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基本素质要求与教育创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486 浏览:133670
论文导读:的条件,构建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发挥的平台。第三,必须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构建有利于拔尖创新类人才培养的环境综合班作为拔尖创新类人才教学改革试点班,其教学观念、教学计划、教学策略、管理方式等与普通班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对我们现行的一些管理机制提出了挑战。要以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高校尤其是一流大学认识到,教育只有通过推动个性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发展,许多一流大学开始积极探索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开展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作用。通过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创新战略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关键词】创新人才 一流大学 教育创新

一、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因此,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也应是多样化的。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是比较单一的, 主要是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其实,拔尖创新人才既应包括在科学领域做出创造性研究成果的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也应包括生产、技术等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革新以及在经营、管理和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杰出人才等。传统的完全以学术定向和研究取向的培养模式,已很难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息社会初具雏形、全球化浪潮汹涌

(一)拔尖创新人才要有深厚而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

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科学基础和人文基础方面的知识,是人存活和发展的基础,从而也是知识扩展、专业转移与素质养成的基础。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不能单靠创新精神和热情就可以做到,它必须以丰足的能源为基础。所以, 拥有创新素质的拔尖人才应具有广博的知识,不仅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通晓其他学科的知识,并且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创新工作和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可能。其次拔尖创新人才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一个人没有一门专业就称不上人才,而且专业能力越强,专得越深,越能为向新的专业等效转移提供一种类比的范例与模式。因此对于各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来说,不管从事什么专业的工作, 都应该具坚实而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特别是在专业领域的某些方面有所专长,对于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沿,尤其应当及时了解并尽快掌握和应用, 这样才有利于脱颖而出,得到更大的发展。

(二)拔尖创新人才要有合理的能力结构

能力是知识应用水平的体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也是知识的价值实现过程。对于拔尖人才而言,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造能力。具有较强的成功动机、理由意识以及初步的有新意的解决理由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相关知识来进行应用研究的能力。较好地掌握研究策略,具有一定范围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探索与提出创意、实现创意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完成一个范围适当的物理系统的实现以及一个工程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很好地掌握搜集知识的策略与途径,善于对所搜集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与归纳,并具有初步的知识鉴别、选择能力;具有沟通、组织、协调的能力。这是指拔尖人才从群体利益出发,与周围的人协调共事、沟通合作,产生整体化效应的能力。这一类能力的实质是妥善协调本人与他人的关系,主要有:公共关系能力——与他人迅速沟通、建立联系并友好相处的能力;合作能力——与团队中的其他人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既定任务的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在群体中发挥核心作用,组织并带领周围的人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能力。

(三)拔尖创新人才要有良好修养与禀赋的基本素质

素质是指人在生理与心理方面的禀赋与修养的总和。素质是在先天获得的基础上,于后天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指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或者说非智力因素。一般地说,拔尖创新人才都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或者说是非智力因素比较好,具有较高的“情商”。他们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怀有执着的追求,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个性心理品质优异,心理承受能力强,能从容应付变化与挫折,较好地处理各种压力;协调和沟通能力强, 有合作精神,能意识到自己同他人的依存关系,在尊重与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 尊重他人利益,以公平的心态、互惠的原则处理事务,谋求共同发展。

二、大学教育创新改革实践的启迪

首先,拔尖创新类人才培养必须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基于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个管理活动的组织构建方式,它包含着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等三个方面,决定着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只有从培养模式改革入手,才能系统全面地对拔尖创新类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策略与手段、师生考核评价等作深入的改革探索。
其次,拔尖创新类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成为决定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尤其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发生根本转变时期, 高等院校只有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素质全面的专门人才才能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大综合班的改革力度,特别是科研训练和学生课外学科实践,要创造更好的条件, 构建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发挥的平台。
第三,必须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构建有利于拔尖创新类人才培养的环境综合班作为拔尖创新类人才教学改革试点班,其教学观念、教学计划、教学策略、管理方式等与普通班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对我们现行的一些管理机制提出了挑战。要以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 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构建有利于拔尖创新类人才培养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则渊.现代科学技术与发展导论[M].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2]教育部.科教兴国动员令[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bjgllw/lw47204.html上一论文:研讨大众音乐教育模式构建的基本思维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