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图书情报学视角下国内近5年图书馆博客研究统计分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451 浏览:61880
论文导读:
[摘要]通过对国内近5年图书馆博客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主题分布,并且利用Ucinet软件进行作者合作分析与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出博客有助于缓解知识单元获取不足、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等结论,期望能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利用博客助力本校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博客统计分析Ucinet关键词共现
1国内近5年关于图书馆博客研究的文献概况
2005年一般被称为我国的“博客元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我国博客/个人空间的用户规模达2.95亿人,使用率为64.4%;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博客/个人空间用户数量为

3.19亿,较2010年底增长2 414万,增长率为8.2%。

微博和SNS社区已经成为我国图书馆界研究与实践的新宠。也许,许多人觉得在这个时候谈论博客已经过时了。但是,一方面,作为最早的Web 2.0应用形态,博客对图书馆服务的延伸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在图书馆参考咨询等服务中,至今仍大有作为;另一方面,即使笔者同意将2011年作为博客时代的终结、微博时代的开启,也有必要对博客研究尤其是近5年的博客研究做一个总结,以期能够对其他Web 2.0应用的研究有所帮助。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全部子库列表中,选定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在专业检索框中构建如下检索式:(TI=博客 or KY=博客) and (YE=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并将检索限定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领域内,共得文献597篇(调查时间为2012年4月2日上午10点11分)。其中,不属于期刊文献的有51篇;在剩余的546中,去重5篇,再剔除掉主题不为博客的期刊文献84篇,最后得到457篇。从论文发表的年代分布看,2006年至2011年发表论文的数量分别为34篇(2006年)、79篇(2007年)、84篇(2008年)、121篇(2009年)、75篇(2010年)、64篇(2011年)。
2论文的年代分布及分析
对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进行统计,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图书馆博客研究的产出量,甚至有助于预测今后的研究趋势。
图1是2006年至2011年国内博客研究论文的发展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2006年至2007年期间博客研究论文增长速度较快,说明了自中国“博客元年”以来,图书馆实践与理论界对其研究的足够重视。2007年至2008年增长速度放缓,但2008年至2009年又回复到原来的增长速度,并且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7ctime.com
在2009年达到近5年发文数量的最高峰(121篇)。
2008年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为数字资源、信息抽取、资源共享等;2009年的研究热点为资源共享、竞争情报、数字资源等;2010年的研究热点为资源共享、图书馆员等。2011年微博的兴起更是转移了图书情报界业内人士的大部分注意力。所以,2009年至2011年博客研究论文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3论文的期刊分布及分析
统计博客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有助于了解其空间分布特点。并且,每一种期刊博客研究主题的载文量能够以事实数据帮助投稿者明确投稿方向。
笔者利用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的检索功能,统计出博客研究论文载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期刊,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载文量是36篇,位居榜首,遥遥领先于其他期刊。博客研究论文呈现出既分散又集中的趋势。分散表现在国内近5年的博客研究论文刊发在58种期刊上,每种期刊平均载文

7.88篇;集中表现在近半数的论文发表在13种期刊上,每种期刊平均载文123篇。

4论文主题分布及分析
对论文进行主题统计有利于掌握特定时期的研究重点,为今后的博客研究指明方向。笔者通过认真研读457篇论文,将博客研究论文主题分为信息服务、博客调查、博客评价、知识管理、技术、其他六大类。图2为2006年至2011年国内博客研究论文的主题分布。

4.1信息服务

如图2所示,信息服务主题的比例在除2007年以外的其他4年中均徘徊于40%左右,在2007年突破50%,达到当年博客研究论文总量的56.92%,说明我国图书馆注重将博客与图书馆的服务结合起来,探索“博客化”的服务模式,并且意识到要将Web 2.0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指导思想融入到图书馆的办馆宗旨之中。图书馆可以通过在其博客上主动向用户展示馆藏资源及服务,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博客的回复与评论功能能在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架起一座双向沟通的桥梁,有效促进读者与馆员的互动交流;图书馆也可以利用博客对因特网上优劣混杂的信息进行筛选,提高用户获取优质信息资源的效率。同时,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人力技术资源、人气资源上的优势,这为图书馆开设新闻、书目导读、咨询导航等博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新闻与传播学科博客依照学科性、时效性和方法性等原则,设置了9个主要栏目,分别为“最新消息”、“每周新书”、“新书简介”、“书目导读”、“学科资源”、“学者观点”、“实用软件”、“快速回答”、“馆员心声”、“相关功能”。该博客提供RSS订阅功能,用户可在个人新闻聚合器中添加博客的站点地址,新闻聚合器便会定期自动对RSS内容进行检测,随时了解学科博客的最近更新[3]。如果学科博客能够实现针对不同栏目的RSS订阅功能,那么其提供的服务便会更加个性化。另外,“新书简介”栏目不仅提供每本新书的基本信息,还提供作者简介、书籍封面等扩展信息,文字与图片的合理搭配增加了用户浏览博客时的视觉美感,更能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学科博客也可以将馆藏目录或联机联合目录(如WorldCat)以应用的方式与博客功能进行结合,使用户能够一站式获取所要查找的图书等信息资论文导读:
源。如今,已有数家美国大学图书馆在其Facebook主页上进行此类尝试。最后,如果学科博客建设团队能够以论文的形式陆续报道学科博客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团队所采取的解决方案,这将与建博过程形成一个系列,以全方位的视角为我国其他高校图书馆开设博客站点或者使用其他 Web

