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思考-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60 浏览:22066
论文导读:
【摘要】在现代语文教育史上,语法教学一直很具争议性。新中国成立初,语法曾占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目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非常淡化语法了。对此,教育界有几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语法不需专门教学,而应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自行体悟,考试也不应出现专门考察语法的题目。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前者是对《课程标准》的误读,语法不仅需要系统地教,在考试中也应有一定比例的体现。还有一种较为折中的观点认为,语法不应“淡化”,而应“简化”,在中学阶段只教最必要的语法知识。本文通过对语法教学背景的介绍和几种观点的阐释,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提出了对中学语法教育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新课改
1674-4810(2012)16-0057-02
纵观现代语文教育史,语法教学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的尴尬状态,这种局面既反映了人们对语法教学的不断探索,也折射出人们对于如何把握语法教学仍存在一定困惑。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但不可否认,语法教学仍然是当今语文教学中最具争议的焦点之一。

一、语文语法教学的背景

1.历史回顾
20世纪50年代,语文分为“文学”和“汉语”两科,当时的语法教育处于与文学教育并驾齐驱的地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为编写汉语教材语法部分的教学大纲和主要依据。1984年,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基础上,重新拟定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20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呼声,语法知识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呈现出逐渐淡化的趋势。
2.教学现状
当前,为了避免过去单纯语法知识灌输的现象,新课标对语法的要求仅限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不列入考查范围。由此导致初中语法教学缺乏文本依据,教材没有对语法修辞等方面知识作专门的介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只字未提,要求学生用大量的阅读来形成语感。然而,高考又频频出现与语法知识运用相关的题目。高中阶段实行新课程、新课标以来,高中、初中教材在知识甚至能力体系上严重脱节。

二、教育界对语法教学的观点介绍

1.语法不需专门教学
由于语法教学失去了原动力,许多教师忽视语法教学,敢于不教,甚至是不敢教。因为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虽然少了语法,但是增加了其他的部分。如果教了超过课标要求的语法内容,势必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教学情况。例如,2006年湖北省高校语文第21题要求考生提取所给材料的要点,合成一个解释“端午节”的不超过35个字的单句。结果考生的答案五花八门,4分的题目大多得分在

