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应用型教育公共选修课设置思考-电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721 浏览:144865
论文导读:
[摘要]通过解剖、分析“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挖掘出应用型人才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7ctime.com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外的其他能力要求,结合学生的发展、文化、心理、社交、合作、就业等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构建“公选课”的设置目标、课程模块和内容要求,因材施教,实现“公选课”与必修课“携手”,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素养的目的,完成大学的育人使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公共选修课设置
[作者简介]杨燕琼(1967- ),女,广西贵港人,北京城市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与研究。(北京100083)
[]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23-02
一、引言
1995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试点,1998年开始在全国高校普遍推广。今天,“文化素质教育”已演变成公共选修课。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课程一般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两部分组成。开设必修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公选课”不仅在校内开设,甚至还实现了跨校选课。国内多数高校均按照文学、艺术、体育、医学、自然科学等学科领域或模块来设置“公选课”。从罗列的“公选课”菜单看,许多高校以概论式、通论性课程居多。即将某一学科内的若干基础性课程平移到“公选课”中去,向非本专业学生概述或介绍某一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公选课”更多地起着一种知识扩展的作用。“公选课”的学生来自不同学部(系)、不同专业,上课时间一般在晚上或双休日,导致学部(系)或教务管理部门对“公选课”的重视不够。因而造成教师开设课程随意性很大,教师教学投入不够,学生对“公选课”的学习没有积极性,学生选课的目的不明确,为了学分而选。
国外许多高校将“公选课”作为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目前,英、美国家比较推崇的“核心课程模式”“经典解读模式”“分组必修制模式”及“隐性课程模式”等“公选课”设置模式导致“公选课”呈功能多样化、内容专题化、学科交叉化等特点。虽然其知识扩展层面也有概论式、通论性的课程,但从发展趋势看,其“公选课”中价值导向、心智培育层面的课程所占的比例有不断增大之势,即使知识扩展层面的概论式、通论性的课程也最终落脚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着眼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胸襟,且概论式、通论性的课程有逐渐减少之势。
综上所述,按照学科体系开设“公选课”会导致培养目标因课程内容而定,这样的课程体系不能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应在对国内外高等学校公共选修课设置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借鉴的基础上,通过解剖、分析“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挖掘出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外的其他能力要求,结合学生的发展、文化、心理、情感、安全、社交、合作、就业等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设置“公选课”,因材施教,才能保证“公选课”与必修课“携手”,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素养。使学生不仅能够高效、创造性地解决岗位实际问题,而且还具备较强的适应新领域、高新技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一定的创业能力,完成大学的育人使命。
公共选修课的设置包括设置目标、课程模块及内容要求。

二、公共选修课的设置目标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能力系统化培养为目标,即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素养,使学生不仅能够高效、创造性地解决岗位实际问题,而且还具备较强的适应新领域、高新技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一定的创业能力。对此培养目标进行分解,发现人才培养目标中专业应用能力外的其他能力包括学生应具备基本的“人文与科技修养”“价值理念”和“挑战能力”。因此,可将应用型本科教育公共选修课的设置目的定位在帮助学生具备基本的“人文与科技修养”“价值理念”和“挑战能力”,并围绕“人文与科技修养”“价值理念”和“挑战能力”三个方向确立相应的课程模块。