2.0 工具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4.2博客调查

我国图书馆开设博务于用户的做法最先是由美国引入的,对比分析中美图书馆博客之间主题内容、更新频率、互动响应、与其他Web 2.0工具结合程度的差异,方便了解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使用新工具为用户服务的差距,再结合我国自身情况,可为国内图书馆博客站点的建设提出改进建议。
许多专家学者对国内外的图情博客、公共图书馆博客、高校图书馆博客等各类型的博客做了不同视角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参差不一,有图情专业的个人博客、公共图书馆博客等;研究范围也分散于国内、国外以及中美比较;博客的主题内容、建站时间和站点功能是多数调查研究文献所统计的调查项目。如林小群与李书宁的《国外公共图书馆博客站点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国外118家公共图书馆博客站点为调查对象,主要统计了建站时间、最近更新时间、站点主题内容、站点功能[4]。
由图2可知,虽然总体而言历年博客调查论文所占比例排名第三位(总数为37篇,位居信息服务、其他分类之后),并且略多于博客评价、技术、知识管理,但以博客调查为主题的论文数量还是偏少,2006年、2007年均为3篇,2008年、2010年均为5篇,2011年略有增加,为6篇,只在2009年达到15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调查的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在足够数量的样本上。有的文章甚至统计成百上千的博客,有限的时间与精力等因素增加了博客调查的难度。论文的调查对象种类如图3所示:
*代表论文的调查对象种类不只一种。
由图3可知,在37篇博客调查研究论文中,以高校图书馆博客为唯一调查对象进行统计的论文有14篇,数量最多,说明博客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结合最受图情界学者的关注。高校教师或者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博客的日志功能写下自己的研究心得、研究现状甚至研究瓶颈,即隐性知识显性化;博客的博文留言或评论功能允许用户围绕日志话题进行讨论,这样博主就可以通过RSS、Trackback、Commences以及永久链接实现与相关学术团体的信息交流;另外,博客日志的时间倒排序组织形式能够方便用户浏览博客作者最近更新的日志。
调查对象种类不只一类的论文有11篇,包括大学图书馆博客、公共图书馆博客、学校图书馆博客、图书馆协会博客、专业图书馆博客、内部博客等,说明我国博客调查统计论文横向覆盖面大,几乎囊括了图书情报学博客的所有类型。其中,王妙娅在《国内图书馆服务博客调查分析》中采用SPSS软件中的Pearson相关系数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重点分析了博文量、博客的延续时间、博文类型、月均博文与访问量的关系[5]。
以图情专业个人博客、公共图书馆博客为唯一调查对象进行统计的论文分别有7篇和1篇,说明虽然图情专家能在业内一呼百应,博文更新及时且内容新颖,但其受众面不如高校图书馆广,相比之下,博客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再者,图情个人博客是一种非正式的学术交流与传播渠道,学生、教师以及图情工作人员只能利用空余时间与博主进行交流,但高校图书馆提供的资源与服务是与他们的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所以图情个人博客的用户粘度也不如高校图书馆博客的用户黏度强。另外,尽管公共图书馆有比高校图书馆更大的用户群,但限于用户群的智力结构与教育水平,博客的留言或评论功能难以实现。
其他分类中的论文数量为4篇。虽然数量远不及研究高校图书馆博客的论文数量多,但4篇论文从用户使用博客的感受、图书馆员注册博客空间以及博文被引情况三个方面开辟了博客调查统计的新思路。其中,吴钢的《博客对图书情报学传统学术交流影响的实证分析》与徐佳宁、高淑琴的《我国社会科学学者引用博客文章情况实证分析》探索了博客资源的利用情况及交流规律,为了解现代学术交流环境中学者的信息行为及开发博客资源为学术研究服务提供了参考。前者对2005-2007年发表在11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引用博客信息资源的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博客引文的数量变化、引用博客资源的图书情报学论文的主题、博客引文的可追溯性等内容[6]。后者利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对我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引用博客文章的语种、时段、学科、主题、作者、可追溯性进行了统计,考察了我国社会科学学者引用博客文章的主题分布、学科分布、作者分布情况以及博客参考文献的稳定性[7]。

