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语文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17 浏览:5021
论文导读: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教学的情感过程不可忽视

从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看,学生在校学习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运用)的过程;二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智能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它的心理过程产生着情感和智慧,因此,知识、智慧、情感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叶圣陶先生说:“思想绝不是无所依傍的,思想依傍语言计算机数据库。思想有它的质料,就是语言的材料,就是语汇。思想有它的形式,就是语言的规律,就是语法。”叶老又说:“果能引导学生细读本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之影响社会语言论文。语文教学之思想政治之效果,宜于此求之。”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前一心理过程,即认识过程,而忽视了后一心理过程,即情感、性格过程,往往只把后者作为前者的辅助手段,并没有把后者也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来看待,这个问题急需解决。

二、教学过程要创设情感氛围

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才能叩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科技论文。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故乡》一课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摘自:论文查重www.7ctime.com
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三、语文教学要读出情感气息

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得豪情万丈,下阕要读得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得意气轩昂,这样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

四、语文教学要追求出情入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此言深刻阐明了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了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比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情等等,都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中表现出来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来领悟其深刻的哲理。

五、反思“免于情感教学”之现状

从教学现状看,不重视“情感陶冶”的老师不在少数。他们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比较重视作品的字、词、句、篇的分析,重视知识的传授,往往把一些用得好的词或重要的知识拎出来板书,反复强调;可是对“情感陶冶”则力度不够,未能充分阐发文章所表达的情和意。因此,这种教学往往显示不出语言文学的精致佳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的“仙”与“龙”就仿佛文章中的“情”和“意”。丢掉了“仙”与“龙”,就不能有“名”与“灵”。有的老师,虽然比较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但偏重于“讲道理”,有的甚至仍习惯于以“教训别人”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习惯于冷冰冰地说教,这种做法不符合语文教育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规律。以热爱取得信任,启发觉悟,感染学生,这样才会打开学生的心扉,达到教与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