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从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看发展社会生产力问题-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299 浏览:96891
论文导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出于巩固和维护新兴政权,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需要。以山西省的发展为例,要想使山西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应该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为现代的发展观念;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
关键词:经济转型 社会生产力 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即生产力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第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宣言》中就曾提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充分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首先是出于巩固和维护新兴政权,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无产阶级在上升为统治阶级后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经济总量,并且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信念的认同感,扩大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无产阶级的周围,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其次,这一提法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已经上升为统治阶级,即已经解放了生产力,因此,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我国在建国初期生产力非常落后,人均收入更是排在世界后列。因此,清楚地指出;只有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自己的比较充分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曾指出:“贫穷
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除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由此可以看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决定社会主义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症结所在。所以,我们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最后,发展生产力也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需要。一方面,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但从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上说,这些矛盾主要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应当而且可以通过继续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另一方面,就我国而言,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不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完善,上层建筑不成熟,特别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突出,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主要任务所决定的。
正是出于对上诉原因的考虑,我国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从此,我国的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譬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是我党不断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大胆吸收国外发展生产力的有益经验,着力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途径是统筹兼顾。明确的指出虽然我们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坚持搞建设,谋发展的基本思路不能丢,如果因为出现了问题而否定发展的必要性,就必然会导致落后,甚至会把当前取得的发展成果也失去。所以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在于我们以何种观念以及发展方式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是否符合经济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原则。
以山西省为例,山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煤炭之乡"之称,铁,铝,铜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经济以能源重化工为主,钢铁,重型机械,盐化工,电力等工业较发达,轻纺,化纤等轻工业也较发达。山西煤炭资源的地位一直排在全国的首位,煤炭是山西省最大的优势矿产资源,其煤炭储量是2654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26%。山西省2007年的生产总值总量5733.4亿元,第二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60﹪;1978年,山西省财政总收入只有19.6亿元, 2007年达到1200.5亿元,比1978年增长60.1倍,年均增长15.2%。1978年,山西外送能源总量为4698.5万吨标准煤。2007年,山西省外输能源总量超过5亿吨标准煤,为1978年的11.6倍。29年间,山西累计向省外输出能源总量61.18亿吨标准煤,年均输出2.11亿吨标准煤。山西经济在高速发展,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和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而且形成了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和“一煤独大”的发展现状。严重制约着山西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探索解决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难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山西而且对全国其他资源型地区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为现代的发展观念。发展理念是指导社会发展的基本思想,往往是有了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带来怎么的发展结果。尤其要抓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论文导读:
,党员干部往往既是上级部门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本地区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在很大程度上操控着一个地区发展的方向盘。因此,在促进发展观念的转变中应更加注重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和教育。除此之外,还需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相结合,提高质量指标尤其是民生指标的比重。修正以往一味追求高速度,唯GDP论英雄的发展观念,引导地方政府将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重视环境保护上来。要转变发展理念说到底就是要实现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山西是一个能源、资源大省,其优势在于资源。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经济增长动力缺乏的发展瓶颈。因此,对于山西的发展首先应该仅仅抓住已有的资源优势,做好资源这篇大文章,用好﹑用足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契机,进一步巩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发展方式,扭转煤炭行业发展中出现的“小”﹑“多”﹑“散”的状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煤炭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经济的增长与保护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其次,要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山西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煤炭能源,钢铁,电力等传统重工业的贡献,经济形式单一。经济的增长过度依靠重工业的发展,农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如何使山西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依靠煤而不依赖煤,兴于煤而不困于煤,就必须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经济增长的动力。譬如,在传统煤焦行业可以通过发展与之相关的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拓宽煤焦产业的产业链;在农业和农村方面则可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经济作物,做到小农业,大产业,切切实实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大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转型发展还要主打文化牌,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山西文化的内涵,树立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文化品。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同时也为山西的转型发展开辟新的,更大的领域。
再次,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技的力量”。也在1988年9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势必成为争夺发展制高点新的主战场。山西省应把握这一机遇,在转型发展中,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联姻,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同时,要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来晋发展。
源于:论文大全www.7ctime.com
山西的经济转型发展是在坚持发展不动摇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资源型地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一块试验田。山西的经济能否成功转型关系到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这对于山西省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山西要接住这把“尚方宝剑”,创新思维,依靠科技,提升水平,打造一个新山西!
参考文献:
【1】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人民出版社. 1972.
【2】. 文选(第三卷)〔M〕. 人民出版社. 1993.
作者简介:牛芳,女,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