4.3博客评价

如图2所示,2006年与2009年以博客评价为主题的论文数量为0篇,2007年为1篇,2008、2010、2011年均为2篇。总数为7篇,仅占所调查全部论文的1.53%。然而,博客的无限、无序、优劣混杂、交叉重复、质量参差不齐的发展状态势必要求对博客进行科学的评价。
从宏观角度出发,博客使网络交流方式更加多元化,增加了非正式学术交流的途径。但是,注册一个博客仅需几分钟,且不用申请域名,没有托管空间,更无需自己维护,这就使得增长的海量信息中包括了大量没有价值的,甚至是有害的信息。所以,博客信息价值测评的紧迫性显得更为突出。一个有效的博客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7ctime.com
评价模型可以使博客信息资源得到优化,甚至可以对其进行编目,实现与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一体化检索。
从微观角度出发,评价博客的论文或使用已有的方法,或在已有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新方法,通过计算实例,为一些图情界由于“入行”较晚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际和交流网络的博客“新人”慢慢进入图林博客社会网络的核心领域指明方向。依照一个有效的博客评价模型,他们只要增加博文数量、提高博文质量、加快博文更新频率或者不断地与社会网络的核心节点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且不断地学习和自我完善,就会慢慢进入核心领域。
现今博客评价主要有两种方式:①针对单个博客进行影响力方面论文导读:
的评价。如张晓阳和李晓亮在《科学家博客h指数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一文中,借鉴了J. E. Hirsch教授在2005年提出的h指数,定义了博客h指数,对科学网总排行前30名的科学家博客在2007-2009年间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将其与博文数、点击量、篇均点击量和链接量、网络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8]。②在某一领域学术博客所构成的交流网络中,分析网络成员间的彼此关系。如苏娜等人在《基于链接分析的图林博客显著度分析》中,先取得95个图林博客研究对象的单链与共链数据,然后构建博客间的链接矩阵,去除了结果矩阵中没有意义的博客后,利用可视化工具UCINET进行分析[9]。第一种方法侧重于从单个博客的角度出发研究它们的特点和交流模式,如博文数、篇均点击量、更新频率、其他网页对博客超文本链接的数量以及链接网页的重要性等。第二种方法侧重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各个博客站点间的超文本链接与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观点相吻合:社会不是由个人而是由网络构成的,网络中包含结点与结点之间的关系。所以,图情专家学者可以通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各个学术博客间单链、互链、共链数据,并探讨某一领域交流群落中成员间的彼此关系以及交流网络的属性特征。特别是在使用可视化的工具将成员间的关系以及网络的属性特征以社会网络节点图的方式呈现在自己面前后,图情专家学者便可以对网络结构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在对整体学术交流网络的特点和结构进行把握的同时,改善交流网络的结构,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的科研信息沟通和学术交流。
总体而言,2006年至2011年博客研究论文的主题分布呈“沙漏”形,即信息服务与其他分类所占比例很大,而“博客调查”、“博客评价”、“知识管理”、“技术”主题“生存空间”极其狭小。“其他”分类所占比例约在27%到40%之间,说明近5年博客研究主题的多样化。但笔者认为合理的研究结构应为“倒三角”形,即从“沙漏”形逐渐过渡到“倒三角”形。还是应当鼓励博客研究主题的多元化,信息服务的比例应该慢慢减少——少一些提倡图书馆多项服务博客化运作模式的论文,多一些博客与图书馆某一具体服务相结合的实际操作方案,但总体数量趋于下降。以技术、知识管理、博客评价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应当逐渐增多,逐步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与舒适感,激励、鞭策博客作者生产更多优质的博客信息资源并将其实现为与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无缝检索。由于研究人员时间与精力有限而调查样本必须具备足够数量等因素,虽然应该增加以博客调查为主题的论文数量,但其增长规模会小于技术、知识管理、博客评价类。
5作者合作统计及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利用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将457篇论文的书目文献信息导出为TXT格式的文本文件,再将数据导入到BICOM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中。其中,BICOMB采用目前技术成熟、流行的数据库语言开发,可以对文献数据库中的书目文献信息进行快速扫描,准确提取并归类存储、统计计算、矩阵分析等,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
