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基于行业、职业岗位群构建特色财会类高职教育体系实践与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322 浏览:113101
论文导读:让学生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实训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并行,实训结果可以相互验证,使学生清楚各会计程序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所学的各种会计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经过不断的会计实训,模拟实际的会计工作,使学生真正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的程序。在校内实训完成后,还应在学生毕业前安排到企业进行校外轮岗实习,让学生身
摘要:高职教育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高职会计专业的定位是培养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第一线人员。而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看课程体系设置与构建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实践课程体系是否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为目标,教学模式是否融入模块化教学,考虑以“学历教育与考证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
关键词:高职会计;财会专业;课程体系;项目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此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基于行业、职业岗位群构建特色财会类高职教育体系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12】-JKGHAB-0073

一、高职会计学专业的教育定位

当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能应用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马上胜任相应的会计相关岗位的工作,达到初级会计职称应具有的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其特色体现为:首先,突出岗位教学体现高职特色,高职毕业后能立即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第二,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应当是专才而不是通才。培养目标是一般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而不是全方面精通的研究的人才。第三,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是成为一个“初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要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应紧密对应。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采取的仍然是学科课程体系,学科课程体系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而实践课程体系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意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这些正可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的不足。

三、高职教育主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首先,一线定位原则。会计人员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决策层。如负责财务工作的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第二层是管理层。如财务部门经理、财务部门主管。第三层是核算层。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第一线人员。其次,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原则。高职目标不是引导学生去探究,课程开设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应用性,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增强职业适应性。第三,课程模块化原则。模块化教学模式将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点和各种单项技能融入各职业能力模块中。从各职业能力模块出发,设置课程体系。第四,主干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原则。教学内容确定后需对其进行整合,处理好各模块之间和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做到既要防止疏漏,又要避开不必要的重复,还要合理排序,才能实现整体优化。第五,课程体系开放性原则。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适合高职教育的新课程,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标准,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使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与职业岗位技能密切联系。

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构建应适应市场需求。根据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大部分是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报税岗位,只有小部分毕业生从事审计岗位或管理岗位。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对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新的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知识应用课程为核心,将工作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学习项目。
(二)课程体系应以项目教学法原理重新整合。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其学习重点是强调过程而不是最终的学习结果,使人人参与在探求结果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最终让学生自己寻找到学习结果。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转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
(三)课程体系应着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就高职会计专业来讲,应设置四大模块:基础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会计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审计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审计知识与技能;专业拓展模块,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灵活设置多门选修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每一个大模块下,再划分若干子模块,如会计知识课程模块下再细分成会计基础模块、会计核算业务模块、纳税申报模块、财务管理模块,每一个子模块中相关的课程应该进行重新整合,划分成各个具体的项目,如会计核算业务模块再按资金流通过程分成筹资项目、供应项目、生产项目、成本项目、销售项目、投资项目、利润分配项目。教师按各个项目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和把握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有效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课程体系应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为目标。重新构建的会计课程项目模块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教学的过程当中,随时穿插安排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和成本会计实训,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这样既达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又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会计电算化课程应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每周按理论教学时数的两倍安排上机实训。在所有专业课程学完后应安排会计综合实训,实训课程应分岗位进行,按会计工作的流程设置岗位,并让学生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实训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并行,实训结果可以相互验证,使学生清楚各会计程序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所学的各种会计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经过不断的会计实训,模拟实际的会计工作,使学生真正熟练掌握会计工作的程序。在校内实训完成后,还应在学生毕业前安排到企业进行校外轮岗实习,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做会计工作,为其毕业后更好地胜任会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论文导读:
(五)课程体系应与资格证书衔接。我国现在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及需求的重要筹码。因此,教学时应考虑以“学历教育与考证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把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融入会计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这样在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而且还让每个高职会计毕业生轻松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证、助理会计师证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岗位上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才能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