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我国高校助学贷款诚信缺失成因及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777 浏览:96786
论文导读: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而当前助学贷款却面临着诚信缺失的问题,这就会制约着国有银行贷款的积极性,也会影响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诚信缺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高校诚信教育、学生自身的素养的问题,也有制度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 违约 诚信 对策
1 国家助学贷款基本现状
为推进高等教育开展的广泛性、公平性,保障贫困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我国于1999年启动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国家助学贷款是指由政府主导、贴息,政府指定银行、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共同操作的,帮助在校贫困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开支的银行信用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建立在学生信用基础上的,学生到期还款付息完全依赖个人诚信道德,到2003年,我国还款付息违约率达到20%,这严重打击了国有银行贷款的积极性。为此,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在贷款政策、实施机制、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和完善,建立了以风险补偿机制为核心的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新机制。新政策、新机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风险,提高了银行为贫困生提供贷款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助学贷款这项工作的持续发展。同时,各相关部门,如学校、银行等也在新政策、新机制的指引下,加强了助学贷款的管理,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但是一些固有顽疾依然存在,没有得到彻底遏制,诸如贷后违约现象。
贷后违约现象严重制约国有银行房贷的积极性,为高校贷款增添了风险,这样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对放贷的对象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甚至会缩减贷款学生的数量,以求降低学生贷后违约的风险。因此,学生贷款诚信的缺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贫困学生经济和心理负担,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
2 高校贷款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贯穿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整个实施过程,可以说大学生诚信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基础和内在动力,而国家助学贷款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培养诚实、守信、敬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还贷过程中,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会影响还贷的积极性。为增强学生还贷的责任意识,有必要分析学生还贷诚信缺失的原因。
2.1学生诚信教育以及违约责任意识的缺失。高校助学贷款一般是高校学生工作处主抓,由各学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负责实施。助学贷款的诚信教育主要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辅导员以会议的形式对贷款学生宣讲诚信的重要性以及违约的危害。由于贷款的学生众多,诚信教育的形式单一,往往诚信教育会流于形式,贷款学生对违约的危害也会置若罔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如何还款,还款的时间期限等问题也会疏忽,只有真正感觉到违约为自身带来的危害时才会去主动地与学校沟通进行还款。
2.2以诚信为基础,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增大了贷款违约的风险。目前,高校助学贷款是建立在学生人格高尚,会自觉还款的假设基础上的,相对于社会抵押担保贷款有明显的缺点。由于贷款违约的风险较小,学生会无意识地把个人的诚信消解在各种理由中,会尽量拖后还款的时间。可一旦贷款学生缺失诚信,视道德为无物,肆意地违背贷款协议,不履行协议中的义务,故意拖欠或拒还贷款,这必将导致违约。
2.3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就业初期,待遇较低。随着大学的扩招,高校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在逐年的增加,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的难度在增大,其中也包括贷款的困难学生。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找到工作岗位的初期,薪酬相对较低,我国普通院校本科生毕业后基本工资平均在2000--3000元,每月除去生活费和住宿费用,刚毕业的大学生还要面临买房、结婚以及频繁更换工作岗位,这些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贷款学生还款。
2.4相关机构对贷款学生的监管不到位,还贷信息不对称。目前,以高校为的贷款模式,对贷款的毕业生进行催缴还款还息的主要是由毕业生所在的院校负责,而一旦毕业生离校之后,频繁地更换工作单位,更换,学校就很难联系到毕业生。如果毕业生不主动联系学校,那么学校、银行就会和毕业生失去联系,从而造成学生违约的现象发生。而作为高校对贷款的学生又没有约束力的措施,学生对及时还款就会松懈。
3 高校助学贷款诚信缺失的对策
如何让贷款毕业生离校之后在合同约定的期限之内还款付息是当前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着重思考的问题。诚信还款付息不仅仅体现着学生个人的素养,同时也对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良性循环,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正义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银行、高校都要认真总结助学贷款的经验,借鉴国外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毕业生贷款的违约现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象。
3.1诚信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建立健全诚信档案。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仅是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应该注重的必要程序,同时更应该把诚信教育纳入相应的教育课程,对学生的诚信意识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估。学生学习相应课程的时候,能够对诚信的意义有说思考,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人格魅力。这样,学生就会把诚信作为个人自觉的行为,而不是一种强迫。高校助学贷款不仅要依靠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同时也要建立健全诚信档案,用制度约束学生。要建立相应的诚信评价体系对贷款的学生进行客观地评价,从贷款学生材料的审核、发放到毕业之后的还款付息都要有相应的评价,及时地提示违约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学生违约率。
3.2采取生源地贷款、抵押担保贷款的方式进行国家助学贷款。目前,广东省内大多都是采用以高校为的贷款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对贷款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有足够地了解。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办公人员、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高校只能通过学生上交的书面材料对要求贷款的学生进行审核。显然,通过这种方式,高校不可能对学生进行足够地了解,这样就会使得家庭条件不是很贫困的学生也会申请贷款,而家庭条件真正贫困的学生也可能失去贷款的机会。采取生源地贷款的方式,银行可以深入到学生的生源地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更加客观、论文导读:
有效地评估,从而对贷款的数额进行适度的调整。
3.3适度增加还款的年限,减轻贷款学生的压力。国际上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一般都比较长。美国还款期限为10年,最长30年;日本的还款期限为20年;印度还款期限为8—10年;而我国目前的还款期限为6年。由于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薪酬待遇较低,工作不稳定以及面临结婚、买房的实际问题,及时地还款付息就会给毕业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适当地把还款期限增加至8—10年,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经济负担,减少违约的风险。
参考文献:
李瑾,降低和防范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方法初探[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姚植兴,刍议助学贷款诚信管理机制的构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3]卢嵘,个人信用难以约束国家助学贷款遭遇商业难题[N],南方周末,2008—05一07(8).
[4]邓平宇,余明,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简介:
解广夫(1982—),男,山东临沂人,教育学原理专业,现任职嘉应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