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金融危机后印度银行业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15 浏览:20719
论文导读:择更高的执行标准:印度版的巴塞尔协议III要求最小资本需求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需要维持在9%,杠杆率的要求为4.5%,均高于原来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据估计,如果要达到该标准公营部门银行需要额外的4.15万亿卢比作为资本,其中股权资本应为

1.4~5万亿,非股权资本为2.65~2.75万亿。而政府作为最123下一页

编者按:近年来,金砖国家从概念转为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在2014年,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正在进入实施阶段。金砖国家的金融合作正在走向深入。为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其他金砖国家的银行业情况,我们拟陆续推出对这些国家银行业情况的介绍文章。作为开篇,我们从印度开始。
印度银行业经历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两次改革后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印度银行业仍然保持着较好的势头。但近两年印度经济增速回落也影响了银行业。
基本情况
在印度的银行业体系中,商业银行是主要部分。目前,商业银行体系包括公共部门银行、私人部门银行和外资银行三类共89家,在印度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表列商业银行是指实收资本在50万卢比以上,在印度储备银行保持其定期和活期存款的最低比率,并向储备银行抄送周报的银行。因列入印度储备银行掌握的银行表,故称为表列商业银行。根据归属权与合作性质的不同,表列商业银行又可以细分为五类:印度国家银行与其附属银行(6家)、国有银行(包括印度工业发展银行)(20家)、私人部门银行(20家)、外资银行(43家)以及区域性农村银行
在印度银行体系中,国有银行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最新的2014年全球1000大银行的排行榜中,印度总共有32家银行上榜。而排名进入前500名的19家印度商业银行中,国有性质的银行达到16家,其余3家为私人部门银行。另外,从银行业的资产看,印度的公共部门银行的资产占整个银行业的资产的比例超过70%,并且近年来该比例还有增长的趋势,而私人部门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比例仅在20%左右和7%左右。可见,印度政府对于整个银行的制约程度相对较高。
从另一方面看,虽然公共部门银行的资产比例很高,但银行业的集中度却并不高,根据世界银行2013年金融数据库显示,印度前三家银行资产占银行业资产的比重为29.4。因此,印度商业银行的资源分布还是相对分散的。虽然印度的国有银行处于主导地位,但是除印度国家银行外,综合实力最强的却是三家私人部门银行: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简称ICICI)、HDFC银行以及Axis银行。
经营状况
尽管印度银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实现了迅速恢复,但是最近两年却因为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而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从2011年起,印度的GDP增速出现了下降,2011财年的增速为8.9%,2012财年下降至6.7%,2013财年更是低于5%。由于国内经济不景气,导致投资减少,消费者需求降低,银行业整体增长减缓,盈利能力减弱,并且出现了资产质量恶化的现象。我们分别从盈利指标、效率指标、流动性与安全性等财务指标来观察印度的商业银行的发展。
存贷款变化。金融危机以后,银行的存贷款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但从2011年之后呈下降趋势,这与经济增长放缓是一致的。
盈利性及经营效率。金融危机以后,表列商业银行的总利润逐年增加:2008~2010年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涨幅较小,到2010年以后利润增速变大,平均增速接近20%,但2012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增速又降至10%左右。
如果观察商业银行其他盈利性指标(表1),可以发融危机后,股本收益率与资产收益率都有逐年减小的趋势,雇员人均利润保持逐年增加:其中,公共部门的股本收益率水平相对较高,但逐年递减;私人部门的股本收益率水平开始较低,但逐年增加,并且在2012~2013财年超过了公营部门银行的平均股本收益率;对于资产收益率,公营部门银行的收益率低于平均水平,且逐年递减,私人部门银行整体盈利水平较高,并且逐年增长。这也说明了金融危机后公营部门银行的盈利能力与竞争力相对减弱,而私人部门银行恢复能力和发展能力较强。
收入结构方面,如表2所示,2008年以来,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降低,这说明金融危机发生后,银行的存贷业务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冲击较大的是非利息收入业务。净息差的变动也经历了减小、升高又减小的趋势,与利润的变化趋势相同,存贷款的增长也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说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利润以及存贷款等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安全性。金融危机后,虽然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但由于印度的较高监管要求以及银行业振兴计划(包括印度政府的注资),印度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见表3)。但不良资产的增长速度在近两年加快,导致资产质量这个一直以来都困扰商业银行的理由在近两年显得格外突出。
流动性。印度商业银行整体的存贷比在金融危机后小幅下降但后来递增(见图2),从2008年的73.9%增长到2013年的77.9%,可见印度银行业的存款还是更多地用于放贷。而且占存款的比率呈下降趋势,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银行业的流动性水平在下降,这与近两年的经济增长缓慢也有很大的关系。
监管环境
监管政策
