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及其选择-要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113 浏览:82996
论文导读:
摘要:人才资源成为第一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日益成为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层次人才战略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谋划。在对高层人才战略内涵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并以山东省经济社会人才现状为基础,提出了山东省的高层次人才战略,即以科研导向型向产业导向型转变。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竞争力;山东省
从新世纪开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2002年以来,世界面临金融危机、经济萧条,人才对世界各国都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各国争相争夺的对象。面对全球知识经济的变化、人才的激烈竞争和复杂领域的挑战,研究高层次人才的战略模式对于我国高层次人才战略的制定及人才的管理有很好的启示。

一、 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内涵

高层次人才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从内涵上讲,高层次人才主要指对经济、科技产生重大影响、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从外延上讲,高层次人才主要是那些从事知识创新的拔尖人才、从事技术创新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事知识传播的教育人才和服务人才以及从事知识和技术应用型人才。可以说,高层次人才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人才管理集中关注组织中那些依据能力和绩效排在前面的人,他们是当前或未来组织的领导者,也是组织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人才战略是关于人才资源发展的总体谋划、总体思路。一个组织的人才战略,就是识别对实现组织持续竞争优势有益的关键岗位、建立实现这些关键岗位的高绩效人才库并通过一种差异化策略将人才填补到关键岗位上的活动和过程。科学的高层次人才战略要从国家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出发,根据所处的层次、类别,确定与自身资源、能力状况相一致的战略。

二、 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特征

1. 整体性。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制定,要考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考虑各个阶段的发展需要及应对策略,因此是全局性、整体性的。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上,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制定应该考虑到未来10年~20年的人才需求和发展状况,应对策略应贯穿于人才战略实施的各个阶段和全过程;二是空间上,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制定应该考虑到世界、国家和地区的人才供给,考虑高层次人才在各个地区的需求状况,制定的策略也应该针对整体范围和全局态势的。
2. 竞争性。资源因其稀缺性而显得珍贵,对于高层次人才资源来说更是如此。相对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才在数量上是稀缺的。高层次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事知识生产和利用的高层次人才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在能力、素养等方面具备优良品质。此外,企业、高等院校、科科研院所等需要大量在研发、学术、应用、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而现实中的高层次人才数量相对社会需求往往存在不足性。靠引进人才的国家政策往往没有考虑到流失人才国家的影响,更没有考虑其他引进人才国家的影响。
3. 预见性。知识经济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及价值表现形式,极大的提升了人才的经济地位,赋予其战略资源的评价。高层次人才处于人才资源金字塔顶端的人才,其管理受到工作环境、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他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基础。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是对一定时期内高层次人才获取、培养、保持和管理的计划及实施方案,是在分析自身资源状况、能力以及竞争优势等基础上,在分析全球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基础上,全面、科学预测人才需求和供给变化,并提出针对性的方案。
4. 创新性。创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技术创新,如设计一种新的实验方案,提出一套新的实验装置或工业化装置等;其次是原理创新,如提出、推广或改进一个原理或模型,给出证明或推到的过程,提出某个概念并给出严密的定义,提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证等;第三是思想创新,包括战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略规划、构想,创建新学科,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等,从创新的角度看,这一层次的创新是最复杂、最高层次的;第四是理论、技术的推广应用创新,一般是将某些理论应用到某个领域,解决某个方面的问题。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本质内容是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案,所研究的内容和面对的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此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需要考虑自身状况,不可能照抄照搬别的国家或地区的战略模式。因此,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具有创新性特征。