?提取导入的文本文件中的字段,并将“关键字段”设定为“作者”。
?对“作者”字段进行统计,并将频次阀值设定为2,最后得到74名作者。
?使用共现矩阵功能,得到74名作者中任意两名作者合作完成一篇论文的矩阵。
?将矩阵导出为Excel文件并保存。
?将Excel表格中的作者名称进行同义词合并,合并完之后的矩阵见表2。
?将合并完同义词之后的Excel文件导入到Ucinet软件中进行作者合作分析。Ucine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 Network)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是由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一群网络分析者编写的。利用Ucinet软件可以读取文本文件,且能处理32 767个网络节点。最后得到的网络节点见图4。图4为74名作者中任意两名作者合作完成一篇论文的网络节点图。图中有30名作者处于节点图之中,说明他们有过合作经历,软件分析结果显示,这30名作者一共合作了52次,平均每个作者与他人合作1.73次;而其余44个节点没有与其他任何节点发生联系,说明这些节点所代表的作者均独立完成其论文。其中,邱均平、李江、任全娥、李晔君4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紧密,表现为4人之中任意两人均有过合作。另外,田洁较为注重与其他作者的合作,表现为与王朋、马静、韩瑞平、张鹏、王永华均有过合作。邱均平与李江的合作关系最为密切,共为6次。除此之外,其余的合作关系大多为两两合作。由此可以看出,在博客研究中,图情专业作者的合作关系松散,表现为作者合作关系网络节点图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
邱均平、李江、任全娥、李晔君均隶属于武汉大学(不考虑原来在武汉大学任教或学习,后来进入其他单位任教或学习的情况,以下作者同样不考虑这样的情况);田洁、马静、韩瑞平、张鹏都是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的馆员,王朋来自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5人所属单位均为河北工业大学;张秋与韩丽风均为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员;高海峰与倪代川同是上海大学图书馆的馆员。笔者通过上述有过合作关系的作者均隶属于同一个机构摘自: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的现象推测:地理、研究经费等因素的限制,使得跨机构、跨单位、跨地域之间作者的合作并不广泛,并且极有可能导致我国博客领域研究层次出现两极分化。
6关键词共现及分析
笔者按照上一部分的操作步骤,把“关键字段”改为“关键词”;在对“关键词”字段进行统计时,笔者将频次阀值设定为3,最后得到122个关键词。导出Excel表格形式的矩阵(还未进行同义词合并操作),见表3。
笔者将“大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技术”、“信息技术”等同义词进行合并后,所得的矩阵见表4。
用Ucinet软件导出的关键词网络节点见图5。由图5可知,图书馆学、Web 2.0、图书馆信息服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用户、图书馆界、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员、互联网、图书馆应用等词处于网络节点图的核心领域。除去概念包涵论文导读:互动。源于:论文范例www.7ctime.com上一页1234
内容过多的词,剩下个性化信息服务一个关键词。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和个性化趋势的现状提出来的,主要表现为服务方式的主动性、服务内容的针对性、服务时空的灵活性等特点。本文中,笔者以学科信息导航与数字化参考咨询为例,论述个性化信息服务关键词处于我国2006年至2011年博客研究关键词网络节点图核心地带的原因。
当今的学科发展态势是学科的分化与综合两种相对的状态共存,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交叉学科、横断学科以及综合学科等。“隔行如隔山”,各学科各自的特殊术语成为学科与学科之间交流的主要障碍。一个跨学科的导航博客网能够有效攻破学科间的语言壁垒,跨越学科间的知识鸿沟。学科馆员与各专业的专家可以借助博客的集中-分布式共享机制,从因特网上发现拥有不同知识结构但具有相似研究兴趣的其他学科专家建立的博客站点,最终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导航博客网[10]。一个学科的专家可以通过点击跨学科导航博客网中的链接和浏览日志等方式,了解其他学科专家对于一个相同研究主题所采用的不同研究角度,并不断地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逐渐使自己的研究领域向外拓展,丰富本学科的研究内容。此外,一个跨专业、跨学科的信息导航还能使不同学科的专家之间进行不同方式的交流,探讨各自的研究经验与所遇到的难题,极大地促进学科专家之间的互动。源于:论文范例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