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社会保障与劳动力商品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13 浏览:156500
论文导读:
【摘要】文章首先比较了马克思的两种分配制度,继而从分配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商品化现象,认为劳动力商品化与意识形态无关,劳动力商品化实质上是劳动力商品化程度。进而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劳动者收入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为标准,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变化的四个阶段。
【关键词】分配制度 劳动力商品化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劳动力商品化的争论主要涉及两个焦点,其一是中国现在的二元经济结构与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化的两个条件,其二是分配制度。围绕这两个焦点,学者们的争论形成三个不同观点,即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说、劳动力非商品说和劳动力二重属性说。①关于劳动力商品化理由的讨论虽达不成共识但实质的落脚点却总在劳动产品分配的结果上,笔者将尝试从劳动产品的分配着手,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商品化理由,探寻劳动力商品化理由的共识所在。
劳动力商品化与分配制度
在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中,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种分配方式,劳动力交换价值是不一样的。在第一种分配方式中,劳动力的交换价值和它的使用价值存在差额,存在其他个人或阶层因拥有生产资料而无偿占有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超出工资部分的剩余价值,在这种分配方式中劳动力成为商品。在第二种分配方式中,劳动力的交换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基本相当,因为劳动的回报等于劳动使用价值与必要扣除部分之差,关键在于这样的分配方式让任何人或阶层都不能因任何理由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于是也就不存在劳动力商品化理由。因而,劳动力商品化理由可转换成劳动产品分配理由。
分配制度与劳动力商品化程度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者,他们收入的一部分源于自己劳动力在市场上交换价值,但是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基于他们拥有的公民权而无偿获取,因而降低了劳动者收入对市场的依赖。福利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所得总体收入超过了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基本生活资料,可用等式表示为:劳动力总体收入=劳动力交换价值+福利收入。福利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劳动力工资超过了马克思所说的维持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基本生活资料,占有了劳动力所创造的扣除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部分剩余价值,或者说劳动力必要时间在劳动力所创造的总体价值中所占比例增加。而社会主义中国劳动者收入还主要来源于市场。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收入并不完全是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售而获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者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市场,没有实现等量劳动交换。而经典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化理论和分配理论并不能对此做出有力解释和令人信服的说明。
我们可以从劳动产品分配对市场依赖程度来讨论劳动力商品化理由。现将劳动产品分配结果看作是一条射线,射线顶点表示劳动者收入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为0,即劳动力不存在商品化。依据劳动者收入依赖于市场的程度,各不同社会劳动力商品化就位于距离射线顶点具有若干距离的某个点上,越是远离顶点则表明该社会劳动者收入越是依赖市场,社会劳动力商品化程度越深,如果劳动者收入完全依赖市场,则可取值1,表示劳动力完全商品化。同理,距离越小则表明该社会劳动力商品化程度越小。据此可判断,现今无论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收入都不会完全依赖于市场,也不会完全脱离市场。两者主要差异表现在劳动者收入对市场依赖程度存在差异。因而,劳动力商品化理由实际是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理由。
但仅从劳动者收入对市场依赖程度还不能充分说明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此外,还必须考虑生产资料。因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如将一个社会总体生产资料也看做是一条射线,射线顶点表示某个社会的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如早期的计划经济和共产主义社会,距离该顶点越远则表明某个社会生产资料公有部分越少,私有部分越多,如果生产资料完全私有,则取值1,比如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
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发展的四个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把一个社会总体经济结构看做1,纵轴就变成一条极小值为0,极大值为1的线段。一个社会总体经济结构如全部为私有,即取极大值1,如完全为公有,则取极小值0;同样,劳动力收入完全依赖市场也可取值1,完全不依赖市场为0,横轴也变为一条极小值为0,极大值为1的线段。我们从横轴的极大值1处做一条纵轴的平行线,从纵轴极大值1处作一条横轴的平行线,两条平行线相交,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再将该正方形四条边的中点连接起来,将该正方形分成四个边长为0.5的小正方形,四个小正方形共享的顶点表示一个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和私有部分相等,该社会劳动力收入有50%来源于市场,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比重相等。
由此,我们得到了劳动力商品化的二维坐标图(上图),在该图中一个社会劳动力商品化程度被纵轴私有经济在总体经济结构中的占比和劳动力收入对市场依赖程度所决定。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发展变化轨迹也可在劳动力商品化的二维途中标出。笔者将结合该图来展示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劳动力商品化变化发展的各阶段,并预示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行的路径。
从过去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经验来看,中国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变化趋势是一条从0点引出的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改革启动阶段(1978~1984年)、改革全面探索阶段(1985~1992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1993~2002年)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2002年至今)。②与经济体制改革阶段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可分为三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探索阶段(1978~1992年)、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阶段(1993~1998年)和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③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私营经济开始出现并逐步壮大,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是积极主动,而是消极被动的,因而导致了劳动力商品化程度逐步加深。所以从二维坐标图上看,在经济体制改革启动阶段,劳动力商品化程度从二维坐标图上就表现为从正方形A开始逐步向正方形B移动。随着经济体制论文导读:和劳动者收入依赖市场程度角度,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第三阶段,社会主义中国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程度非常深,这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甚相符。1998年宪法修改后,私有经济将在长期内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在公有经济占比和劳动力收入依赖市场程度的二维坐标图中,曲线将长期处在纵轴的上端,如果要降
改革全面深入,劳动者收入依赖市场程度加深,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却没有及时做出适当变动来配合经济体制改革,因而从二维坐标图上就表现为从正方形A移动到B,进而移向C。正方形C所代表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较健全阶段,但社会保障制度却还没有相应完善,也代表着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商品化程度。到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福利制度再分配功能逐步增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将从正方形C移向D。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用一国人均GDP来量化。国际经验表明,一国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意味着一个国家发展社会保障能力大大增强。据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人均GDP达到3258.5美元。因而中国现阶段应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从C向D移动。到社会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之后,社会主义事业将从D向A回归。到这一阶段,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将逐步上升,劳动力收入对市场的依赖也将逐步降低,从而劳动力商品化程度也将随之降低,到重新回归到二维坐标图原点的时候,劳动力商品化将不复存在。
社会保障与劳动力商品化
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和劳动者收入依赖市场程度角度,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第三阶段,社会主义中国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程度非常深,这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甚相符。1998年宪法修改后,私有经济将在长期内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在公有经济占比和劳动力收入依赖市场程度的二维坐标图中,曲线将长期处在纵轴的上端,如果要降低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只能降低劳动者收入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转移性支付在劳动者收入中的占比。因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是今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民生作为政府社会保障与劳动力商品化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未来工作的重点也印证了这一论断。
(作者为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罗兴,江刘武:“关于劳动力性质理由讨论观点综述”,《学术界》,1987年第1期。
②刁永祚:“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历程与成功经验”,《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③邓大松,刘昌平:《2011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6页。
责编/丰家卫(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