三、 高层次人才战略基本模式

全球人才的争夺战不仅在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进行,而且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也相互攫取高层次人才。按照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和人才战略的目标,将基于发展阶段的人才战略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类型:科研导向型、产业导向型以及混合型。
1. 科研导向型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知识经济和社会是一种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以创新活动为创造社会财富和福利的主导手段的经济和社会,这种经济和社会要求开展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必须开展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新型政府建设。
科研导向的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建立在科研项目的基础上,以科研为中心,围绕科研不断的获取和创造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科研,形成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知识投入、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的无限循环过程,从而达到完成科研项目同时培养人才的目的。科研导向的高层次人才战略核心是人才与项目以及其他要素的最佳组合,注重人才资源的规模、结构与所拥有的资源,加大对人才资源的支持与开发力度。主要内容在于发挥人才资源的创造力和竞争优势,得到可观的回报。科研导向的人才战略模式适用于人才资源基础较好,有较强的人才吸引力和集聚能力国家或地区。
2. 产业导向型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在当今动态多变的竞争状态下,在基础科技可以迅速扩散、交通和传播成本降低的情形下,产业维持竞争优势的论文导读:
唯一方式就是持续不断地升级和创新。而这种创新的基础就是相关产业内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强大的科研基础。产业导向的高层次人才战略,以产业发展的目标来规划和部署高层次人才的力量,使人才发展和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产业导向的高层次人才战略,是从现有人才资源状况出发,在动态发展中达到人才资源与实际需要的基本平衡,实现人才资源结构与产业的合理匹配。充分吸引和发展相关产业所需人力资源,以人才资源为坚实基础,打造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寻求产业和市场演变中的竞争优势。产业导向的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核心是改进产业资源状况和市场地位,聚集相关相关产业发展匹配的人才资源,形成相关产业的人才比较优势。产业导向的高层次人才战略,是世界各国追求的发展方向。产业导向的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的产业比较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制度基础,致力于以主导产业优势打造竞争优势的国家或地区。
3. 混合导向型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混合导向型的高层次人才战略兼有科研导向与产业导向的特征,是科研导向型人才战略向产业型人才战略转变的一个过程。混合导向型高层次人才战略,旨在打造和提升人才开发和利用能力,其战略重点是对人才的管理与开发、人才制度和有利于人才吸引、培养和保留的环境的创造进行建设,培养和利用关键人才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资本的作用,提高人才效益。
混合导向的高层次人才战略,目标是协调和改进现有资源状况,保持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技术科学力量。在微观层次上,通过在科学研究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各种建制角色,使其正确定位又相互联系,使科学研究内容和应用效果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宏观层次上,通过一种良好的机制和体制保障把科学研究力量和知识积累有效地优化、整合,集中研究开发对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以求重点突破。由于资源是不完全流动的,资源的异质性将长期存在,从而使得组织竞争优势呈现相对的稳定性。

四、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选择

“十一五”以来,山东经济快速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经济实力的增强促进了全省人才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人才战略的定位,应在有关政策指导下,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现状,提出适合自己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模式。