金融危机以后,各国都加强了金融监管。印度储备银行作为银行是银行的监管部门。为了避开系统性风险以及资产泡沫,央行通过转变风险的权重,转变资产的准备金标准等来影响信贷增长;而针对跨部门的系统性风险,央行采取的措施有:对银行间负债的审慎要求、限制银行对于银行同业资产的持有,限制金融产品的创新等。
当前的监管政策的重心在于:加强对银行风险监管的标准,加强对于银行风险的监控;改善银行业的结构,提高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包括放松私人部门银行牌照的发放、分支机构的设立自由化以及外资银行子公司的设立条件放松);以及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提高服务质量等要求(详见表4)。
对巴塞尔协议III的实施
印度央行不仅为符合巴塞尔协议的监管要求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许多审慎标准的实践上,印度也选择更高的执行标准:印度版的巴塞尔协议III要求最小资本需求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需要维持在9%,杠杆率的要求为4.5%,均高于原来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据估计,如果要达到该标准公营部门银行需要额外的4.15万亿卢比作为资本,其中股权资本应为

1.4~5万亿,非股权资本为2.65~2.75万亿。而政府作为最论文导读:

大的股东,为实现该要求,已经开始对公营部门银行注资。在截止到2013年3月的五年中,政府已经注资4770亿卢比,据估计在2013~2014财年注入资本为1400亿。然而对于“巴III”的实施时间,印度央行的最终决定却晚于国际版“巴III”的要求。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原本印度央行定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巴III”,后来又延期至2013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而完成时间也从原定的2018年3月推迟至2019年3月。
其他监管要求
除了实施巴塞尔协议III外,还实施了敞口标准。为了限制银行贷款的集中度,印度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借贷的敞口标准为:对单一借贷者,敞口额度为银行资本的15%,对于隶属于集团的借贷者,敞口额度为银行资本的40%。在特殊情况下,银行可以相应地超过标准的10%(单一借贷者)或者15%(隶属于集团的借贷者)。另外,流动性标准。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的最终标准基础上,印度央行也在2014年6月发布了印度央行对于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风险监测工具以及流动性覆盖率公开标准的要求。即依据银行定期负债的4%的储备率和22%的流动性覆盖率计算,商业银行必须拥有足够的流动性资产。
主要理由
虽然印度银行业从1990年以来进行了多项改革,但是还存在一些理由。
对于IT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手机银行、ATM机都成为了非常有效的金融服务渠道,然而在印度,这些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金融服务的业务方式的发展却十分缓慢。比如,尽管印度的手机拥有密度很高,但超过9亿的手机用户中只有4000万手机银行用户;而且ATM与POS机等自助设备的数量也很少:印度每100家银行网点拥有109个ATM机,而发达经济体中每100家网点拥有ATM机的数量为250至300个。
一方面,由于银行服务基础设施缺乏、交易金额小和传统银行业务成本高,很多人不愿意到传统银行柜台业务;另一方面,基于手机终端等的便捷的金融服务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于印度商业银行来说,如何将已经拥有的技术更好地应用到银行服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IT技术本来发达的印度却未将技术转化银行业的生产力,的确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资产质量有恶化趋势
根据前文的内容,印度一直都存在不良资产的压力。在2012-13财年,总不良资产率更是从3.1%升至3.6%,其中印度国家银行集团高达5%;净不良资产率从1.28%快速升至1.68%。虽然相较于上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目前不良资产水平并不高,但是如果不及时解决,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不良资产的恶化有经济增长放缓的理由,但是贷款集中在某些部门以及公司间的高杠杆率也加重了不良资产的理由。
不良资产是一直困扰印度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理由,而这个理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印度央行处于经济发展或者产业扶植而制定的一些政策要求导致的。比如,印度央行对于优先部门(包括农业、小微企业、出口产业、政府推动的住宅贷款计划等)的贷款一直有强制性的要求,其中国内表列商业银行(拥有分支机构超过不少于20个)的要求是调整后的银行净贷款(ANBC)的40%(2013年3月的要求,比前一年高),对于外资银行,该标准也高达32%,而且预计在2018年对于外资银行的标准也将提高到40%。虽然商业银行往往并未完全达到该标准,但是从金融危机后到现在,不良资产的组成中,优先部门的比重依然很大,尽管其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63.85%降到了2013年的42.93%,但是优先部门的不良资产仍占到总不良资产的一半左右。在 20 世纪初印度曾要求所有银行对农业领域的贷款应占其全部贷款总额的 40%以上,之后的改革将这一比例降低到 10%,但由于农业发展一直不理想,导致许多呆账坏账。尽管印度政府和印度储备银行采取了多种措施制约其不良贷款率,但却从未对上述强制性政策要求做出大的转变,因而仍然是亚洲地区不良贷款率最高的国家。
而近两年虽然农业等优先产业的贷款比例下降,但非优先产业,如工业受到经济的影响较大,导致不良资产增加,又成了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主要理由。
金融抑制仍然存在