1.86~93之间。分析种种病例现象得出一个结论,学生的知识建构中没


有单句的概念。因此,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就显得无所适从,只能胡乱拼凑。其实这种现象不是偶然,在前几年的高考中就已初见端倪。
除了课程标准的影响,也有教师本来就认为语法教学不重要。理由是语法太束缚人的思想。所以,不如让学生大量诵读古今中外优秀名篇,在自然习得的过程中,通过积累、感悟、熏陶而培养语感。也有人认为现有汉语语法理论体系混乱,而且实用性不强,因而现阶段中学语法教学意义不大。
2.语法需要系统地教
这种观点认为第一种说法没有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走了极“左”的路线。他们认为,淡化语法教学不是对语法教学的全盘否定,《考试说明》不考语法的名词术语,不是不考语法知识,初高中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法知识。而且,大量阅读不能成为学习语法的主要方法。首先是时间上的欠缺,现在学科繁多,语文课的时间少得可怜,大量的阅读似乎有点强人所难,而且用反复练习来发现某一语法规律并掌握它显然是愚蠢的做法,并且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发现的每个语法规律都是正确的。以大量阅读来提高语法,只是一厢情愿的“人治”;只有用语文的规律法则来指导教学,依本靠法,才是真正的“法治”。
语法学习对于青少年的现代思维训练和外语学习等方面是很有用的,也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的一种标志。学好语法,对于提高使用语言、理解语言、欣赏语言和辨析语言的能力有明显帮助,语感不能代替语法分析。我们反对繁琐的语法学,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忽视知识的传授。我们承认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语文能力,知识虽不直接等同于能力,但它却可以为能力的养成提供巨大的支持。没有知识,语文能力的培养将是无源之水。
3.将“淡化”语法理解为“简化”语法
这是一种较为折中的观点。所谓简化,一是指教材的简化,不求全,不求细,不必太强调“系统”,最好是结合课文选编语法知识;二是教学方法的简化,不必从词的定义开始,按部就班地讲下去,而是侧重与教材有关的知识,与学生日常用语和作文有关的知识。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语法教学观,摒弃漠视语法教学的短视行为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语法学不好,会直接制约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难以落实。为此,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法教学观,深刻认识语法知识和语言能力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语法教学要立足于长远,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外在的语法知识向内在的语言能力转变。
2.优化教学策略,强化语言理解运用能力
语法应该教,关键在教什么,怎么教。教什么,总的说来,一是分析和掌握语言的内部结构,句法是重点,词法是基础。二是培养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不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局限在形式的辨析上,这容易使他感觉枯燥无味。要把重点放在用法的探讨上,使他感觉有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习惯。”
至于教材方面,建议各中学研发关于语法的校本教材。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自编语法教材,它将使中学语文教有所依。但是,校本教材会因为编写能力的不同而出现参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差不齐的情况,所以我们更希望的是,高中能加编《语法知识与运用》的选修读本,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选所需。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学,体现学论文导读:
术“法治”。至于怎么教,语法教学要深入浅出学以致用,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作文评改中讲语法。吕叔湘先生曾强调“作文评改示范最有用”。作文中,运用汉语的规律对不对会反映得比较充分,而语法正好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可以把学生出现的某一类问题归纳起来加以分析,在改错的同时,举出好的用例,正反加以比较,加深记忆。有的语法点是重点,可以重复地讲。第二,在阅读教学中讲语法。课文代表现代白话文的语法规范,如果说作文评改是针对“不对”的用例讲语法,那么课文教学多是从“对”的角度讲的。通过课文教学向学生展示汉语句型的丰富多彩,语法组合手段的灵活,学生就会举一反

三、逐渐明白什么是“对”的。

3.改善语法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衡量语法教学的效果,关键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发展。除了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之外,在考试中以适当形式进行适量考查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考察应该既能防止重蹈题海战术和语法术语简单堆砌的覆辙,又能纠正由“不考不教”的功利思想而带来的过度轻视排斥语法的不良倾向。近年来的中高考语文试题,除了传统的修改病句之外,也出现了语篇连贯和衔接、仿写等包含语法能力测试的题型,这可以看做是对语法教学评价的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能凸显其人文性,这样,语文新课程改革才会沿着健康的轨道不断走向深入。
总之,当务之急是要对语法教学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然后在教学方法上狠下工夫,注重渗透,还要力求教活。要做到以上几点,笔者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进一步修改新课程标准,自上而下地贯彻语法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对课程标准进行明确的阐述,使课程标准不再空泛,使教师们统一思想,避免上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发生。这样,教师们才能齐心协力,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实际教学的思考中去。
在统一思想的同时,也要给教师相当的发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7ctime.com
挥空间。当今的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但是对教师的个性却较为限制。例如,写教学目标,笔者读本科的时候,教师一律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写,说这样才条理清晰。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们都这样写教案。前段时间笔者去听国培计划的讲座,培训教师说,现在要求不能按三个维度来写教学目标,这样太死板了。其实是否明确按照三个维度来写教学目标并不是那么一定的,要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和教师的授课风格来定。像这样一会儿要求一律要写,一会儿又要求一律不写,难免对教师的个性过于限制,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有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在确定语法教学最低要求和最高要求的同时,也应该充分相信教师,给予他们相当的自由,让他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最切合的语法教学。
参考文献
[1]黄朝宾.教师的成功在于真正懂得教师的内涵[J].语文世界(高中版),2010(6)
[2]吴立辉.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教师,2010(1)
[3]杨建春、张期梦.2008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对中学语法教学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09(2)
[4]赵昱晖.中学语法教学管见[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4)
〔责任编辑: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