1. 山东省经济社会人才环境分析。

(1)发展有利因素。
①经济基础较好。2006年,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为21 900亿元,在全国各省市中第二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 353元,在各省市中排名较低。到了2010年,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为39 170亿元,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三,仍然比较靠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 085元,在各省市中排名仍较低。经济实力是科技、教育、人才措施实施的基础。
②产业结构合理。从国际上三次产业结构转换看,第一产业无论从产值看还是从就业人员看,其所占份额都存在不断减少的趋势,第二产业所占份额则首先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第三产业所占份额则一直增长,存在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转变趋势。山东省2010年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第二产业比重较高,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阶段。
③科研基础雄厚。2009年,山东省研究开发机构数量为3 058个,在东部沿海省市中仅次于浙江、江苏、广东省市;研发经费支出为2 961 230万元,在沿海省市中仅次于北京、广东、江苏省市;研发人员数量为121 402人,仅次于广东、江苏、北京、浙江省市,其中硕博人员数为19 186人,仅次于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省市。综合研发机构、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数量可以看,山东省在机构数量、经费支出比较靠前。未来在在吸引人才、在国际化竞争过程中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④综合环境良好。综合环境因素包含了科研条件因素、人才技术因素以及环境保障因素等。通过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上因素的综合考察发现,山东省在全国综合环境因素方面条件优越,综合得分仅次于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省市。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科研、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对高层次人才竞争力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综合环境因素的优越性将有助于制定较为高层的人才战略模式。
(2)发展不利因素。
①区域位置相对劣势。山东省北靠北京、天津、河北,东临渤海、黄海,南临江苏、上海、浙江,北部有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部有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中心,再往南珠三角是我国经济开放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山东省虽然经济总量较大,也有国家经济开发区,相对京津唐和长三角等中心,在人才、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竞争区位处于劣势。
②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山东省2010年常住人口为9 588万人,在东部地区仅次于广东省,总量较多,但研发人员数量为121 402人,比广东、北京、江苏、浙江总量都要低。2010年山东省每千人研发人员占常住人口比例为1.27,远低于北京(6.84)、上海(3.66)、浙江(2.32)、天津(2.30)、江苏(1.95)、广东(1.93),仅比辽宁(1.05)、福建(1.03)高一些,显示了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占人口总量的相对不足。
③人才分布不够均衡。2010年,在山东省17地市中,从年末总人口看,临沂市、潍坊市、青岛市、菏泽市人口较多,而莱芜市、东营市、日照市、威海市人口较少;从研发人员数看,青岛市、济南市、淄博市、潍坊市人员较多,而莱芜市、日照市、菏泽市、德州市人口较少;因此,从研发人员占人口总数比例来看,东营市、济南市、威海市、淄博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7ctime.com
市比例较高,菏泽市、德州市、临沂市、济宁市比例较低。东部地市人才比例较高,而南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人才比例较低,人才分布明显的不均衡。

2.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定位。

(1)经济发展阶段与人才战略模式。人才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人才既是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发动者和推动者,也是新技术的载体,人才的论文导读:
作用将会导致生产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各国经济增长实践都充分证明了人才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才是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动因。经济的发展必然促使人才战略的变化。自考论文www.7ctime.com
人才的投入促进了区域经济内部结构的良性发展,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人才战略模式的变化。人才的数量、素质和结构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人才资源状况的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决定了区域经济结构,从而决定经济能够发展到某个阶段。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人才战略的模式。
(2)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转变。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开发工作不断取得突破,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牢牢把握高层次人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对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①高层次人才在运用科研资源和实现创新知识产出方面整体效率较高;②政府对高层次人才开发进行直接投资实现了较高的使用效率;③应该强化后备人才培养和原始科研创新以提升人才开发效率;④受单位、学科类型和研究领域等因素的影响,高层次人才投入产出效率呈现显著差异,是调整投资方向和优化投资结构的重要依据。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战略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队伍,由科研导向型向产业导向型人才战略模式转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①以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调整高层次人才战略,通过对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及能力状况的分析,确立的愿景、使命与长期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制定发展规划。②大力支持重点学科建设,紧紧围绕重点学科建设需要,以国家“百千万人才”、泰山学者、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实施人才引进工作。③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事业发展指导、构建培训体系、创新能力培养等措施,对其进行全过程跟踪和培养,构建一支专业功底扎实,发展潜力充足的优秀青年后备力量。④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形成人才合理规划、完善人才政策,把吸引人才、激发人才、培养人才相结合,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才充分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服务。
参考文献:
1. Schon Beechler, Ian C. Woodward.The global war for tal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 ment,2009,(15):273-285.
2. 张体勤,姜道奎.高层次区域创新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2,26(7):150-154.
3.樊春良.产业导向的技术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科研管理,1998,19(5):40-47.
4.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才开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江涌.人才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对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考.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6):853-858.
6.张凤华,张体勤,姜道奎.高层次创新人才内涵、特征及需求分析.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1):12-14.
7.Did M Hart.Managing the global talent pool: Sovereignty, treaty, and intergovernmental networks.Technology in Society,2006,(28):421-434.
8.施建刚,吴光东.项目导向型供应链跨组织合作创新—基于知识流的研究视角.科研管理,2011,32(12):9-16.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重大项目(项目号:2010RKMA 4001);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号:2011GZ060)。
作者简介:张体勤,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道奎,管理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