印度银行业被国有银行主导,而国有银行经营效率的低下;为了满足印度央行的某些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也往往形成了效率损失。印度央行行长拉詹(Rajan)在就职演说中指出:印度公众可以从银行的竞争中受益,而银行可以从更自由的决策中受益。因此,印度银行业需要提高竞争程度,降低银行政策影响程度、提高经营效率,才可以使银行、公众从中获益,从而使银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印度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运营设立了一些强制性的规定或者政策引导,比如需要满足一定比例的对优先部门的贷款、需要拿出一些资金来投资政府债券、每开三家城市分行就要新开一家农村分行、以及鼓励在偏远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等,由于这些经营活动或者投资活动并非出于银行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因而免不了会使银行的经营效率受到影响。
这些强制性的政策,从正面看是印度央行出于普惠金融的考虑而做出的规定,但是从另一方面却表现为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这其实是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的现象。上世纪70年代,McKinnon和Shaw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研究后发现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并且认为这些金融抑制的政策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进而提出发展中国家应该提出“金融深化”或者“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因此对于印度来说,要想提高效率就要放松管制,给予银行更多的操作灵活性。
公营部门银行经营效率低
前文提到,印度排名比较靠前的十多家银行中,只有ICICI 银行、HDFC银行和Axis银行是私人部门银行,其余均为公营部门银行。而比较其各项财务指标(表7)发现,印度国家银行及国有银行的盈利能力明显比私人部门银行弱,安全性水平低,流动性差,业务大多集中在传统的存贷业务。总的来看,经营效率比较低。
究其理由,是因为由于公共部门银行中政府持股份额从55%~82%不等,因此政府往往会通过公共部门银行实现论文导读:
一些的提供、风险的承担等,比如需要帮助政府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小微企业等高风险的项目提供融资,公共部门银行因而会丧失一些自主经营的权利;而且由于政府会在背后为这些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公共部门银行在寻找资金来源方面往往显得并不十分积极;另外,私人部门银行提供的条件对管理人才更有吸引力,而公共部门银行由于政府对人员福利等一些硬性规定导致公共银行也丧失了争取人才的竞争力。因此,印度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需要在治理、管理以及运营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自由,让公共部门银行也多参与竞争,从而提高其经营效率与竞争力。
前景展望
印度政府近年来一直在提倡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即必须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也意识到目前银行业存在的竞争程度低、对技术应用水平的高等理由,因此现在印度银行业需要平衡解决这两方面的理由。
推动信息科技与银行服务的融合。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印度银行业近几年来的支付模式正在从支付向电子支付转变,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一是电子支付的兴起。近年来印度的电子交易额快速增长,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其交易额与纸质交易额的比从原来的1/2迅速增长至两倍,已经威胁到目前支付的主体地位。二是手机银行的发展。虽然前文提到目前印度使用手机银行服务的人并不多,但是由于印度央行看到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潜力,因而专门成立了一个致力于手机银行(Mobile Banking)业务发展的技术委员会来研究如何应对目前银行在提供手机银行服务时面对的挑战,更多更好的转移资金的方式,以如何提供更优质的手机银行服务,并且鼓励银行和通信机构一起合作更好地推动手机银行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会是银行推送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式。不过这些对于信息科技的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如果银行可以更有效地应用技术,获得更多的客户全方位数据,并据此帮助分析和挖掘客户习惯,预测客户行为,就可以有效地对客户进行细分,提高业务营销和风险制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
增加竞争推动银行差异化。目前印度央行已经放宽私人部门银行的准入与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条件,因此未来公营部门银行的份额很可能会减少,银行间的竞争会逐步加剧。由于考虑到目前公营部门银行的效率低下,盈利能力差,不良资产率高等理由,公营部门银行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从而使其竞争能力得以提升。这些都会推动银行业的竞争。同时,基于普惠金融的要求,小银行和支付银行的准入政策将得以出台。这些特殊的银行目标是服务小型企业、低收入群众、农民等难以在现有银行体系得到信贷和结算服务的群体。此外,各家银行面对的不仅是银行同业间的竞争,也面对来自其他类型金融机构。这将迫使商业银行进行转型发展,寻求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进而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由于金融基础设施对于提高资金流动的安全性与速度,确保贷款的质量与数量方面,以普惠金融政策实施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印度金融管理部门已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未来重点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加强支付与结算体系建设,建立信贷机构与评级机构的信息共享,使个人信贷与中小企业信贷变得更加便捷;建立贷款催收体系。
本文获外交学院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ZY2012KA03的资助。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