三、公共选修课的课程模块

1.围绕“人文与科技修养”方向确立课程模块。“人文与科技修养”方向包括“人文修养”方向与“科技修养”方向。从“人文修养”方向为学生设置“公选课”,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与反思,为他们毕业后在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世界时能具备健康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因此,可围绕“人文修养”方向确立“人格剖析与熏陶”“文化传承与创新”两个课程模块。
应用型本科教育院校要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因此,应将地方发展的理念融入公共选修课中。如北京城市学院的服务面向将立足北京、辐射全国、服务大众。因此,应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城市发展理念。“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政府确立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个北京”)的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长远目标。此外,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确立为“北京精神”。因此,可将“三个北京”和“北京精神”的理念融入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中。“人文北京”方面的课程将在“人文修养”方向中开设,因此,可将“科技修养”方向的课程模块确立为“低碳生活与绿色城市”“科技进步与和谐发展”两个模块。“北京精神”方面的内容将在相应模块中开设。
2.围绕“价值理念”方向确立课程模块。从“价值理念”方向为学生设置“公选课”,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与思考,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围绕“价值理念”方向确立“中国历史进程中关键时刻的抉择”“当前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博弈与价值导向”两个课程模块。
3.围绕“挑战能力”方向确立课程模块。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挑战社会,才能完成社会赋予大学生的奉献社会、改造社会的职责和使命。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职业岗位发生了变化。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高校毕业生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社会论文导读:绿色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学生在衣、食、住、行、用、玩等生活细节中处处注意践行绿色环保意识。4.“科技进步与和谐发展”模块的内容要求。该模块可从科技进步、和谐发展等领域选取素材,通过适用的教学方法向学生阐述一些现代比较流行的科技进步成果及其使用情况,科技进步成果对人的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而让
整体就业岗位却没有明显大增加。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这就要求劳动者要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应具备挑战创新创业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完成社会赋予的职责和使命。鉴于此,可将“挑战能力”方向的课程模块确立为“就业引导与创新创业”课程模块。这不仅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公共选修课的内容要求

1.“人格剖析与熏陶”模块的内容要求。“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因此,该模块可采集一些历史伟人、文学名著中的典型人物作为素材,通过适用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解剖、分析这些人物是如何通过在理智、情绪、意志及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社会关系等上的表现折射出人格魅力的。其目的是要达到将学生熏陶成一个在社会里受到别人欢迎、容纳的人,即要让学生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能吸引人的基本力量。
2.“文化传承与创新”模块的内容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传承优秀文化,创新思想文化,推动文化传播和交流既是大学基于自身性质所应担当的天然使命,也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该模块可采集一些关于传统文化、传统医药、艺术作品、名胜古迹、语言文化、餐饮文化、礼仪文化、服饰文化等方面的素材,通过适用的教学方法向学生阐释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前人积累的优秀文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7ctime.com
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的同时,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从而达到从文化上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而且要坚定中华民族精神、保持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目的。
3.“低碳生活与绿色城市”模块的内容要求。该模块可从低碳生活、绿色城市等领域选取素材,通过适用的教学方法向学生阐释绿色城市的概念、影响绿色城市的因素,让节能减排、低碳、循环经济等现代绿色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学生在衣、食、住、行、用、玩等生活细节中处处注意践行绿色环保意识。
4.“科技进步与和谐发展”模块的内容要求。该模块可从科技进步、和谐发展等领域选取素材,通过适用的教学方法向学生阐述一些现代比较流行的科技进步成果及其使用情况,科技进步成果对人的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在享用科技进步成果时,了解、认识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人的发展表现出正反两重效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进步与人全面发展良性互动的理念。
5.“中国历史进程中关键时刻的抉择”模块的内容要求。该模块可采集一些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关键时刻的大事作为素材,通过适用的教学方法向学生阐释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关键时刻在政治经济方面是如何正确抉择的。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秩序及内外政策,正确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价值体系,并自觉地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动力和行动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6.“当前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博弈与价值导向”模块的内容要求。该模块可选取当前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等国际政治经济热点问题作为素材,通过适用的教学方法向学生阐释我国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时是如何保持较快发展的。使学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树立必备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观和价值观,具备基本的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其日后从事国际事务工作奠定基础。
7.“就业引导与创新创业”模块的内容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服务指导”。《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该模块可开发与创新思维、创新方法、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等接轨的课程,收集世界部分国家就业现状、大学生创业政策、创业信息、创业案例、创业指导、创业财务规划等方面的素材,通过适用的教学方法向学生阐释创业政策的内涵,指导学生围绕创业信息进行创业设计,从中遴选出优秀项目参与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应用能力、创业技能的目的。该模块还可以通过向学生阐释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调适的方法及了解他人并实现有效管理沟通的技巧,从而为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需求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大学肩负着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应培养学生高效、创造性地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新领域、高新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贡福海,胡效亚.改进公选课教学管理,推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J].中国大学教学,2007(2).
[2]黄伟力.国内外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配套选修课建设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7(4).
[3]陈联,孙慧.国外公选课的设置及其借鉴意义[J].当代教育论坛,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