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66 浏览:21509
论文导读:
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迁移是指将学会了的行为从一种情境转移至另一种情境。对于语言迁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学习者往往把其母语语言及其文化中的形式和意义迁移到所学的外语语言及其文化当中这种迁移既体现在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以及在与该外语文化有关的行动中,也体现在理解领会该外语语言及其文化的过程中。母语中的原有习惯有时会促进二语的学习(正迁移),有时会阻碍二语的学习(负迁移)。本文笔者从母语负迁移角度来讨论中国学生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策略,旨在避免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习得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水平。
负迁移;英语学习;中国学生

1.语言负迁移

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foreign language),而不是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外语习得与母语习得和第二外语习得有着显著地区别,后两者有着良好的语言环境,学习者可以在真实的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通过与人的真实交流在耳濡目染中习得语言,运用语言,而我国学生普遍缺少这样的环境。所以在外语的习得过程中很自然的把平时生活中的语言行为和影响语言的文化行为带入外语的运用中,因而导致了这种负迁移的普遍存在。
词汇方面的负迁移。在词汇层面,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在文化、历史、地理、习俗、语言逻辑思维、语言结构表达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这就意味着汉语词汇不能一一在英语里找到绝对的对等词。比如,“温室”一词,要译成“green house”而不是“warm house”.又如:“红”对应的英文是“red”,但以下这些词得根据汉语中的不同意思做相应的处理:红茶(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而不是(red and white things)红包(Red paper bag of reward),而不是(red bag).
语法方面的迁移。语法一直是中国学生外语习得的最大障碍。由于汉英语言结构的不同,所以在句法,词法,语态,时态上会有很多的不同。而语言负迁移现象在语法方面也表现得最为突出。如汉语中“我已经吃饭了”,“我正在吃饭”,“我刚吃完饭”。这几个句子中动词“吃”是不变的。它是依靠语义来表达的,而英语中这些句子却要被翻译成为“I he had my meal.”“I am hing a meal.”“I had a meal just now”.因为英语的动词要发生曲折性变化,而汉语的动词不存在这种曲折性变化,所以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经常忘记不同时态的句子中动词的变化。另外英语中多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多用主动语态,英语中当没有明确的动作发出者时,我们习惯于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则相反。如“the goods has been sold out”.汉语中则写成“货物已经卖完了”.英汉在词法方面也有很多不同,英语有数、人称、有定性、体和格的变化表示语法关系,汉语则没有这些变化。如“三本书”,“three books”汉语中“书”这个词不会变化。很多英语初学者经常忘记将名词变为复数形式,就是因为汉语中本身没有名词复数这种形式。很多英语国家的人初学汉语时候经常说成“三本书(s)”也是母语的负迁移现象。

2.文化负迁移

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语言中对很多词语的涵义的理解是不同的。外语学习者往往借助于母语中的文化知识去理解和套用目的语中的文化概念,从而造成了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其负效应是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难以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标准格式www.7ctime.com
实现交际的目的,最终造成交际的失败。在英汉词汇中关于“牛”、“马”的文化伴随意义的不同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牛”在悠久的中国农业历史中一直作为主要农耕工具,因此,汉民族赋予“牛”许多文化伴随意义。健壮、力大、任劳任怨等。在英语里“马”被赋予了类似于汉语中“牛”的文化伴随意义,产生了“as strong as a horse(健壮如牛),a willing horse(老黄牛)”等一系列的表达。可是中国学生对类似如“牛”、“马”的词语文化伴随意义不了解,在进行翻译时仍套用汉语的文化规约,写出“He is as strong as a bull。”的句子。如“龙”一词在汉语中是威严吉祥天子的象征,但在西方“dragon”一词是邪恶的象征。比如:“狗”一词在汉语中多指骂人的说法,而西方国家却把狗看成和人一样的朋友。所以才有了“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和lucky dog(幸运儿)这样的说法。很多不了解西方文化的学习者可能会造成误解。因此,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了解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才能更好的学习其语言。不要把母语的文化附加在目的语的学习上,避免这种文化的负迁移。

3.解决策略

通过体验强化英语思维。要真正地学好一门外语,首先必须培养讲这门语言的国家的人的思维方式。中英文思维转换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讲解单词的词源以及单词短语背后的文化或典故。对相近词进行词义辨析;创设语境,要求学生在语境中准确用词;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语法知识后,应及时地转入英语句法规则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英语句型造句。通过学习,学生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经验,但有些学生易受先前经验的束缚,缺乏创见,造成消极的思维定势。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看视频,看英文电影,或阅读英文原著等消除这种母语的思维定式。
加强文化修养,培养跨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作为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要充分扩大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的知识,如建设语言实验室,创设真实情景教学,开设英语角,邀请外国朋友多参加活动,通过交流是学生处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培养按照目的语的习惯进行交流的方式。
El论文导读:lisR.Thestudyofthe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汪大昌.语言与文化[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1.姚小平.语言文化十讲[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上一页12

lis R. The study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汪大昌.语言与文化[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1.
[4]姚小平.语言文化十讲[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