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大众音乐教育模式构建基本思维初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84 浏览:11166
论文导读:
摘要:当代音乐教育的模式是什么?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新的高度认识到音乐,音乐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涉及到人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音乐教育 多项发展 大众音乐
当代音乐教育的模式是什么?这种模式应该遵循哪些思维策略?这些理由长期以来是音乐教育人深思的理由。也许,这种模式并没有唯一的答案,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音乐教育应该有一些方向性的深思。本文将对新时期音乐教育模式构建的基本思维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期对我国大众音乐教育有所裨益。

一、音乐是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基本要素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代社会,人们对音乐的需求日益突显,成为人生的各个时期的重要组成元素。和其他的学科相比,音乐的生命力更为强大。也许,除专业人士外,人们在学校学到的各种学科知识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隐去,而音乐的功能却日益彰显,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乡镇、社区中的晨练现象中就显示出这种力量。音乐舞蹈对晨练者而言,首要的不是表演,不是艺术,首当其冲的动力是自我身心的愉悦,相互的交流,是生活的必需,人生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而言,音乐是彰显个性,突破传统、缓解压力、宣泄情绪的一种最直接方式。
对于青少年,音乐被认为是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是儿童智慧的源泉。音乐在陶冶灵魂,启迪心智等方面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审美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就充分表明音乐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音乐对于儿童智力发展也有非同一般的作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at Mississauga)的研究学者E. Glenn Schulenburg 200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音乐可以提高人的智商。受过9个月钢琴或声乐训练的学生的智商较未受过训练者高出约3%。
接受和喜欢音乐的孩子的社会表现,行为举止、审美情趣、整体修养等通常都比较优秀。音乐有利于推动人的想象力,有助于启迪、开发儿童的创造力。音乐形象是比较抽象的艺术形式,没有具体的颜色、形态等外观形象,只能通过思维来理解。音律、节奏、乐曲结构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几乎可以和数学的高度逻辑性相媲美。因此,经常欣赏和演奏音乐,可以启发智慧,加强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爱因斯坦就不无感慨地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
因此,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新的高度认识到音乐,音乐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涉及到人的发展,提高人生生活品质的基本要素。音乐为生活创造了快乐。

二、多项发展是单项能力发展的烘托力量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为了培养专门人才,必须在关心专业化的同时,关心发展他的一般发展。一种活动的能力是由其他许多种活动的能力相加起来的。
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标准》中多次论述到:“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乃是内在地统一于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中的”,“充分发挥课程之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教育追求。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就主张对青年进行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多方面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主张通过各项体育活动,使人具有健康、协调、的身体。在智育方面,他们大大拓宽了青年学习课程范围,增设了人文和自然知识方面的课程,有文法、文学、历史、修辞学、论理学、学、算术、代数学、三角法、几何学、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机械学、化学、音乐等。人文主义者认为,青年掌握这些科学知识发展的新成果,就能更深刻地去认识世界。当时社会的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推动了人文主义教育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学校中设置音乐、图画等科目,加强了美育的实施。人文主义者要求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发展人的身心的各种能力,使之成为身心协调发展的完人。
正因为如此,文艺复兴时期“身心协调发展”的教育,才使当时的“全面大师”层出不穷。列奥纳多·达·芬奇 (1452-151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发明家和音乐家。正是由于他的全面才华,才使他的艺术创作登峰造极,成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原苏联《合作的教育学》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前苏联教育科学高级研究员、中学音乐教师谢季宁,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得到一个结论:一个人在音乐方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一般发展”水平,一个人全面才能的发展,对他的某一专业水平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做了以下实验,来检验他的研究结论。他选择一组所谓“缺乏音乐天才”的学生,注意形成他们的“附带”兴趣,追踪研究这样做对他们的音乐演奏质量有何影响。起初,实验组几乎完全停止了通常形式的专业课,而是让这些学生广泛地读诗、绘画、写小故事、做体育游戏、举行远足旅行、到森林里去、夜间在篝火旁听神秘的故事,等等。音乐作业暂不作为主课。谢季宁认为,主要的是“每一个学生作为个性的成长”,使他们对自己的力量产生信心。
一年以后,这些“差生”全部升级。二年以后,这些学生进入“优等生”的行列。到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有了坚定的决心,加大了演奏的练习量和难度。这个班毕业时,举行了平行班歌剧演奏竞赛。评委会决定把全部奖牌发给这个班。一位行家不相信,说:“这不可能……这里有点不像平常……”。他问谢季宁:“你们是怎样在歌剧上下功夫的?”谢季宁回答说:“我们是在人身上下功夫的!”
三、“歌者舞之”是大众音乐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bjgllw/lw44377.html上一论文:关于的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