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中学教育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途径研究-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396 浏览:84295
论文导读:
摘要: 在信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大众媒体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的语境下,开展针对中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极为必要。在我国,中学媒介素养教育可以考虑采用在原有学科课程体系及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机融入媒介教育的内容的方法展开,以达到中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同时还应努力解决教师媒介素质不高、家庭媒介教育意识淡薄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 中学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实施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大众媒体对中学教育的冲击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教育界所面对的一个难题。当前,网络及移动通讯技术突飞猛进使这一难题愈发突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网民已达2亿多,是网民中的最大群体,其中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9858万,占青少年网民的46.5%。其中,手机上网已升至80%多,且持续向低龄人群渗透①。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网络,据第三次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瘾青少年已逾2400万,占青少年网民的14.1%,其中13—17岁的网瘾人数占14.3%②,如此庞大的数字说明网络已经对未成年人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未成年人处于人格、心理逐渐定型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树立,意志力、自控能力相对薄弱,如长期接触大众媒体,极易导致以下几方面问题:习惯接受大众媒体碎片化、即时性的知识信息,难以深入而持久地学习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③;容易接受大众媒介传播的生活方式及(可被质疑的)价值观念,从而对社会现实产生错误的认知;随意模仿大众媒体中一些缺乏文化道德素养的行为,如窥探隐私、随意发言④、言语粗俗暴力、低俗恶搞等,不利于公民素养水平的提升。中学生是未成年网民中的主要群体,因而,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接触、认知、使用及参与大众媒介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当前共同面对的问题。
不少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正式纳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探索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做法。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的提出有十余年时间⑤,在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目标、意义等层面的讨论已达成一定共识,然而,有关媒介素养教育中一些更加具体细微的问题,如针对不同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媒介素养教育在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实施策略等的讨论还较为欠缺。那么,中学媒介素养教育有何必要性?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学具体开展、实施的途径有哪些?下面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做具体的构想。

二、中学媒介素养教育实施途径构想

国外针对中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展较早,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如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在中学教育中已经设计出一套相当成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⑥。在我国,媒介素质教育还没有作为一门课程进入中学教育。面对应试教育制度的强大压力,中学教育多围绕着应试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中学教育管理者来说,若开设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课程,势必要占用主要课程的时间,影响教学及应试效果;另外,虽然“素质教育”这一口号的提出已有多年,一些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如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等的培养,但作为公民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媒介素质教育仍未引起中学教育者足够的重视。
考虑到目前我国中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将媒介素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直接加入中学课程体系尚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内容渗入的方式开展媒介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在原有学科课程体系及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机融入媒介教育的内容,以期实现中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
具体的实施方式有以下几种。
1.媒介素养教育与课堂教学融合。与媒介素养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应属语文课堂,因为“媒介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延伸,这不仅是由于媒介文本的变化(从印刷文本到电子文本),人们必须对电子媒介的文本具有解读和交流能力,还在于人们必须对媒介如何影响文化有批判性思考能力,对文字素养的特殊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⑦。媒介信息产品的表现形态以语言文字为主,语文素养要培养的正是学生对语言文字在发挥表情达意、传递观点及建构现实等作用的全面认知能力,因而,分析不同媒介对同一事件、人物的呈现方式,探讨其中的措辞、结构等文字组织手法,进而了解其背后的情感、态度立场,既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使他们对媒介信息产品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
媒介素养建立于语文素养之上,同时又超出了语文素养。媒介信息包罗万象,其文本呈现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语言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乐等侧重于视觉和听觉的信息形态也成为媒介文本的重要组成。相对于语言文字,这些视听信息对人的影响更为隐蔽,能更有效地作用于人的无意识。例如电视广告就是通过一系列动态图像(或配以宣传性语句)构建起一套价值观念进而诉诸人的消费,包含了复杂的视觉修辞手法,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广告作品,分析其信息组织和修辞方式,进而帮助学生反思广告中宣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促进他们对大众媒介及其产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媒介文化由于公众的普遍参与而包含着平等、等积极因素,但应看到,媒介文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的草根、狂欢特质也会对文化经典产生相当大的负面作用,如网络上对文学名著、文化人物的揶揄调侃,对古典诗词名句的低俗挪用,等等,这在无形中消解了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而长期以来的学校教育基本上都是以精英文化、经典文本为价值导向的。在媒介文化的强大影响力面前,老师在课堂上应给予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地看待这些现象,不能一味地陷入恶搞、娱乐之中。
思想政治课堂同样可以有机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在媒体关注、报道的众多事件的背后,都能挖掘出相当多的道德因素,这就意味着老师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媒体报道中的焦点人物、热点事件进行个案分析,配合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如轰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任务书www.7ctime.com
动一时的“小悦悦事件”、网络人物凤姐等事件或人物,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这些对象议题所涉及的道德问题展开讨论,让他们呈现观点,在听取学生意见态度的基础上最后进行总结评点。相较于课本上稍显理论化的文字论述,这些现实中的人物事件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塑造道德价值观的目标。源于:7彩论文网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