“读书不行”的烙印的困扰。
四、结语
教室中的微观权力借助于日常化、细节化的操作方式,无时无刻、无所不在、永无休止地对学生们进行着身心的规训和教化,学生们成为规训的客体对象,教室则成为一个窒闷的规训空间。面对宏大而又精细的权力规训力量,社工虽然存在着价值的冲突、社会变革层面的无力感,但是仍可在理论和实务的微观领域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开辟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道路,哪怕这样的努力是杯水车薪,也依然坚守在前进的阵线上,在推动社会结构的完善和素质化教育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浅浅的车辙之印。
参考文献
[1] 陈璐玭.审视“规训化”教育[J].时教室中的权力规训与社会工作介入浅思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7).
[2] 黄忠敬.福柯另类解读教育[J].上海教育,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